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石璜镇范油车村的个私集聚区,机器都已开足马力。依宁丝网织造厂的老板范军良正坐在电脑前上网冲浪。“有人通过我们开在阿里巴巴的窗口下单,我正跟他们商谈细节呢!”近来才兴起 的网上销售,竟然走进了像范油车村的这样村庄,记者不免惊讶。
“网络销售已成为我们村纱窗销售模式之一,我们通过网络或外贸公司,已把纱窗生意做到了国外,并在俄罗斯建立了稳定的销售渠道。”范油车村支书范少彤自豪地说。
范油车村纱窗产业是在渔网产业的基础上兴起的。上世纪80年代初,范油车村民开始把渔网制作作为一项副业,在农闲时赚些零用钱贴补家用。后来,随着市场的开拓,范油车村的渔网制作产业越做越大,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达到了顶峰。
“那时我才20多岁,渔网生意真的非常好做,有一次我跟别人到温州做渔网生意,2天就赚了1800元,相当于在企业打工好几个月的工资呢!”范少彤这样说。
但好景不长,1997年以后,由于受有关政策的影响,范油车村的渔网产业开始滑坡。但范油车村人并没有气馁,通过市场调查,他们很快用纱窗产业替代了渔网产业,这一转变使范油车村的产业实现了一次飞跃。经过近10年的发展,纱窗产业成了范油车村支柱产业,年销售额已达几千万元。
2005年,为了使纱窗产业提档升级,范油车村建成了一个占地1万多平方米的个私工业集聚区,18户纱窗生产大户搬进了集聚区。这一举措极大地鼓舞了村民发展纱窗产业的积极性,从2005年到2007年,范油车村共投入了1000万元进行技术改造,全村剑杆织机增加到460台,牵经车30台,新增家庭个私企业42家,全村作坊式的家庭个私企业已达160家(户)。技改的投入,不仅节约了生产成本,而且还使全村的纱窗生产量成倍增加,产值迅速突破1亿元,年利润达800多万元。
在不断把纱窗产业做大的同时,范油车村的纱窗生产户更是通过创新,不断改进着纱窗的花色、品种,使范油车村的纱窗产业充满活力。去年,依宁丝网织造厂率先推出一只新产品——磁性软纱门。该产品具有拆装方便、价格便宜等优点,迅速风靡市场,成为最受消费者欢迎的产品之一。老板范军良自豪地告诉记者,他所推出的软纱门在市场上很俏,前两天有一个台湾客户仅试销就要了100件货。
一个好的产品要产生利润和保持活力,必须在市场上成功销售才能实现。对这一点,范油车村的纱窗生产户一点也没有担心,因为他们拥有一支庞大的贩销队伍。目前,范油车村从事纱窗销售的经纪人已达到几十人,很多人一年中至少有200多天都在跑市场。与此同时,范油车村还借用外贸公司、网络的力量销售纱窗。几条腿走路,使范油车村的纱窗销售网络已遍布全国10多个省市,最远的触角已达俄罗斯。
“我希望我们的纱窗产业在将来能够销售到美国等与我国季节相反的国家,这样我们纱窗产业就没淡季了,接下美国、加拿大的纱窗市场是我们努力的目标。”一位纱窗生产户雄心勃勃地说。
把纱窗产业做强做大,也许这是每个范油车村人的愿望。范油车村人敢于创业创新,勇于开拓市场,我们相信他们的这个愿望肯定会实现。
记者点评:上世纪80年代初,个私经济刚刚兴起,范油车村村民抓住机遇,发展了渔网产业;上世纪90年代初期,渔网产业被淘汰,范油车村人又思路一变改做纱窗,经过10年的努力,把小小纱窗的产值做到了1个亿。范油车村成功的例子告诉我们,只要坚持创业创新,就没有什么走不通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