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嵊州新闻网
作者:
张蕾
2008年07月22日15:57:31
|
|
|
我出生在上世纪80年代初的小山村,刚好是改革开放的初始年月,那时家里的生活过得很窘迫。一年下来,总有一段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家里没有一点闲钱,连打酱油、买盐的钱都成问题。现在想起那段日子还有些后怕,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吃上一顿有鱼有肉的饭菜简直就是遥不可及的奢望。还清楚地记得,在那时,大抵只有逢年过节才能有像样的饭菜,那可是扳着手指都在盼望的日子呀。
当然,除了逢年过节,还有一些意外的惊喜,最让人期待的就是有手艺匠的日子。那时,街市上可以买到的东西还很有限,一般的东西都需要自己叫人做。泥水匠、竹木匠、木匠等手艺师傅很受人欢迎和尊敬。每年,家里总有几次请手艺师傅的机会,爸爸妈妈总会想方设法用好菜好饭招待他们,希望他们把家里的活干得精细些、上心些。记得我7岁那年,家里请了泥水匠造新房子,丰盛的饭菜自然少不了,其中有一碗炒肉片,那可是所有菜中的精华所在。吃之前老妈就交代说,这炒肉片自己尽量不要去吃,让泥水匠师傅多吃,这样就可以省下一些买肉的钱。我口头上答应得很好,一上桌就全忘了,一个劲地吃那个“精华”。这下可把老妈急坏了,拼命朝我使眼色,我哪管得住呀,还是自顾自地猛吃,一碗满满的炒肉片一会儿就被我“扫荡”得只剩下小半。老妈那个急呀,把我拉到灶台边狠狠地训了一顿。我还觉得委屈,就大声喊起来:“你凭什么不让我们吃而让师傅吃呀?”此话一出,弄得爸妈和泥水匠师傅都很尴尬,我呢,在心里顾自得意着:哼,这下你们没话说了吧!
年少时的不懂事,现在想来还觉得好笑,但这也由此可见那时生活的艰辛。随后几年,改革开放朝着纵深发展,山村百姓的生活水平也日渐提高,家家户户手头多少有了一点积蓄,吃鱼吃肉不再是奢望,鱼肉成了百姓餐桌上的家常菜。随便去山村的人家串门,总有几碗像样的下饭菜。一日外婆家里请客,坐在十人大圆桌上,望着满桌丰盛的饭菜,外婆感慨万千,想想当年,每天起早摸黑,拼命地劳动,但最后还是吃不饱,穿不暖,现在不同了,老百姓终于用双手创造了财富,变化太大了呀。外婆没读过一天书,不知道“改革开放”、“经济特区”这些词汇,但她却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改革带来的春风。
最近几年,传统的鱼肉已不再受追捧,人们纷纷回归自然,到农庄寻“绿色”去了。面对着大鱼大肉,人们已没有往日的食欲。我有一个原本祖祖辈辈“修理地球”的族叔,前几年跟村里租用了荒地,搞起了原生态休闲农庄,里面设置了烧烤区、垂钓区,鸡、鸭、竹、菜应有尽有,生意一直十分火爆,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每次碰到我,他总是不厌其烦地跟我说,现在的城里人呀,都喜欢上了农民的生活,许多生活安逸的城里人,现在到我的农庄自己来挖笋、割菜,享受野味和绿色食品来了,那些大鱼大肉只能退居幕后了。从族叔朴实的话语中,我又真切地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从向往大鱼大肉,到轻松享用丰盛的鱼肉,再到绿色食品的回归,看似小小的餐桌变化,却折射出一个社会的大变革所带来的文明和进步。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变化发生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它已经渗入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