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次到甬金高速边的“双鸟葫芦城”建设工地,正值前几天的高温,毒辣辣的太阳下,挖掘机、起重机发出阵阵轰鸣。 浙江双鸟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文忠的办公室窗口,与葫芦城相对。虽然葫芦城还在土建之中,只能看到厂房的框架,但张文忠的脑海里早已有了一张宏伟的蓝图:葫芦城占地240余亩,项目总投资3.6亿元,预计到2008年可全部建成投产。 与张文忠聊天的一个半小时,办公室里安静得出乎意料,没有一个电话。张文忠说,他把管理上的事全部下放,而自己则腾出精力,把握产业发展方向,解决资金问题。 张文忠说,“双鸟”做了近二十年的手动葫芦,毕竟,单一产品的市场需求量有限,因此,葫芦城的产品定位是电动葫芦和高强度起重链条,这在葫芦行业里属于下游产品,技术含量也较高。 一般来说,向行业下游“猎食”有一定风险,可能导致与供应商竞争的局面。“双鸟”进军下游产品,某种程度上也是市场逼出来的。2000年之前,“双鸟”有部分产品是为杭州某企业配套的,由于“双鸟”的发展对其形成了威胁,对方老总在会上大声疾呼:“狼来了!我们不能再养狼为患!”于是,一度的合作伙伴突然断绝了对“双鸟”的链条供应。 别看这小小的链条,在葫芦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没有它,大批起重葫芦就会成为残缺品。“双鸟”的产品多数外销,对这种高强度特种链条的质量要求很高,当时,“双鸟”不具备自己生产链条的条件,而国内所购的质量难以过关。为保证出口产品的质量,“双鸟”决定不惜血本从德国定购,以解燃眉之急。 另一方面,张文忠四处奔波,寻找合作伙伴。很快,有好消息传来:上海有家合资企业破产,需转让一套生产链条的设备。张文忠星夜赶往上海。洽谈成功后,立马投产链条。 为精益求精,“双鸟”花了三年时间进行技术革新,并申请了18项国家专利,使起重链条达到了国际水平。目前这种使用最新“薄层渗碳”的链条每年可为公司创造上千万元产值,张文忠笑称这是“自己武装自己”。 “双鸟”生产电动葫芦则始于2004年,虽然目前产量还不高,但市场前景很好,这也促成了张文忠上马葫芦城项目的决心。 如果说电动葫芦和起重链条是向同行业延伸产业链的话,VS系列立式加工中心就是“双鸟”跨行业延伸的产物。“加工中心”其实是一整套加工零件的智能机械系统,广泛应用于汽车、机械等行业。进口一套该系统需要四五百万元,而国产化成本只需40万元左右,市场和利润空间都很大。 上马“加工中心”项目之前,63岁的张文忠亲自做了大量市场调查,认为可行后坚决进行了技改投入。从今年年初至今,已投入1000多万元,并引进了专业技术团队,进行参股开发。半年来,公司已成功生产12台“加工中心”,基本上已销售或被订购。“在台湾的台中地区,有专门生产这种产品的工业区,我们必须研究将来如何与台湾竞争,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产销形势的看好并没有使张文忠过于乐观,他将目光放到了很久以后,为了降低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他甚至决定上马生产“加工中心”的母机。 “未来的‘双鸟’,将是手动葫芦、电动葫芦和加工中心三驾马车并驾齐驱。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只有走多元化之路,才能保持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采访结束时,张文忠对“双鸟”的中长期发展战略作了简略的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