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职)业:手工豆腐制作者
采访对象:竺松芹
基本情况:今年58岁的竺松芹做豆腐已有20多年,从公公那儿“继承衣钵”后,就开始了日夜颠倒的做豆腐的日子。北漳镇上现在仅有两家手工豆腐作坊,她家是其中之一。
出彩一句话:“为照顾这些老顾客的口味,我们会坚持把这门老手艺做下去。”
“磨砚流玉乳,泉煮结清泉;色比土酥净,香逾石髓坚;味之的余美,玉食勿与传”,从古至今,价格亲民、营养丰富的豆腐一直深受人们喜爱。但你可能不知,要手工做出这滑溜爽口的豆腐,过程是艰辛的。
每天凌晨,漆黑的夜幕下,北漳镇北漳村却有一户人家灯火通明,热气蒸腾。那是村民邹法元家的小作坊,他的妻子竺松芹正忙着制作豆腐。
竺松芹今年58岁,做豆腐有20多年了。从公公那儿“继承衣钵”后,她就开始了自己每天凌晨两点起来一直忙到天亮的生活。做豆腐苦,苦的就是天天熬夜。
新年前夕的那个凌晨5点,记者来到这家小作坊,前期的泡豆、磨浆工作已完成,邹法元正用蒸汽给大桶中已磨好的乳白色豆浆加热,屋子里豆香四溢,氤氲了整个房间。竺松芹则系着围裙、带着手套往豆浆中加石膏。她说,豆浆中加石膏,能使豆浆凝固成豆腐脑,这叫“点浆”。制作豆腐的程序中,点浆最为关键,也很有讲究,要冬急夏缓。此外也要凭经验凭感觉,点的时间和石膏的用量一定要严格把握,否则会影响豆腐的口感。
记者看到,热气腾腾的豆浆在缓缓加入石膏后开始凝结,不一会儿,凝固的面积越来越大。“这就是你们平时吃的豆腐脑了。”竺松芹拿来一个铺有白纱布的木盒子,准备将豆腐脑装框。
作坊里有很多大小相同的木盒子,底端是一个个四方的格子,每个盒子有16个小方格,豆腐脑装在里面后,水分会通过布和盒子上的缝隙流走。竺松芹开始熟练地将豆腐脑装入盒内,再盖上木板压住。“放一段时间,等排完水,豆腐就算压好了。”她说。
大约一个小时后,豆腐成型。将盒子翻转过来反扣在板上,拿开盒子,豆腐上呈现出一格格的正方形印记。再把纱布撕下来,一块完整的大豆腐就呈现在了我们面前。竺松芹说,撕纱布时要小心,不能把豆腐外面的表皮扯破,不然卖相就不好看了。
完成所有步骤后,天已微亮,这些热腾腾的豆腐将被送到早市上去卖。“豆腐不好保存,一般是当天产当天销。”邹法元说,熬夜制作,就是让大家能够在早上买到新鲜热乎的豆腐。
几年前,北漳镇上还有几家手工豆腐作坊,现在只剩下两家了,“世上三样苦,撑船打铁磨豆腐。现在手工做豆腐的人已经不多了,但手艺是我们家几代人传下来的,做出来的豆腐比机器做的口感好多了,而且也有老顾客只挑我们家的豆腐吃。这门老手艺,我们还是要坚持做下去。”竺松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