嵊州新闻网>>专题频道>>陈唐飞文集
第十六章
来源: 嵊州新闻网  作者: 陈唐飞   2010年02月04日09:04:57  
  • 字号:  
  •  

      隆冬的一天,北京王府井街头走着两个嵊县姑娘。这两个姑娘穿着打扮非常灼眼。这不仅因为她们是嵊县人,南方人到北方去,和北方人穿的肯定不一样,而且,她们是女的,却穿的不像女人的衣服,可又更不像男人的衣服,她们把自己打扮成非男非女的,说好看,当然是不好看;说难看,也不是很难看。她们在故宫周围的王府井、皇城根、天安门外面这一带走来走去,手上始终提着一只布袋,要问这布袋里装的是什么东西,说出来就会吓你一跳,是炸药。

      这两个姑娘就是尹锐志、尹维峻姐妹俩。她俩决心继承秋瑾遗志,积极参加革命活动,为反清灭洋,复兴中华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前段时间她们在一位化工技师指导下,秘密试验,自制炸药获得爆炸成功,两人都学会和掌握了制造炸药的技术。这次进京就是想用自制的炸药炸死几个清政府的高级官员,给秋瑾报仇。

      她们俩一边走,一边仔细地打量着路上的行人,一见有官轿、官车过来,顿时眼睛放光,急忙凑上前去,想看个究竟。可惜马上被护卫士赶开,不能近身。两位姑娘只好长长地叹了口气。

      “姐,我们得想想法子,如果只这样在街上走来走去的,那肯定办不成这件事的。”妹妹尹维峻说。

      “我也在想这个问题。我们是不是哪里人多就到哪里去。朝廷里那些当官的,甚至皇帝或皇帝身边的人,说不定也会在人多的地方玩,我们去那儿,或许能碰上,为我们创造机会。”姐姐尹锐志说。

      姐妹俩经过短暂的商议,来到北海,认为这里是人多的地方。

      北海公园在北京市故宫西北。是集辽、金、元、明、清历代帝王的御用花园。全部范围以北海为中心,水中琼华岛周长近两千米,高三十余米,元称万寿山,后来建造白塔,又称白塔山,白塔屹立于琼华岛最高处,为北海景区之标志。

      尹氏姐妹被这里的一处处景点所吸引。她们成了不是从外地来京城办事的人,而是远方来的游客,在游园。

      尹维峻说:“姐,这样游园是办不成事情的。你看即使有朝廷的大官出来,都在那些被护卫士看得严严实实的人堆里面,我们在外面根本不知道,而我们所能看到的地方,又不可能有我们想要干掉的人,这不等于白跑了一天吗?”

      尹锐志:“是这样。走累了,早点回旅馆去。”

      晚上,睡在床上的姐妹俩聊着白天的事,聊着聊着,从白天的事聊到清政府腐败无能、丧权辱国,从清政府腐败无能、丧权辱国又聊到管过三代皇帝的慈禧太后。她们在爱华女校读书的时候,曾经听谢飞麟老师讲过一些历史,知道慈禧太后很厉害,很霸道。因此,用嵊县土话骂慈禧老太婆是个倒老太婆。

      尹维峻说:“这个慈禧老太婆,真的太坏了。她把自己的儿子关起来,把儿媳妇投到井里去,这么坏的老太婆在我们全嵊县也找不出第二个的。”

      尹锐志说:“这个倒老太婆没有碰到我,如果碰上我,我马上给她先吃生活。”

      尹维峻:“你给她吃什么生活?”

      尹锐志:“叫她给我端洗脚水、倒夜壶、剪脚趾甲。”

      尹维峻:“她不肯做呢?”

      尹锐志:“我就把她两只脚抬起来,让她头朝地,扔进吊井里去。”

      尹维峻:“那你比慈禧还慈禧了。”

      尹锐志:“那当然,这种人就要给她点厉害看看。现在她已经死了,如果不死,我这次非把炸药塞进这个倒老太婆的肚子里。”

      尹维峻:“姐,这个倒老太婆老公死了,怎么不嫁人呢?”

      尹锐志:“她身边有个太监,李莲英,比老公还要好。”

      尹维峻:“你瞎说,太监已经不是男人了,怎么做老公?”

      尹锐志:“李莲英是假的,可以做老公用的。”

      尹维峻:“你说李莲英是假的,什么假的?是说他太监假的,还是男人是假的?”

