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维护中
   嵊州新闻网>>新闻频道>>图片新闻>>嵊州图片


开发区:克难攻坚铸辉煌
来源: 今日嵊州  作者: 李江 夏晓波   2005年02月07日14:07:15  

页面图片

页面图片

页面图片

页面图片

    刚刚过去的2004年,既是极不平凡之年,也是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实干、苦干、巧干之年。
    卧薪尝胆谋发展,同心同德干事业;不管东西南北风,咬定发展不放松……2004年,在重重困难和压力之下,全市上下克难攻坚,奋发有为:实现工业总产值311.23亿元,同比增长17.9%;经济开发区和各工业集聚点新增投资89.9亿元、入园企业79家,实现销售收入89.9亿元……
    经济建设是中心,发展又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过去一年的艰苦实践,更让我们体会到了经济之重、发展之重。


开发区——在考验中百炼成钢

    如果把一座城市比作一部机器,那么这里无疑是输出动力的发动机。如果要评选嵊州最具活力的区域,那么恐怕大多数人都会把票投给城东这片新崛起的希望之地。这里,已经不知道接待了多少个访问的考察团,驻足了多少欣喜的返乡人;这里,留下了一批批充满信心的投资商,也诞生了一个个企业家的创业梦。
    经济开发区,已经成为嵊州的一个标志,是嵊州对发展充满信心的最坚固支柱。
    2004年,人们感受最多的是“压力、困难、瓶颈”这些词语,但这些并没有动摇“合力兴工、聚焦开发区”继续成为这一年喊得最响的“口号”。无论是一年之中的几次市委全会,还是贯穿于全年的各种工作会议,甚至是在非经济部门的工作简报中,“服务开发区”、“关注开发区”频繁地出现。
    外资、投资、民资……在盘点一年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时,开发区交出的又是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全年实现合同外资10555万美元,实到外资6165万美元,分别占到全市总数的81.3%和77.1%;区内企业共实现工业总产值48.4亿元,实现销售44.99亿元,自营出口1.72亿美元,实交税金1.73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84.59%、83.41%、152.94%、125.78%。其中工业产值占到全市的1/6,自营出口占到51.5%,上缴税金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17%——可以说,经济开发区集聚了全市工业企业的精华,其在全市工业经济中的分量越来越重,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
    回眸2004,365天对于开发区来说,几乎天天都是挑战,天天都是考验,而天天又都在跨越。

    考验之一:合格的开发区,合法的开发区
    去年4月6日,国务院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检查组来到我市。一时间,有少部分人认为,检查,检查,出了问题才来查。
    对此,市委、市政府镇定自若,开发区运作正常,工地照样忙碌,工厂机声隆隆。这是一份底气十足的自信,这是一种建立在合乎法律、合乎程序、合乎制度、合乎情理之上的自信。
    嵊州经济开发区是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省级经济开发区,开发区的土地征用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执行,我们的商业土地出让早已进入“公开、透明”的程序化操作。对于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部分企业“征而未用”、“多征少用”的苗头,市委、市政府早就未雨绸缪,指导开发区提高了企业入区门槛,出台了相关制约措施,并及时开展了清理工作。
    检查组不动声色地进行着苛刻的检查——从最后的结果来看,我们的经济开发区不但顺利通过验收,而且还得到了他们的一致肯定。

    考验之二:推车上坡,负重奋进
    宏观调控之年,经济开发区到了推车上坡的艰难时刻。资金紧缺,基础建设能否大力推开,企业的强势投入是否还能保持?对此,开发区人坚信,只有投入才有产出,只有投入才有希望,只有投入才能鼓舞信心!
    在市委、市政府的强有力支持下,开发区管委会既集中精力办大事,也广拓渠道抓融资,更以通过国务院验收为契机,积极争取商业银行的支持。双塔大桥、浦南大桥、浦东路、外来人员生活区等一批重点工程建设不断加快,全年共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2亿元。无论是对投资者还是对建设者,这都是一颗“定心丸”。
    宏观调控,更成为勇敢者的商机。市委、市政府通过试点总结出高效、集约用地的经验,并在开发区重点推广应用,抓住了困难中的机遇。开发区通过大力挖潜和清理整顿,盘整出了土地这一时下招商引资最为稀缺的资源,开展一系列招商活动。去年7月17日,开发区管委会领导与市三禾纺机有限公司老总周显永在广东顺德成功签订利用外资410万美元的项目合同……11月16日,开发区在温州成功举办投资推介会,汽配、电器、装饰材料、制冷配件等一批项目接踵而来……
    为鼓励企业保持高强度投入的势头,开发区采取“一厂一策”的办法,开展了集中奠基、百家企业抓增量等活动。区内企业的投资热情非消反涨,特别是以天乐数码园、华瑞纺织、贝斯特、浙锻、亿田等为代表的1亿元以上技改投入企业进展良好。全年开发区工业企业共实际完成投资17.14亿元,占到全市技改投入的53%。

