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绿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保护好绿色环境会更加困难。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曾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个论断,却是无比的正确。
我作为交通人,也为公路、航道、铁路两旁植有大量的绿色树木感到自豪。
记得在上世纪80年代,绍兴市内最宽最直的二级公路嵊义线的1.5公里小砩至新市段两边,栽下了一株株水杉,这些水杉经过公路管理人员的精心培育,它不停地长呀长呀,已长成了高耸入云的参天大树,个个长得体态健壮,精神抖擞。直至现在仍然在发挥着绿化环境的巨大作用。这条长22公里的省道也成为有名的文明公路。2000年,我在参与修订《嵊州市交通志》时,还把它作为一段绿化的典型,编入了《嵊州市交通志》中。
水杉是一种优秀树种,有植物界的大熊猫之称。全树呈塔形,叶条细软、对生,在小枝上排列成羽毛状,是珍贵的木材树种。木质轻软,纹理细密,是造船、建筑、家庭用具的好材料。它适应能力特别强,能忍受零下30度的严寒,又不怕热带高温侵袭。1941年日本植物学家三本茂在研究红杉化石时,发现了水杉化石。可是在1941年,在四川万县磨刀溪,被中国科学家发现了活体。从此,水杉走出了国门,成为50多个国家的绿化树种。
春天,水杉与其他树种一样,不断地长出细芽嫩叶,展开秀丽的树冠,树枝仿佛是用尺子精确地测量过似的,丛丛地围绕树干均匀有序地生长着。那么细密,那么柔软。虽没有柳丝那样婀娜多姿,随风飘荡,却是有一丝丝绿色,整整齐齐地有序排列着,为人们增添了一分绿色,激活了大量氧气。
夏天,在炎热的高温下,水杉不仅处处为人民造福,吸进大量二氧化碳,排出让人舒适的氧气,而且在绿色的环境下,创造更加美好的条件,为人们遮风挡雨,尽心尽责地服务于人们与社会。
秋天,秋风宛若清清的溪水,水杉被一点点浸透,从翠绿渐渐转化成砖红色,不久才成了光秃秃的条条。
到了冬天,水杉呈现出另一种风采,静穆而高雅,尊贵而寂寞,咖啡色的树冠变得清爽起来,仿佛成了镂花的金树塔。一次,我路过这条水杉路,正好是黄昏时刻,太阳恰好位于右边树林背后。在落日的映照下,几乎所有水杉都放出了绯色的光芒,那光芒纤长又曼妙,努力而幸福着,使人联想到淡蓝色的珐琅,让人思绪升腾,进入了一个刻意描绘的美丽图案。
但愿这片金色的珐琅,能永远保存下去,向世人展示着美丽世界天地人间的未来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