      接着两个人又围绕李莲英是不是男人,能不能做老公,太监有没有假的等复杂问题,展开了一番争论。结果任何结论也没有得出来。

      尹锐志:“这个倒老太婆没有被我炸死,我就去炸颐和园。颐和园是为倒老太婆做寿建造的,当时的钱本当用来办海军买军舰,可被她用来造颐和园了。我现在一气之下去把它炸了,也可以出出气。”

      尹维峻:“颐和园这么大你怎么炸?”

      尹锐志:“有多大?”

      尹维峻:“比我们家的台门总要大吧?”

      尹锐志:“它就是和城隍庙那样大,我也要去炸。”

      当夜两人要去炸颐和园很心切,激动得一夜未睡好,第二天天不亮就起床,简单抹了把脸,提着那只装炸药的布口袋,乘坐骆驼祥子拉的黄包车就直奔颐和园而去。这天骆驼祥子因为起得太早跟虎妞刚刚闹过点别扭,所以,路上不说话,跑得特别快。

      颐和园在北京西郊,面积近三百公顷,是全国最大的古园林。金、元时期,即为风景胜地,皇帝在此设行宫。清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挪用海军经费重建、并改称颐和园。全园可分为万寿山与昆明湖两大部分。湖山间楼台亭阁错落有致,相映成趣,景色极为宜人,为著名的游览胜地。

      尹氏姐妹乘坐骆驼祥子的黄包快车到的时候,颐和园供游人出入的门还未开,尹氏姐妹只在外面看了几眼。尹锐志就说:“走,不炸了,我们回去。这么好的地方,这么多的房子,我们怎么能炸呢!造颐和园的钱不会是这个倒老太婆的,还不是从全国老百姓那里搜刮来的民脂民膏,我们不能炸它。如果炸了它,丢的不但是我们两个人的脸,丢的是浙江光复军的脸,是已经死去的秋瑾大姐的脸。”

      尹维峻:“我想,也应该是不能炸的。”

      尹锐志:“那你为什么不早说。你早说了,我们不是不要这么远路白跑一趟了吗?”

      尹维峻:“你是姐,你不是说你要当当领导是什么味道吗,说领导我一个人没有问题,所以我哪敢说呢?”

      尹锐志:“以后见领导有错的地方,你就说。”

      尹维峻:“是,记住了。”

      通过这一次跑颐和园,姐妹俩觉得这北京城太大,她们住得也太远,于是从住在永定门旅馆,搬到了前门大栅栏的旅馆里,这里人多,打听消息也比较方便。

      有一天,尹锐志打听到国子监是皇太子读书的地方,就想到那儿去炸。说:“皇太子出来上学读书,一定有大官陪着,我们就去那儿等待机会。”

      尹维峻说:“国子监是皇太子读书的最高学府,可是现在不一定有人在读书,如果没有人在读书,那我们又不是白去了吗?”

      尹锐志:“那里过去,一直都是皇太子读书的地方……”

      尹维峻:“过去一直都是皇太子读书,不一定现在就有皇太子在读书。”

      尹锐志:“你胆大了,敢跟我劈硬板,顶嘴!”

      尹维峻:“不是你交代的么,见领导有错的地方就说。”

      尹锐志只有勉强接受妹妹的意见,不去国子监等待机会。又有一天,她从大栅栏出来,到天桥看热闹。又听到一个消息,说,明天有宫廷里的哥哥到雍和宫去烧香。

      第二天一大早,尹锐志提着那个装着炸药的布口袋就出发了,这次尹维峻没有再提反对意见,只有提着装有炸药的布口袋跟在姐姐的屁股后面跑。

      雍和宫在北京城安定门东北,原为清雍正帝胤禛即为前府第。雍正三年改名为雍和宫,成为影堂,供奉清室祖先。乾隆九年改名为喇叭庙。内有檀香木弥勒佛立像,高二十六米,头部伸至三楼。宫内的皇后、妃子、公主等常来此烧香拜佛。

      尹氏姐妹从早上等到傍晚,只见有宫廷里出来的女的,在那一大群丫鬟的陪同下进去烧香,烧香后就离开。一直未见到宫廷里出来的男人官员。等到喇叭和尚要关门了,她们只能离开雍和宫回旅馆。

      尹维峻问:“姐,你今天怎么一直不动手,在等什么?”