    考验之三:整合之后,新框架新发展
    整合是一种战略,整合也是形势的需要。但只有科学的整合和整合之后到位的磨合,才能使整合达到预期的目标:集中优势,集中资源,更快更好地发展。
    去年8月6日,市委、市政府决定,经济开发区一期、二期合并,并对开发区管委会班子进行调整。12月1日,三江街道15个村又划归开发区委托管理。
    这不是开发区经历的第一次调整。而开发区的每一次调整,都意味着一种战略,一种发展的新走向。合力才有实力,在位必须有为,开发区管委会的新班子迅速进入角色,各项工作得以顺畅运转。同时他们更把2004年的调整,视为开发区的第二次创业。
    一切都在快捷、有序中完成着,开发区管委会的机构进行了撤并,重新明确了办公室、财务部、经发局、建设事业局、规划局、招商局和政策处理局等内设机构和职能,调整了城建监察中队和物业公司的运行机制,对部分人员进行了清退,整个管委会的框架更加精干、高效。管委会同时修订完善了开发区经济政策、规划验收规定、综合验收办法、招投标和预决算管理办法、村民建房管理办法和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整个开发区的运作进一步趋向科学化和规范化。
    整合之后的态势和实绩足以证明,开发区的二次创业将成为又一次辉煌的腾飞。

    考验之四:发展经济的能力是检验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准
    去年11月6日,市委在开发区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开发区工作。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主要领导,发计、经贸、财政、国土、建设、交通等10多个部门和三个街道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这是第一次以常委(扩大)会议的形式专题研究开发区工作,也是首次在开发区召开这样级别的会议。
    这样的会议,透露着一个信息:开发区的问题,是我们发展的首要问题;开发区的工作,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市委、市政府最为关键的工作;开发区的发展,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月亮在会上指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就嵊州而言,发展的重点是工业经济的发展,而工业经济发展的重心当在于开发区的建设。因此可以说,开发区就是检验我们发展经济能力高低的“试金石”!
    执政能力的考验不是一时之考验,开发区的建设也绝非一日之功,能不能领导经济发展,能不能服务经济发展,能不能推动经济发展——我们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将在开发区这块“试金石”上进行长期的考验。


工业——在整合中集聚提升

    对刚刚步入发展快车道的嵊州工业经济而言,刚刚过去的2004年可谓是极不平凡之年。前所未有的缺地、缺电、缺水、缺钱、缺油、缺劳动力……接踵而来的一个个危机,让整个工业产业链全线告急。
    但困难之中也蕴含着机遇,谁能抢抓机遇,谁就能赢得主动;谁能迎难而上,谁就能赢得更快更好的发展。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2004年的嵊州工业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克难攻坚之路,在整合中集聚提升,奋力前行。

