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我市蓝光科技(浙江)有限公司担任生产厂长的戴中林购买了明山桃源的一套住房,准备在嵊州安家。
戴中林是江苏人,来“蓝光”之前,他曾经在台州一家大型企业工作过八年。然而,他却把家安在了仅仅工作了两年的嵊州。他说,他认同公司的企业文化,决定在这里工作和生活。
戴中林的这种归属感,来自于蓝光科技特有的用人和管理模式。去年,由于戴中林出色的业务水平和忘我的工作精神,公司董事会决定,以公司的股份和期权作为奖励。这意味着,戴中林已成为公司的股东,与他同时成为公司股东的还有另外5名员工。“他们为公司作出了巨大贡献,工资与奖金已经不能体现他们的价值。”对于这种在嵊州企业中鲜见的员工激励机制,公司总经理季永生表现出了一名温州商人的独特眼光。
“公司的生命力,源自于员工的创造力”。为了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公司领导层在重视人才、吸引人才、激励人才和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上,有着更加开放的思路。在激励机制上,对特别优秀员工给予股份与期权奖励,对于其他员工,每年都提取一定比例利润,作为总经理奖励基金,与员工共享公司的发展成果。在人才培养上,公司还与浙江大学、同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微电机所等多所国内著名的院所建立长期的互动关系,始终关注行业发展的最前沿,并与专家们举行定期的会晤、探讨,全面提升公司研发团队的开拓和创新能力,满足员工自身发展的需求。
“我们要为股东的价值而奋斗”,这是蓝光的企业文化之一,它让员工们牢记,奋斗是为公司,也是为自己。
良好的环境,集聚了一批优秀人才。工程技术部经理是加拿大海归双硕士,部分重要部门经理或主管都来自著名跨国公司。戴中林两年来以企业为家,为公司的发展倾注了全部心血。质量部经理喻梅,原来是公司一名普通的质检员,但是她边工作边学习,熟练掌握了ISO9000质量保证体系,并以“总经理也必须服从规范”的原则立场,使公司的质量管理制度在很短时间内建立并得到良好实施。
如今,公司已经从原来518万元注册资金起步的“蓝光电机”,蜕变成600万美元注册资金的“蓝光科技”,经营业绩今年有望达到3000万元。今年7月,公司在经济开发区将动工新建。全面提升技术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战役已经拉开,蓝光人在积蓄力量,更在酝酿更有力的冲刺。
短评:招不到人才,留不住人才,这是我市很多企业的苦衷。个中原因,企业大多会归结到我市的外部环境。然而,“蓝光”却能让工作仅仅两年的优秀人才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并且决定在嵊州安家,它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做法,值得我市企业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