      尹锐志说:“还不是等待那皇孙公子和陪同的大官,连一个男的都没见到,是不是那些男的都化妆成女的了,我们没有看出来。”

      尹维峻:“那不会吧,他们为什么要化妆,我看不会。”

      尹锐志:“不是化妆的,那就是没有男的出来,只有女的所以我没有下手。”

      后来,她们到前门的一家餐馆里吃饭,一打听,原来“格格”是指女人。把尹锐志气得将饭碗摔在地上:“这北京人怎么搞的,男女不分,说格格不是哥哥,是妹妹。我总以为格格就是哥哥,所以我在雍和宫使劲找,再三等,哎!”

      尹维峻:“这里人说的就和我们不一样。你那天不是也听到了,她们吧家里最小的叫老,我们叫小姨,她们叫老姨,我们叫小舅,他们叫老舅。所以这次我们认为是哥哥,他们说是妹妹,这一点都不奇怪,别生气了,等下次吧。”

      好机会终于来了,尹锐志又高兴得睡不着了。

      这是什么机会呢?说是宫廷里又人要到天坛祭天祈祷丰年。这次因为皇帝年纪太小,还穿开裆裤,尿尿要把裤子尿湿,对天不尊敬,不能来拜天,由皇帝的叔叔来代替。

      天坛位于北京城区东南 永定门内东侧。天坛分北坛与南坛两大部分,南坛围墙为方形,北坛围墙为圆形,象征天圆地方。这一天,到天坛来祭天祈祷丰年的全都是朝廷的大官。从故宫里出来,有近百人的队伍,鸣锣开道,浩浩荡荡,气势非凡。这些官员一进入天坛围墙里面,外面就立即站满了护卫士,把整个天坛封得严严实实的,几乎连只苍蝇也飞不进去。

      尹氏姐妹俩手提装有炸药的布口袋,站在天坛外面等待。这时,天公不作美,下起了雨。据说,这就是皇帝祭天的结果,老天特别显灵,皇帝跪下去一拜,天上马上就降雨,缓解地面的旱情,确保今年丰收。

      尹氏姐妹不敢有半点懈怠,甚至连一秒钟都不能离开而去躲雨,她们只能在雨中站着等待。这完全是她们自愿的,她们深知自己今天是来干什么的。这么好的机会,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一个苦苦等来的机会,怎能放过呢!她们决心等到朝廷大官出来就行动。一个普通女子能炸死几个朝廷要员,那太值得了。她们心里暗暗庆幸自己。

      果然,官员们祭天完毕,从天坛里面出来。就在官员出来,到天坛门口站队的瞬间,尹氏姐妹奋不顾身地冲进了官员的人群中,两人都以最快的动作,把布口袋里的炸药点燃,可是一次没有点着,两次三次,多次点燃,炸药都点不着,不能爆炸。两人把炸药包打开一看,气得瘫坐在地上。

      原来炸药全被雨水淋湿了,成了两包从嵊县江夏村带到北京城的腐烂泥。

      “你们两人干什么去了,嗯!你们姐妹俩,这么多天干了些什么?”王金发如老子训儿子一样,毫不客气地训斥尹氏姐妹俩。

      尹氏姐妹已经从北京回到上海。在上海由王金发开办的革命党人秘密联络活动据点——天宝客栈落脚。姐妹俩自己都感到灰溜溜的,因为没有完成任务,出尽了洋相,白花了这许多钱,别人还以为你拿了钱去游山玩水了呢?

      这时的王金发已经不是当年组织乌带党那个金发龙头了,也不是大通学堂里的军体教官了。他现在是响当当的革命活动秘密联络站的站长。王金发很适合干这个工作,王站长也当得有点像模像样。他把一家人全安置在这里,这一家人已经六口人过日子了。哪里来的六口人呢?有王金发和他娘,王金发的妻子沈云卿和一岁多的女儿,加上竺绍康的两个儿子,王金发对这两个孩子,像亲生儿子一样养着,给他们上学读书。这六口人生活在一起,其乐融融,日子过得挺不错。这革命活动联络站毕竟是秘密的,所以对外称嵊县农副产品上海推销站。这也很符合实际,王金发的家乡广利乡农副产品来历非常丰富,仅床岗村,石头堆村,戏称床岗石头堆,番薯没大腿。什么意思呢?说这两个村番薯特别多,多少多呢,都收回来后,堆在屋里有人的大腿这么高一大堆。广利乡别的农副产品也很多,有毛笋、早笋、马铃薯、芋艿、蚕豆、罗汉豆等等,还有梅、桃、李、梨、杨梅、葡萄等水果。广利乡的农村里生产什么王金发的站里就推销什么,上海这么大的城市,市民为吃到来自农村的新鲜蔬菜水果,当然抢得争先恐后。王金发的推销站不仅生意好,而且得到了所有人的信任,人们只知道他是推销站的站长,认得他是一个王站长就够面子了。