    专题调研,专题研究,鼓足发展信心
    市委主要领导亲自带队,花整整半个月时间专题调研工业经济,这恐怕是从来没有过的;以全委会的形式专题研究工业经济,这同样从来没有过。正是2004年的这两个“从来没有过”,使正处于宏观调控关键时期的嵊州工业显得分外瞩目。
    去年6月7日至21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月亮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深入乡镇街道和企业车间,与企业界、金融界和经济职能部门负责人深入座谈,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探讨工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办法和措施。经过半个月的专题调研,陈书记高瞻远瞩地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中央加强宏观调控的方针政策,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工业立市”战略不动摇,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促进我市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他还进一步指出,当前,嵊州的发展还处于爬坡的关键期,经济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发展中的问题只有通过发展才能加以解决。同时,宏观调控中也蕴藏着机遇,在大家都碰到困难的时候,恰恰是超越人家的最好时机。我们要把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作为一个新的发展机遇,主动适应新形势,抢抓新机遇,谋求新发展。
    7月5日至7日,市委又适时召开了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专题研究工业经济。
    第一天,组织乡镇(街道)、经济部门和“两个一批”企业的负责人赴永康、武义考察,学习人家发展工业经济的典型做法;第二天,召开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会,掌握发展态势;第三天,又召开大会。市委书记陈月亮在报告中明确提出,下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业经济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方向,挖掘潜力、调整结构、提升产业、做强做大,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增长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并在质的提高的基础上,继而实现量的新扩张。为造就一批具有知名品牌、拥有核心技术和较强综合实力的企业,形成一批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优势的产业,培养一大批知识型、创新型、战略型的企业家,构筑增长方式集约化、产业组织合理化、产权结构多元化、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工业经济发展新格局打下坚实基础。
    造发展之势,谋发展之策,解发展之难,统发展之力,卧薪尝胆谋发展,同心同德干事业。逆境中,上到市委、市政府,下到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都更加体会到了发展工业的重要,都将思想统一到了——“合力兴工、聚焦开发区”上。

    合力攻坚,共谋良策,造足发展之势
    2004年,市委、市政府在努力缓解要素瓶颈制约的同时,一刻也没有停止对“合力兴工”的造势鼓劲:
    2月2日,市委、市政府隆重召开全市三级干部大会,提出统筹城乡发展,产业是核心。今后要继续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着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统筹内外开放,不断增强区域竞争力。
    2月6日,市级四套班子领导分赴开发区一期、二期和5个乡镇街道工业集聚点,为天乐数码园、欣成达电子、浙锻等9个总投资近8亿元的重点技改项目进行统一奠基。
    为积极应对国家宏观调控,切实帮助企业解决一些实际困难,6月中旬至7月中旬,全市又开展了“企业服务月”活动。
    7月21日,全市发展家庭个私经济现场会在甘霖镇召开,进一步明确对家庭个私集聚点建设实行一对一的帮扶,继续组织开展“五比”竞赛活动,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
    8月2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企业上市工作会议,邀请部分证券机构专业人士对市内15家企业和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上市知识培训。市委书记陈月亮在会上指出,一定要提高认识,增强信心,合力攻坚,尽快实现我市企业上市零的突破。
    8月3日,由市领导陈月亮、魏伟、姚向军率队,“巴贝”、“奥力”、“麦地郎”等一批上市重点培育企业和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团赴新昌学习上市经验,新昌规模企业上市的决心、耐心、信心的“三心”经验,给我市企业以深刻的启示。市政府随即组建了专门的领导班子,筛选确定15家苗子企业分梯队进行重点培育,并出台了培育和鼓励企业上市的有关政策。
    8月19日,全市技改现场会在三界镇召开,号召全市各乡镇街道盘活存量、挖掘潜力,进一步加大技改投入力度。
    11月17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月亮,副市长张金初带领有关乡镇(街道)、经济部门和经济开发区的主要负责人赴绍兴考察。陈月亮在考察时强调,要把通过盘活闲置土地建设标准厂房作为现阶段发展工业经济的新载体,以此进一步加快经济开发区和工业集聚点建设。
    11月25日,市委、市政府在浙江天乐集团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工作现场会。
    ……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去年,各主要经济职能部门也是积极有为,义不容辞地担负起了“合力兴工”的重任,积极为企业做好服务工作。市委、市政府还相继出台了《关于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促进工业经济更快更好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标准厂房开发建设的若干意见》、《嵊州市产业升级“六比竞赛”评分标准》、《关于扶持重点骨干企业的若干政策意见》等政策文件,努力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去年有一段时间,由市政府牵头召开的面向企业的现场办公会、协调会特别多。6月25日,市政府还专门委托经贸局在新闻媒体发布了会议通告,欢迎企业家到会反映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这种由政府主要领导、部门主要负责人和企业家三堂会审且一问一答式的会议形式,深受广大企业的欢迎,也实实在在地帮助企业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增进了部门与企业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会议的务实高效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记得有一次,先后有18家企业提出了各方面的问题,另有10家企业的负责人慕名而来却没有提任何问题,他们由衷地说:“这样的会议让我们增强了发展的信心,来坐坐听听也好。”

