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维护中
   嵊州新闻网>>新闻频道>>图片新闻>>嵊州图片


剡溪潮涌开新天
来源: 今日嵊州  作者: 施展   2005年01月28日11:11:22  

    编者按:2004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缺地、缺电、缺水、缺钱、缺油、缺劳动力等严峻考验,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科学决策下,全市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开拓创新,承受重重压力,克服种种困难,经济社会实现了新突破新发展。为充分展示全市上下克难攻坚的精神风貌和取得的巨大成就,鼓舞士气,以昂扬的斗志投入新一年工作,今天起我们推出“2004我们这样走过”栏目,敬请关注。

    剡溪潮涌,川流不息;
    多少岁月,逝者如斯。
    而过去的2004年注定要留下深深的印迹,因为这是一个不平凡之年。
    这一年是困难之年、考验之年,宏观调控产生的影响,使正处于工业大发展的嵊州感受到了“切肤之痛”。
    这一年是转折之年、提升之年,一场必然到来的经济转型,从艰难中开始,于困境中突破,在变革中成长,划出了一条动人心弦的轨迹。
    这一年,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踏上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征程,尽管遇到的困难比预料的多,但取得的成绩远比预期的好。

     困难考验之年:高瞻远瞩  谋篇布局

    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政府推动。当推动经济发展的各种要素制约形成强大的压力时,人们开始怀疑进入了“发展的寒冬”;“看远一步谋发展,站高一步天地阔”,市委、市政府于困境之际作出正面的回应,出台相应政策,使全市上下看到了发展的曙光。
    科学发展、宏观调控,是2004年中国经济的主旋律。
    就在全国经济进入新一轮高涨之时,中央及时发出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号召,并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政策。这是最高决策层针对中国经济局部过热,保证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的高瞻远瞩之举。
    作为“财富之母”的土地审批严格限制,作为“经济血脉”的资金抽紧,供水供电均严重短缺,各种原材料价格一路上涨……娴熟于原有市场运作惯性的嵊州企业,开始打起“趔趄”。
    而在市委、市政府层面,执政者要面对来自要素供给不足的压力,区域竞争加剧的压力,确保社会稳定的压力。在这些巨大的压力面前,如何自觉做到树立科学发展观,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这是对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严峻考验。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长远者,不足以谋一时。”2004年剡溪之畔的春天,当一些企业惊呼已进入“发展的寒冬”之时,正面回应的声音从市委、市政府传来——
    2004年4月5日,市委、市政府召开“缓解瓶颈制约,拓展发展空间”座谈会,经贸局、财政局等各部门负责人和“天乐”、“巴贝”等10家龙头企业负责人各抒己见,分析客观形势,提出解决之道。
    2004年4月29日,在事先进行一周的调研、邀请专家辅导、赴外地考察的基础上,市委召开了科学发展观研讨会。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月亮在会上作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报告,以铿锵有力的语调向全市发出了“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号召。许多与会者形容参加此次会议的心情:心潮澎湃。
    市委又出台了科学发展观的30条意见,随之出台“城乡统筹30条”和“优化产业调整结构扶优扶强30条”两套政策进行配套。巩固了“还是要发展”的思想,并解决了一些对策措施问题。
    2004年7月,又一个关系到嵊州长远发展的会议召开。市委、市政府在黄泽镇召开推动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暨破解发展瓶颈制约现场会,提出广泛开展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活动,做好战略性调整工作;千方百计缓解发展瓶颈制约,做好适应性调整工作;广泛发动,扎实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这次会议,为全市上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再“添了一把火”。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月亮多次与其他市领导深入基层调研指导:5月,召开了金融机构负责人座谈会,提出千方百计缓解资金压力,确保经济社会健康发展;6月,进行了历时半月的工业经济专题调研,对经济开发区和乡镇工业集聚点进行视察,要求大家坚定信心、加快发展;7月,开展市领导“走访百家企业活动”,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深入企业……
    只有精神的振奋,才能促进经济的振兴;抓住了精神动力,就抓住了发展经济的后续动力!针对一些干部群众和企业经营者出现的彷徨、观望、畏难情绪,市委、市政府通过走访、研讨、座谈等形式,在全市上下形成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共识。市级领导、各机关部门开展了“四个一”联系活动,要求机关干部轮流到企业蹲点,帮助解决困难,凝聚人心,缓解压力,鼓舞干劲。
    “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风雨同舟;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科学把握;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抢抓机遇。”在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和推动下,全市上下看到了发展的曙光,鼓起了发展的信心,增强了发展的干劲!