      用现在的观点来衡量,王金发真是个难得的人才。他不仅会打枪,会打仗,而且还很会做生意,很有经济头脑。在哪个时候他就能想到把农副产品推销到上海大城市。如果是现在,他一定能把生意做到联合国去。

      王金发虽然身份成了王站长,但是脾气一点也没改,训起人来还是那副老样子,得理不让人。

      “看看你们两人这样子,跟要饭的叫花子一样了……”王金发还在训斥中。

      尹维峻插上去问一句:“我口渴,给碗水喝?”

      王金发:“再等一会儿,我老婆给你们吃馄饨。”

      尹维峻听了王金发简短一句话,觉得王金发怎么也叫馄饨呢?这次到北京才听说北京人把我们嵊县叫汤包的叫馄饨,王金发说的馄饨,是不是就是北京人叫的那种呢?

      令尹维峻不明白的不仅是王金发的这句话,还有下面的行动。王金发把门和窗户都关了起来。这大白天的,关门关窗户干什么?尹维峻想问,又不敢问。

      王金发关好门窗之后,压低声音,用做秘密工作的小心谨慎的语气继续训斥:“你们俩真的是丢脸,在自己家乡丢丢还不够,还跑到北京去丢……”

      尹锐志的脾气也够暴躁的,她早已听不下去王金发的这套训斥了,当王金发说到丢脸,她实在忍不住了,便反问:“我们丢什么脸,倒是你自己,那年在绍兴城里乱杀人,被别人叫成嵊县强盗!”

      王金发:“你说话小声点,连这种话都敢这么大声说。”

      尹维峻:“为什么不能大声说话?”

      王金发:“我这里是联络站,不提高警惕行吗?尹锐志说话这么大声,是不是想成心走漏风声。”

      尹维峻:“你关窗门也是为了这个?”

      王金发:“当然是,这可不能有半点马虎。我这农副产品推销站是表面给人看的,实际是那个站。”他做了个表示秘密的手势,“懂吗?”

      尹维峻:“懂了。”

      王金发:“我说你们没有别的意思,我只是想说,我们现在经费吃紧,办事情要省着花钱。秋瑾大姐在的时候,经常提醒我们要学习大禹皇帝三过家门而不入,学习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不要尝胆了,两个妹妹快来吃汤包。”王金发的妻子沈云卿轻轻推开一个门缝叫着。

      沈云卿穿着朴素,十分精明干练。王金发开的这个农副产品推销站实际工作都是她干的。看得出,她在这个家里里外外都是她一个人在忙碌。

      王金发以大男子主义自居,无论哪句话听得不顺耳就训斥:“你遭死啊,谁叫你说汤包的?”

      沈云卿听了他的训骂,不但不反感,反而笑笑说:“呦,我忘了,下次注意。”

      王金发:“忘了,忘了,再忘了你的脑袋都保不住了。”

      尹锐志:“你这人,这么不男女平等,把嫂子当你丫头了?”

      沈云卿:“没关系的,这是我错了。这里有规定,不能流露出来我们是乡下人叫汤包,而要像上海人一样叫馄饨。其实我对馄饨叫不惯,在我们老家馄饨就是大便。”

      王金发:“不管是大便小便,你都得这么叫。警告你,你不能再说错了。”

      尹锐志:“你凭什么对嫂子这么凶?”

      王金发:“这不用问,我这是爱。打是严,骂是爱,老婆你说是不是。”

      沈云卿“是是”的应着,仍然乐呵呵地干活。

      尹维峻:“嫂子是哪个村的,对男人这么好。”

      沈云卿:“我的祖籍是绍兴人,是我太公那辈到嵊县做倒插门女婿的……”

      王金发:“我还把她的名字换了个字。她原来叫沈雄卿是那个雄字,我觉得不妥,这个雄字是我们男人,女人是雌的,怎么能叫雄呢。我就把她改为沈云卿,即天上的云彩,那样她就是一朵祥云,我便是祥云驾雾。”他把腾云驾雾说成了祥云驾雾。

      尹维峻:“真的吗,嫂子他是这样把你名换了字?”