    业绩显著,亮点纷呈,更显发展活力
    2004年,我市工业经济交出了这样一组让人信服和欣慰的数字: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311.23亿元,同比增长17.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0亿元,绝对额同比增长41.2%。全年新发展规模企业119家,使总数达到372家,同比增长47%;新增销售超亿元企业10家,使总数达到了23家,同比增长76.9%。其中“巴贝”和“天乐”销售首次突破5亿元,另有3家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上述数据足以证明,经过近年来的培育和扶持,我市规模企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强势。
    技改投入是工业经济的“牛鼻子”,也是工业经济运行的晴雨表。2004年,全市实施技改项目801项,计划总投资101.3亿元,当年完成投资32.48亿元,同比增长19.34%。技改方面呈现出的四大亮点,更让我们看到了我市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经济开发区及乡镇(街道)工业集聚点共完成技改投入32.12亿元,占全市工业性投资的98.9%,到去年年底累计完成投资86.62亿元。其中开发区入区企业190家,已投产或部分投产企业129家,计划总投资78.36亿元,当年实际完成投资15.37亿元,累计完成投资41.33亿元;领带企业集聚点入区企业42家,已投产企业39家,当年完成投资1.27亿元,累计完成投资9.03亿元;六个工业集聚点入区企业382家,投产或部分投产企业262家,当年完成投资15.46亿元,累计完成投资38.03亿元。
    ——投入领域进一步拓展。在四大块状产业技改投入继续加强的同时,医药、汽配等行业技改投入势头强劲。如医药行业的昂利康、新光、来益等企业全年技改投入均在3000-4000万元以上。汽配行业中的贝斯特、纳川、博尔德等企业加快建设进度,成为技改投入新的增长点。
    ——科技含量进一步提升。技改项目科技含量总体有较大提升,如天乐数码园建成投产,液晶显示器、平面电视等高科技产品已投入生产;巴贝集团引进意大利科墨后整理设备和技术,领带全自动生产线已投入使用;普田电器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高科技、多功能新型厨房用具产品已投入生产。去年,天乐集团、普田电器被评为省技术创新优秀企业。
    ——设备占比进一步提高。企业更加重视有效投入,注重设备引进,技改投入中设备占比有较大提高,去年已接近50%,特别是领带行业中全年新引进剑杆织机300多台。另外,设备引进在行业覆盖面上也有较大拓展。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和开展“五比”竞赛等,特别是在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和甘霖现场会的强有力推动下,去年全市各乡镇街道更是掀起了发展家庭个私经济和建设个私集聚点的高潮。据统计,全市一年内新发展个体工商户4569户,累计达到22281户,同比增长1.56%;建成家庭个私工业集聚点13个,新发展私营企业1021家,累计达到3321家,同比增长27.1%。竞相迸发的“百姓经济”,正为嵊州工业经济的快速腾飞注入不竭动力。

编辑: 史华东
  相关文章
  图片新闻
名茶基地
大鹏展翅非洲
飞天幼儿园大型晚会
收集茶园水土样本
公安局自行车返还
成吉思汗孙女出书
剡 城 之 夜
奥运火炬到浙江
奥运火炬到浙江
石油储备中心即将挂牌
石油储备中心即将挂牌
布朗就任英国首相
布朗就任英国首相
俞樟根的精彩竹艺人生
俞樟根的精彩竹艺人生
生活资讯
蜈支洲 情侣的浪漫天堂
【图文】自娱自乐的栗子酿鸡翅
女生熬夜后6大补救措施
嗑瓜子也能嗑出胃病?
谨慎购房
清新窗帘
【组图】演绎今夏最IN发饰配搭
【组图】梅婷:离婚不等于绝交
大众新宝来暑期促销优惠1万元
海尔法式对开门冰箱
八国赛中国首战平南非
娱乐明星涉毒不完全记录
精品专题
工业强市 和谐惠民
首届网络宝贝大赛
王禄喜事迹报道
关注2007嵊州两会
杭州湾跨海大桥贯通
聚焦浙江07党代会
群众最满意实事评选
2007义乌文博会
胡锦涛出席国际会议
我国研制大型飞机
央行07首度调息
2007全国“两会”
八国集团首脑会议
英伊水兵事件
朝核问题六方会谈
特别报道伊拉克局势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