  破解瓶颈之年:困境破壁  凸现能力

    缺电、缺钱、缺地、缺劳动力……如何破解发展瓶颈,推动经济发展?领导干部在思考,专家学者在解读,企业家们在探索。2004年,政府、部门和企业风雨同舟,积极进行适应性调整的探索和实践,从而逐渐使我市经济走出“资源之荒”。
    观察2004年嵊州经济运行轨迹,破解要素制约、保持稳定发展无疑是最大的亮点之一。
    全国煤电油运全面紧缺,资源贫乏的嵊州能否平稳度过调整带来的冲击,继续保持健康发展的态势?为破解发展难题,我市从去年年初起进行了持之以恒的攻坚。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为首的领导班子,下设土地、电、水、资金、劳动力五个缓解瓶颈制约的专业小组,由分管副市长负责进行逐项研究。
    于是,随着一系列举重若轻的举措,一个个发展瓶颈被逐一疏通……

自备电源度电荒

    2004年7月27日,经济开发区热浪滚滚。在天乐集团,办公室主任张凡平正忙着联系工作,她的降温工具是一台风扇。走在集团各部门和生产车间,降温的工具同样是清一色的电扇。“为节能降耗,公司号召每位员工从自己做起,节约每一度电。”张凡平告诉记者,天乐集团投资800多万元购买了发电机,在灯峰时段顶峰发电,既做到了让电于民,又保证了企业的正常生产。
    去年的夏季电荒是经济发展的一道屏障。“停三开四”、拉闸限电等电力专有名词,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用语。电力是发展的动力,电力紧缺,发展趔趄。面对严峻的电荒,政府和企业合力同心,以积极的姿态应对。市政府出台了专项政策,鼓励企业自备发电机,并给予适当的资金补助,全市落实专项资金1400余万元。有了政策支持,企业热情高涨。仅去年上半年,我市企业自备电源装机容量就达到7.2万千瓦。
    尽管我市是全省电力最为紧张的12个县市之一,夏季最大电力负荷缺口达到8万千瓦,但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有序用电方案,供电部门合理调度,并积极向上争取追加电量,从而使我市平安地度过了电荒,既维护了社会稳定,又促进了经济发展。

向外融资拓渠道

    遭遇资金“饥渴症”是2004年许多企业碰到的一个“通病”,银根抽紧、贷款紧缩,使不少企业原已紧绷的资金链更加脆弱。企业有难,政府相助。为保证正常项目的资金到位,市政府专门成立了资金保障工作组,多渠道筹集资金。
    2004年8月20日上午,西子湖畔的各大银行迎来了剡溪之滨的客人,嵊州市委、市政府组织的银企洽谈会在此举行。深圳发展银行、广东发展银行等银行杭州分行的领导听了市长魏伟关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介绍后,对嵊州的前景充满信心,认为只要双方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选准项目,诚实守信,合作一定能够愉快。
    市委、市政府深入分析嵊州市异地贷款的运行特点,提出了以增量稳定存量的融资思路,走访了设在杭州、宁波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和设在上海的德富泰银行等外资银行,对我市稳定利用市外资金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市外股份制商业银行对我市投放的信贷总量大幅增长,期末市外融资余额为28.96亿元,比年初增加7.71亿元,同比增长36.3%。其中年末市外贷款余额为19.14亿元,比年初增加3.29亿元。
    企业也在各显神通。巴贝公司与国际金融公司达成意向,2004年年内由国际金融公司向巴贝注入股本金500万美元,今年年初由国际金融公司发放贷款600万美元,再由国际金融公司牵头国际银团向巴贝贷款1400万美元。如此一来,巴贝利用外债总额将高达2500万美元!巴贝直接借入外债用于企业发展的尝试,也为企业融资方式“换了一种新思路”。
    金融运行是经济的晴雨表。时值岁末,中国人民银行嵊州市支行的2004年度我市金融运行分析显示: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效应继续显现,金融运行平稳,存贷款增长较为协调,市外融资继续增长;市内银行年末各项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9.13亿元,同比增长13.1%;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房地产类贷款比年初大幅下降,工业企业贷款增长相对较快,增幅超过其他贷款;金融改革显示成效,资产质量有较大提高,年末不良率比年初下降2.7%;市外融资继续增长。
    2004年,由于央行实行贷款总量和投向控制,我市信贷资金比较紧张,单准备金率的提高,就冻结存款1亿元,直接减少贷款3亿元,间接减少10亿多元;而2004年市外众多资金的注入疏通着我市经济的血脉,信贷的优化,投资的适度,也恰恰反映了我市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坚决态度和灵活举措。