      沈云卿:“真的。”

      尹锐志:“看来,金发大哥到上海是跟以前不一样了,很有能耐了?”

      “当然是啊”王金发用诡秘的语气说:“我这是远在日本的孙中山先生指示我这样干的。自秋瑾大姐出事后,孙中山先生立即派陈其美回国来营救我们浙江光复会的人。孙中山先生明确指示同盟会的同志:“‘秋瑾虽已捐躯,火种依然存在,毋忘我浙东受难的同志!’并且把重点革命烽火的希望寄托在我王金发身上,专门派党人杨侠卿来找我。”

      尹锐志听了这段话,感觉到眼前的王金发身上有一种隐秘不可捉摸。正想再问句别的话,这时有一个人在敲门。

      “王站长,王站长侬在屋里做啥个事体。”随着敲门,屋外有人操着重重的上海口音在说话。

      沈云卿机警地去开门。

      门一开,这人便挤了进来。这人流里流气,刚进来时是鬼头鬼脑的,进屋后一看见尹氏姐妹这样年轻的姑娘,便把色咪咪的眼睛专门盯在尹维峻的身上。

      沈云卿问:“你是谁?”

      “阿拉名叫汪公权,跟王站长一起干革命的,今朝在家里没啥事体,特地到侬这里来白相白相的。”汪公权说。

      王金发:“我这里乡下刚刚有农产品送到,生意很忙,你还是先出去吧,以后再来白相。”

      汪公权“好的好的”说着,贼头狗脑地走了。

      沈云卿:“这个人贼眉鼠眼的不地道。”

      王金发:“你怎么知道他不好。我们到上海时间不长,上海这同盟会里的人,连我都还不知道哪个好,哪个不好,你倒知道了,你告诉我,你是怎么知道的。”

      沈云卿:“我凭直觉,凭我们女人的直觉就能看出他不是个好东西。”

      这时候,徐珍梅领着刚刚会走路的孙女进来了。屋里凝重的气氛倾刻被打破,又变得有说有笑地热闹起来。

      尹氏姐妹站起来有礼貌地叫:“伯母好。”

      徐珍梅:“你们坐,你们坐,路上辛苦了,好好坐下歇歇。”

      王金发把女儿抱起来:“来,我的好闺女,叫姑姑,叫这个,叫这个。”

      尹维峻:“她叫得真好,告诉姑姑,你叫什么名字。”

      王金发:“我闺女,名叫反反,王反反。”

      尹锐志:“王反反,有意思。”

      王金发:“反,就是反清的反,反抗的反,我女儿要和我一起造反。”

      尹锐志:“你在女儿的名字上都体现了反清的意志。”

      尹维峻:“这名真不错。金发大哥取名字这么好,以后把我的名也改一改。”

      王金发:“可以,等到我们革命成功的那一天,我给你改个响当当的大名。”

      这时候,沈云卿忽然想起事情,提醒王金发:“你的枪很长时间没有擦了。每天晚上抱着睡觉,该擦一擦了。”

      王金发:“你提醒得对,这段时间,我没打枪,也忘记擦了,反反到奶奶那儿去,爸爸要去擦枪。”

      王金发把女儿交给母亲。这时候,徐珍梅正在向尹锐志详细了解去北京的情况。她问得最详细的是去北京路上怎么走,是不是要过桥,那桥高不高,大不大;是不是要爬坡,那坡度陡不陡,是不是要穿过三叉路口,三叉路口有几个?好像她今天问清楚了,明天就要上北京似的。可谁知,这些问题,尹锐志一个都回答不上来。

      沈云卿对尹氏姐妹说:“你们先在这里。我把药给绍康大哥送去,可以趁热喝。”

      尹氏姐妹同时说:“我们也一起去,看看绍康大哥。”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
    编辑: 何东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嵊州新闻网”或电头为“嵊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嵊州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嵊州新闻网”,并保留“嵊州新闻网”的电头。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来说两句:(留言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用户名: 我要注册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