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永丰电声配件厂生产车间。
夏日午后,骄阳似火。一路行来,树木葱茏,花柳争艳。沿着宽阔的水泥路,我们走进甘霖镇上路西村。
生机盎然的花木基地、机声轰鸣的个私厂房以及一排排漂亮的民居,构成了今天上路西村人生活图景。30年前,上路西村到处都是低矮的泥房,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勉强温饱。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进良种花木、买来织布机,上路西村人开始探寻一条完全不同于父辈祖辈的崭新道路。
见到张灵勇时,他正在生产车间“巡视”。“看看车间热不热,工人受不受得了。”尽管已是这家规模不小的永丰电声配件厂的老板,但张灵勇还是坚持每天都要到车间转转,就像多年前从事农活时喜欢扛着锄头到田头转转一样。经过10余年的经营,他生产的喇叭配件定位支片在行业内已处于领先地位。张灵勇的经历,也时不时成为村民们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
1974年,由于家里劳动力少,12岁的张灵勇开始在地里干农活赚取“工分”,与父亲一起承担起了干活养家的重任。由于脑子灵活,张灵勇很快换了行当,开起了生产队的拖拉机。改革开放后,张灵勇的人生开始了第一次转折,他买下了生产队里的拖拉机,并做起了运输生意。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张灵勇的生活渐渐开始改变,从温饱走向小康。然而张灵勇真正“发达”起来还是在他人生发生第二次转折之后。1997年4月27日,他用开拖拉机挣来的钱买下了一家电声配件厂,将自己家腾出来做厂房,从四台机器起步,成立了永丰电声配件厂。
尽管一开始企业一度艰难,甚至还卖掉了一台机器,但夫妻俩还是坚持下来,积极拓展销路。1998年,在一位深圳朋友的帮助下,张灵勇解决了产品的销路问题,从此,他每年都要增添两到三台机器,大投入换来了大发展,企业发展步入快车道。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张灵勇的厂房也是数度搬迁。从家里到村里的酒厂旧厂房,再到现在个私集聚区。每一年,张灵勇总是投入一部分资金用于企业的扩大再生产,企业从原来只能生产两种型号的配件到现在生产1000多种,几乎囊括所有型号的配件,产品开始销往世界各地。张灵勇的企业也从村里数十家个私企业中脱颖而出,成为上路西村个私企业的“老大”。
张灵勇的经历是改革开放以来,上路西村人发展的一个缩影,成为张灵勇式的人,一度成为许多村民的梦想。而追逐这种梦想的冲动,正激励着上路西村人不断创业创新。这种榜样的力量,不仅改变了上路西村的面貌,也改变了上路西村人的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