数管齐下通瓶颈

    没想到,2004年“江南水乡”普遍遭遇“水荒”。就水资源来说,我市水资源人均占有量1700立方米,低于全省和全国水平。再加上南山水库水位突破历史性最低水平,使我市面临着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之间的矛盾。为缓解水资源制约,我市投资600万元实施辽湾水库引水工程,并筹划建设浙溪水库,以缓解用水矛盾。
    我市劳动力缺口达1.5万人左右,高层次人才显得更加紧缺,随着招工旺季的过去、开发区项目的相继投产,劳动力供求矛盾短时间内将难以缓解。为此,市委、市政府计划实施“十百千万”人才工程,即引进十名外国专家,培育百名优秀中青年党政干部和职业企业家队伍,培养千名各类科技人才队伍,培训万名企业技工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以增强人才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2004年,在能源荒、资金荒等构成的片段记忆中,市委、市政府数管齐下疏通瓶颈,在全市上下激起的“开源节流”、 “银企洽谈会”、“企业自备电源”热潮,从而使我们更深刻地记住和理解了在艰难中行进的嵊州。

转折提升之年:釜底薪减  其水愈沸

    “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水平。”面对宏观调控,我市再次提出了机遇论:对每一种变化,你都要把它当作机遇来看,化被动为主动。困难中有机遇,危机中也有机遇。在这个问题上醒得早、抓得早、干得早,就是抓住了机遇,就可能赢得优势!2004年我市的经济实践为这一理念作出了深刻的阐释。
    “这是最好的时期,也是最坏的时期……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失望的冬天……”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这段话,似乎可以描述2004年中国经济的某种景象。然而,我市企业在市委、市政府的引导下抓住机遇,坐上了“通往春天的地铁”。新近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我市工业经济及经济整体运行情况“比预想的要好得多。”
    贷款与投资、电力与能源、土地与资源等都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薪火”,釜底薪减而其水愈沸,为何?如果说前几年嵊州经济增长相对较为粗放的话,那么去年以来嵊州的经济运行在挤掉不少“高投入、高消耗”虚胖的同时,也获得了另外一种推动力。长期迟疑不前的产业转型在要素瓶颈制约面前,在市委、市政府的有效引导下,终于被一举激活。产业发展空间大调整和产业集聚度明显增强,成为产业变革的两大鲜明印记。
    最典型、最有说服力的例子莫过于破解土地瓶颈中引发的经济转型。
    就土地资源来说,我市是一个资源小市。七山一水二分田,可利用的土地不多,需求却大,根据去年年初的统计,全市各类用地项目达166个,需求面积达29818亩,而全市存量土地仅6300亩。也就是说,需求量是土地存量的近5倍!
    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土地制约一开始使不少嵊州人叫苦不迭。但后来,在宏观调控的实际中渐渐体会到,没有增长方式的转变,也就没有地方经济社会持久、协调发展的未来。对此,全市的思想认识最终统一到“倒逼机遇观”上,宏观调控一个“倒逼”机制逼出了内涵提升新路子,逼出了集约利用土地的新举措。为提高集约用地水平,缓解土地制约,我市按照“向盘活存量要空间,向集约高效要空间”的思路,推广“六法”盘活存量——闲置土地退出法,投资密度增量法,业主合作法,农村闲置土地盘活法,入园企业准入法,厂房升层法。
    好经验来自于基层。市长诚皮革有限公司去年3月从三界莹佳电声有限公司租赁8000平方米闲置标准厂房后,投资2500万元安装了两条现代化的皮革生产线,经过半年多努力,已正式投产,目前日产量达3万米,日产值达50万元。公司董事长胡宝法高兴地说:“没有莹佳公司建好的厂房,我这个投资2000多万元的项目,也许再过一年半载也看不到产品。”
