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凌晨5点半,王芍丹就起床了。做完家务,6点半就要出门去上班。因为从市区到位于南山水库的棉纺厂一分厂,路上要花一个小时。 作为前纺车间副主任的王芍丹,虽然主要是管理工作,但她基本上不坐办公室。总是到车间去看看机器运转是否正常、上岗人员有否到位,职工有什么问题等等,一直要转到10点多钟。1997年,她当上前纺车间大班长,到现在的车间副主任,对于车间的一切,她已经是太熟悉了。但是,每天上班她还是要做好例行检查。“现在市场形势不是很好,在这个时候,尤其要抓好质量,才能赢得客户。否则纱卖不出去,发工资就麻烦了。”尽管是一个中层,但王芍丹总是从全厂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进厂20多年,王芍丹无论是身为普通职工,还是作为管理人员,始终有着令人称道的大局意识,她管理的前纺车间以团结互助、高产优质和出勤率高赢得良好声誉。在企业经营遇到困难时,王芍丹总是尽自己所能,为企业分忧。由于用电紧张,分厂经常要避峰生产。而前纱车间基本上都是白班和中班,因此让电的“机会”大多轮到前纺。后半夜上班太辛苦,职工有怨言。她总是耐心地做工作,亲自与职工们一起奋战在后半夜,保证不让限电影响生产。 劳动力紧张也是企业近两年来生产中的突出问题。为了尽可能地抓好生产,王芍丹还出色地表现了她在生产管理上的经验与智慧。前纺车间是整个生产线的前导,前纺车间跟不上,下面的工序就会受影响。100多名员工,4道工序,3班倒的班次,王芍丹把岗位安排,精确到了每一个人。“我每天上班精神都是高度紧张的,只要稍有疏忽,就会出差错。”王芍丹说。有时实在排不过来,王芍丹就自己顶上。“虽然人手紧缺,但是只要有她在,我们就放心。”分厂党委书记裘鹏兴说。 在技术上,王芍丹也是个多面手。前纱车间无论是梳棉、并条还是粗纱,哪道工序缺人,她就顶哪道工序的生产骨干。多年来,她在厂里举行的操作比赛中,破过省纪录,也破过厂纪录。在自身业务技能精益求精的同时,她还以自己对各道工序都非常熟悉的优势,不遗余力地培养新人。经她帮带或指点过的新人,很多已经成了厂里的操作技术骨干。 王芍丹说,工作必须要有上进心、平常心和感恩心。这样才能有进步,有动力,才能做好工作。她最自豪的,就是前纺车间的团队战斗力。“是大家的配合与支持,让我得以顺利开展工作。”荣誉面前,王芍丹一样的谦虚与勤勉,这,正是令人钦佩的劳模本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