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了记忆,那些寻常巷陌有了别样的风景。 因为有了记忆,老家剡城的风物便鲜活灵动起来。 一泓溪水,一眼树洞,一段土墙,曾撒落多少童年的欢乐? 一条老街,一口古井,一块匾额,深藏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 历史,正是这样由一代代人的记忆串连起来。
曾经繁华的街市,在时代的变迁中渐渐老去……
一百年前的商业中心
不经意中打老街经过,心底总会自然而然地触动些什么。剡城的老街已经不多了,东前街、东后街、东直街曾是近代商业文化的精华所在,尤以东前街最为繁华。如今,人们已经很难将它们与一百年前的商业中心联系起来了。 不少老街店铺因为主人的出让而改换了面貌,木排门换成了透明的玻璃移门,旋转的广告灯闪烁着眩目的光焰。还有几处老店是这老街独一无二的风景,虽然生意清淡,却也自得其乐。谢瑞记钟表店、丰义盛嫁妆店……这些店主都是些年老的人,有独家本领,承继着父辈事业。 老辈人说,解放前,罗子美照相馆、老胡子打铁店、三阳泰水果店、周长兴茶馆等百年老店开得红红火火,这里还坐落着烟叶公所、至大商行、老县委招待所等国立机构,以及关帝庙、财神庙、药王庙等庙宇。 一些老台门至今健在。东后街的烟叶公所是颇具特色的走马楼式建筑,由于公所旧时在国内非常有名,前几年,国家烟草局曾专程派人前来走访调查。老县委招待所的外墙很有特色,有许多挑出的重檐,十分庄重古朴。另外,鹿山路上世代行医的李家台门、白莲堂路的竹私台门、东直街的当店台门和两个药房也还保存较好。 还原老街风貌,不但可以创造文化价值,而且可以创造商业价值。从长远来看,东前街可更好地利用古建筑,使之与民间文化有机结合,将民间手工艺者、收藏界和书画界人士吸纳到这里,以“前店后坊”的形式生产经营文化产品,使之成为第二个“艺术村”。
《资治通鉴》高度评价的古城墙
古城墙曾是许多“老城关”儿时的天堂,城墙石缝里开满了野菊,挂着火红的枸杞子,草丛中有让人扑捉不完的蚱蜢,有长吟不停的蟋蟀。偶一抬头,天上总是有几只风筝在风中舞动。 冷兵器时代结束后,城根慢慢地建起很多民居。城墙由西向东延伸,渐渐地没于鳞次栉比的民宅中,民宅一概是灰板条的墙壁,青色的瓦。 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人们终究很容易忽略苍老的城墙。古城墙的范围曾经包罗20年前的老城关,它最宏伟时横亘绵延6公里,如今残长1037.21米。1959年冬季,因堤防建设需要,拆除东门、襟带门、北门、北门至看守所约740米。十多年前,又因为建造三江大厦毁去约120米,而更多的则湮灭在悠悠的岁月风雨中。
白墙灰瓦,这幢位于孝子坊路的四合院,曾经是道教活动场所。
剡城古城墙始建于三国时期,是嵊州2000多年建县历史的实物见证。它曾经令唐末裘甫农民起义军三日内抗击唐军83仗而不败;令倭寇两次望城而退;金兵南下时,绍兴“属县皆溃,独嵊令宋宗年(凭借城墙)率众坚守,民赖以安”(《嵊县志》)。据知情者说,在一次对已倒塌城墙的挖掘中,从地面深挖下去5米,仍然是青灰条石的墙体——我们就不难想像这座高达8米以上的城墙的雄姿! 《资治通鉴》中记载:“今浙东诸县皆无城,独剡县有城,犹为完壮”。在嵊州历史上能载入史籍,留存至今的建县实物见证,惟古城墙耳!
自古不涸的“剡中第一泉”
从市区西去十里,有一个清幽的小村,名字很美,叫梅家湾,据说因为多梅树而得名。 梅家湾最有诗意的是“剡中第一泉”。我们去时正值盛夏,泉水入手却极冷,过去有人用茶瓶盛水,凉度会渗透茶瓶,结出水珠。严冬三九反而温暖,洗手洗脸很是舒服。
900年前就已经声名远扬的“剡中第一泉”。
碰到曾任村支部书记的赵军水,说这泉从来没有旱过,“管”着梅家湾10多亩水田、30来户人家的灌溉和饮用水。他有一把用了十多年的茶壶,一直拿它装泉水,也不煮,直接就喝,结果这么多年来茶壶里一点积垢都没有。这泉是名副其实的福泉,吃了健康长寿,故梅家湾的高龄老人很多。 好山才有好水,有古诗写得贴切:古松森森水潺潺,福潭吞口雾绕绕;酷暑澈泉透骨寒,严冬三九漱口暖。南宋兵部侍郎宋昱在此题写了“剡中第一泉”,按照立碑年代推算,此泉900年前就已经声名远扬了。
毁于一旦的 千年古塔
嵊州原有三塔:应天塔,艇湖塔,天章塔。三塔之中,以应天塔历史最久。 邮电局退休职工张锐华老人从小居住在塔边,儿时常常踩着塔内吱呀作声的木楼梯,爬到塔顶看风景。塔内每隔一层内立有一个佛像,每只飞檐上都挂有铜制风铃,轻风拂过时,便发出叮当悦耳的声音。 应天塔原在鹿胎山麓的惠安寺边,为“七级浮屠”,高20米。南北朝时,梁武帝萧衍笃信佛教,应天塔正是始建于梁天监二年(公元502年),从此跨越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七朝而保存完好。
屹立了一千多年的佛塔毁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
《应天塔修缮小诗》曾形象地描绘了应天塔的雄姿:“鹿胎山腰峙崔嵬,江城未到先露巅。直上半天跨虚碧,突兀便高三百尺。云来气接东四明,雨淋日炙风飘摇。”从现存的老照片看,应天塔的36个飞檐赋予塔身将欲飞离大地的升腾之美,其轻灵之姿与庄重之质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应天塔的周边,曾经形成一个极为恢宏的建筑体系。塔东北面紧倚飞檐重重的惠安寺,周围翠竹环抱;西面是祭祀孔子的孔圣殿,殿前伫立着几株数人合围的参天古柏,常有松鼠嬉戏其间;南面是基督教传教士的居所,建筑风格西化,人称“洋房子”,美国传教士长期住在这里布道;西南面为至今保存完好的道教活动场所——道堂。儒释道及基督四教共存,彰显着文化及信仰的多元化。 令人惋惜的是,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这座让多少代人举头相望的千年佛塔没能走出那个风雨如晦的时代,在一次“拆塔事件”中毁于一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