    像长诚皮革有限公司这样租赁闲置厂房进行投资办厂的企业,据不完全统计,全市达50多家,计划投资近5亿元!至去年年底,我市所盘活的土地按每亩150万元的投资密度计算,全市可节约用地2266亩。
    在建设用地日益紧缺的情况下,如何开展招商引资,如何解决企业发展问题?“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织网。”我市从“提升内涵”思路出发,规定企业退出已不再需要或无力开发建设的土地,由市土地储备中心收购储备,目前全市已回收土地2400亩,并已由政府重新落实企业;规定未达到省定投资密度的企业必须在限定时间内增加投入,达到省定标准或嵊州市规定的经济开发区每亩150万元、乡镇工业集聚点每亩100万元的标准,目前全市已有172家企业承诺在限期内增加投资28.43亿元,现正在逐步投入。
    在盘活已废弃不用的企业仓储用地、学校用地、窑厂、砖厂的同时,又创新思路,“向空中要土地”。市委、市政府积极鼓励企业建造多层厂房,去年仅经济开发区和乡镇工业集聚点就有16家企业在进行厂房加层,面积达5.36万平方米,追加投资7840万元,全市企业加层面积预计可达到25万平方米。
    与在土地问题上努力寻求突破一样,2004年我市在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企业发展内涵等方面也作了积极探索。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做到“有保有压”——经济运行中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得到有效抑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得到切实加强,尤其是开发区的清理整顿、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清理、高能耗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的取消等工作得到了进一步落实……诸多举措使“成长的烦恼”得到了缓解,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创优了环境、赢得了主动。
    “走内涵提升之路”,成为2004年我市经济发展的得意之笔!嵊州的发展理念在宏观调控中实现了升华,从微观来讲调整了发展思路、调好了发展方法、调高了发展水平。在嵊州,科学发展正从抽象观念具体化为扎扎实实的行动。
    我市去年“釜底薪减,其水愈沸”的可喜景象,形象地阐述了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等深刻内涵。说到底,少投入多盈利、少消耗多产出是一切经济活动的本质需求,即便在土地、资源、环境承受力暂时还宽松时,也时刻不可忘记对更高效、更科学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追求——这也是2004年我市在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历史性进程中,于“成长的烦恼”背后得到的最大收获!

编辑: 史华东
  相关文章
  图片新闻
名茶基地
大鹏展翅非洲
飞天幼儿园大型晚会
收集茶园水土样本
公安局自行车返还
成吉思汗孙女出书
剡 城 之 夜
奥运火炬到浙江
奥运火炬到浙江
石油储备中心即将挂牌
石油储备中心即将挂牌
布朗就任英国首相
布朗就任英国首相
俞樟根的精彩竹艺人生
俞樟根的精彩竹艺人生
生活资讯
蜈支洲 情侣的浪漫天堂
【图文】自娱自乐的栗子酿鸡翅
女生熬夜后6大补救措施
嗑瓜子也能嗑出胃病?
谨慎购房
清新窗帘
【组图】演绎今夏最IN发饰配搭
【组图】梅婷:离婚不等于绝交
大众新宝来暑期促销优惠1万元
海尔法式对开门冰箱
八国赛中国首战平南非
娱乐明星涉毒不完全记录
精品专题
工业强市 和谐惠民
首届网络宝贝大赛
王禄喜事迹报道
关注2007嵊州两会
杭州湾跨海大桥贯通
聚焦浙江07党代会
群众最满意实事评选
2007义乌文博会
胡锦涛出席国际会议
我国研制大型飞机
央行07首度调息
2007全国“两会”
八国集团首脑会议
英伊水兵事件
朝核问题六方会谈
特别报道伊拉克局势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