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2006年,裘秋浪在官河路开了一家国画工作室。他临摹宋元工笔小品,临摹海派画家任伯年的山水花卉。任伯年的画清新流畅,特别富有诗情画意,对裘秋浪的触动很大。
尤其是近年来,他的画风渐趋稳定,画面愈发淡雅超逸,自成风格。
“我未曾研究过老子、庄子的学说,也不知画理是从何处哲理中产生的,只晓得看见喜爱的画面就画下来,细细地画,就如走路一样,一步一步踏实向前走。”
作品
“我时常呆呆地坐在小溪旁,看着鸭群戏水逐食,溪前时而飘来几片浮萍,鸭儿们热闹起来,围着浮萍逗着玩,我便会跟着笑,待浮萍漂过,鸭儿们又恢复平静,我又会呆呆地仰望天空。天边飘来一片云,白似棉花,阳光一照又成丹红,云散了,天空变得蓝蓝的,深不可测……画案与小溪本不相干,与我来说却划上了直线。”
“绘画中的动静、虚实、呼应、开合,大凡也是呆画、呆坐、呆想中有所悟,我的灵感就来自于大自然,来自于生活。”
相对于握画笔的勤奋的手,裘秋浪自认为拙于口舌,不善言谈。谈起绘画的感悟,他倒像是在写作文。
作品
有空的日子,他喜欢外出走走,没有目的,也没有目的地。哪怕坐在一片水塘边一棵枯树下,什么都不想,眼前所见,心中所思,都可入画。他也每年多次去外地写生采风,以充实自己的心胸,锻炼自己的手笔,或是去拜访周边县市的老师,和画家朋友探讨切磋。董其昌说,“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然天授。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成立郛郭,随手写出,皆为山水传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悟性,亦勤奋,生动的气韵就会自然溢出。
对传统画技的追根溯源,加之融入自我的风格,始终是裘秋浪不曾放弃的艺术理想,也使他心无旁骛地走出了一条有所坚守、有所独创的道路。
近年来,裘秋浪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大幅作品中。入选浙江省第五届青年美展的作品《庭池群嬉》有30平尺;获得“青年志业——8090浙江青年艺术作品展”最高奖优秀奖的作品《芦塘戏栖》有28平尺;浙江省第十二届美术作品展获奖作品《深山多野趣》有25平尺……工笔讲究细腻、耐性,有时一幅画要画上一个月或者几个月,倒也符合其沉心静气、不事张扬的性格。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