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王禄喜有10多年的交情,他给我的最大印象是:言出必行的性格,埋头实干的作风,凡是他应诺的事情,他一定会想方设法地去完成;凡是他认可的工作,他一定会埋头实干,尽力去实现,这就是我眼中的王禄喜。 华堂村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嫡传后裔王氏聚居之地,可在2001年以前,华堂村的村庄环境面貌较差,特别是平溪江边二三十只露天粪缸更是和这个古村显得格格不入。2001年初,我和时任村主任的王禄喜进行了接洽,这也是我们第一次会面。见到这位朴实亲近的村主任,我说:“王主任啊,华堂村有这么多文物古迹很难得,值得好好开发和利用,兰溪有个诸葛村,现在开发得不错,你去看一看,或许会有启发。”令我意想不到的是,没过几天,王禄喜就带着村民小组长以上干部赶赴兰溪诸葛村参观考察,回来后,他特意向我畅谈了考察“感受”:“华堂村现有文化资源一点不比诸葛村差,我们也有信心建设自己的特色古村!”通过此次考察,调动全村百姓的积极性,也形成了开发保护古村的共识。转移粪缸、安排新厕……随后的短短一个月间,在村民的配合下,王禄喜就解决了华堂村几十年的“弊病”,村庄面貌得到大大改观。 王禄喜在这件事情中体现出来的言出必行的性格、雷厉风行的作风,给我留下相当深刻的印象。 王禄喜常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不要集体一分钱,集体的钱都用于村庄建设。”在王禄喜的带领下,村庄保洁、道路整理、河道清理等一系列工作开始有条不紊地展开,2002年下半年,华堂村顺利地成为市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并于2004年开始上报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无论怎样,村庄的环境卫生总会好点,华堂村的知名度总会响点。”王禄喜的言语总是显得那样朴实。我曾向王禄喜提议:“古村保护开发要循序渐进,先做一份华堂古村保护性规划。”王禄喜听后觉得十分有理,为了做好规划,王禄喜更是挖空心思动脑筋,千万百计“托关系”,整个规划工作组织得井井有条。根据规划,在2002年到2004年间,华堂村相继完成了村前木桥建设、祠堂前房子搬迁、神堂和古戏台修建等实事工程,还在2005年的书法朝圣节时成功举办了“羲之家宴”,得到前来参观的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 对于他而言,只要是对村里有利的事情,他总有使不完的劲头,用不完的能量,巴不得一口气就能做完。 王禄喜最难得的还有他经营村庄的头脑。 “兰溪诸葛村每年的景点收入1000多万元,村民三产服务收入2000多万元,华堂村也可以尝试门票开发。”“这倒是个很不错的主意,可以利用开发促进保护,通过保护促进开发。”听了我提供给他的信息,王禄喜跃跃欲试。从去年开始,华堂村着手开始景点市场化运作,通过和奉化溪口买联票的形式,开始试行景点收门票的办法。令人可惜的是,为古村建设花费这么多心血,如今刚刚可以尝到甜头的时候,王禄喜却不说一声就走了。 王禄喜是我一个十分尊敬的挚友,回想起他以前的一言一行,我的心情总会很低沉。每次来嵊州,他总会来我这里坐坐,常常一起探讨古村如何保护,资金如何争取等问题,他的离开让我感到十分痛惜。 (作者系文管处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