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今日嵊州 | 数 字 报 | 嵊州专题 | 国内新闻 | 浙江网闻 | 
时政经济 -- 社会文化 -- 国内新闻 -- 嵊州专题 -- 数字报
  
   嵊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今日嵊州 >> 社会文化
绿色史诗:从竹海丹心到绿水青山的守护之路
来源:嵊州新闻网 作者:通讯员:徐淇昉 2025年07月17日10:54:00 

  在浙江安吉县的历史长河中,徐士达的名字如同一座丰碑,他执政为民的理念和深厚的为民情怀至今仍让后人铭记。徐士达(1888年4月8日~1941年11月26日),浙江嵊县(今嵊州市)籍人,民国官员,于民国22年8月至25年12月(1933年8月至1936年12月)任孝丰县(今安吉县)县长。

徐士达先生像

  在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孝丰县自夏季至秋季遭受旱灾,颗粒无收。面对旱灾严重,徐士达亲入灾区,实地查看灾情,安抚受灾百姓。一方面,他及时向省政府汇报灾情,请求救援与指导;另一方面,他以辞严义正、字字为民的笔触向上海湖社书写《赈济呈文》,为民请命,展现了他身为父母官的担当与责任。

  在振兴竹业的过程中,徐士达展现了深厚的专业素养和为民造福的信念。他深知竹子是安吉的瑰宝,是当地百姓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因此,他以竹为本,费尽心血创写了《改进孝丰县竹帖产销之研究》与《孝丰竹产衰落之主因及救治策》两篇著名的论文,深入探讨了竹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他的这些举措不仅为孝丰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更让竹产业成为了富民强县的重要支柱,也成为后人延续他管理智慧的一套宝贵方法。

  岁月流转,安吉这片被绿水青山环抱的土地,一直在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篇章。水为魂,山为骨,共同编织着安吉的绿色传奇。

  步入近现代,安吉踏上了绿色发展的新征程。在面对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双重挑战时,始终坚守着生态优先的原则,致力于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和谐共生。竹林,这一安吉的瑰宝,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推动下,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竹产业不仅为当地人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更成为了安吉绿色发展的闪亮名片。

  与此同时,安吉的乡村旅游也蓬勃发展起来。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一批批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景点在安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游客们在这里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的馈赠,深入体验安吉独特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文化魅力。

  二十年来,安吉始终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绿色传奇从未停歇。如今,这片土地已经走上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绿色成为了它最鲜明的底色。在安吉,人们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品尝着绿色的美食,感受着绿色生活带来的美好与喜悦。

  “美丽安吉”的这一切成果,离不开安吉人民的辛勤付出与无私奉献。绿水青山是安吉最宝贵的财富,因此,他们积极投身于绿色发展的实践中,用实际行动守护着这片美丽的家园。安吉政府也积极响应,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绿色产业的发展,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力度。

  安吉的绿色发展之路,是一条不断探索与实践的道路,每一步都凝聚着安吉人民的智慧与汗水。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绿色发展的深刻内涵,也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安吉将继续秉持绿色发展的理念,不断探索与实践。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安吉将继续闪耀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成为全国绿色发展典范。

  如今,安吉的绿色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这离不开历代人的共同努力。而徐士达先生,作为安吉(孝丰)绿色发展的开创者,他的贡献将永远被铭记在这片绿水青山之中!

编辑:何东铭
嵊州发布微信公众账号
嵊州新闻网
《爱嵊州》APP
《今日嵊州》数字报
  延伸阅读
专题推荐
· 【专题】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 【专题】嵊州市庆六一第二届小记者文艺晚会暨少儿富乐市集
· 【专题】一步一履总关情
· 【专题】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 【专题】2025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
· 【专题】网络中国节·端午
· 【专题】瞬间·嵊州
· 【专题】达人看热点
· 【专题】聚焦2025年全国两会
时政经济
社会文化
国内要闻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