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三十年弹指一挥间。为全面反映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市农村翻天覆地的深刻变化,展示农村建设各方面成果,本报从今日起推出“30年30村”栏目,敬请关注。
从市区出发,经嵊义线约2公里处向右一拐,就驶进了姚家笔直平坦的水泥路,首先映入眼帘是村口气派的一座牌坊,大红色的“姚家”两字镶嵌在乳白色的大理石上,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姚家是鹿山街道三联村的一个自然村,有150来户人家,行政村规模调整前为姚宅村。走进村中,昔日破旧的房子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三层四层的楼房或是漂亮的别墅。村子中央,一个4000平方米的公园中屹立着一代伟人邓小平的塑像,“发展才是硬道理”几个刚劲的大字刻在塑像的下方。陪同我们的村干部说,正是这位老人挥动了改革开放的巨臂,也成就了姚家的这一派新气象。村民们为了感恩党的致富好政策,几年前特地塑起了这座伟人像。公园中,凌驾于曲水之上的小桥和凉亭连见多识广的上海人也经常会慕名前来参观。
说起村里的变化,村电工喻江说,从变压器的容量就可以知晓姚家的发展和村民的生活了。30年前,姚家与邻村合用的变压器容量只需20千伏安,家里能用上几盏电灯就让村民心满意足,而现在光是姚家一个自然村的变压器容量就达到了300千伏安,在市电力部门支持下,该村已提前实现新农村电气化,电视机、电脑、空调、冰箱成了村民的普通家电,有10多户村民还办起了丝织、领带、服装、厨具等个私企业。
姚孝达是三联村的村支委。他说,要说农村的变化,那实在是太大了,数也数不清呢。就从我家说起吧,从前我们兄弟5人,大冬天有一件毛线背心穿已是很不错了,我在家排行老五,轮到我穿时,那件毛线背心早已成了“丝瓜筋”,而现在不要说穿毛线衣,连羊绒衫也很少穿了,在家有空调,出门有小车,下雪天穿的都是很时尚的衬衫和高档的西装呢。再说住吧,以前,我们兄弟五个只有一幢三间两居头的房子,我分到的只是一间20平方米的堂前屋,而现在我们兄弟几个都拥有了三层或是四层的新楼房。吃的变化更大啦,以前我家人口众多,我母亲经常要向亲戚或生产队借米,寅吃卯粮,现在是什么东西都有得吃,还不敢多吃,怕肥胖呢……
现在,姚家的村民人均收入已超过了万元,有十多户人家购置了轿车,90%的人家住进了新房。村民富裕了,经济发展了,提高村民的素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成了重要的任务。对此,姚孝达说,村里已有打算,阅览室、宣传窗、台球室、篮球场等都在规划和筹建之中,以此来丰富和提高在物质上日益富裕起来的村民的精神生活。
姚家的变迁,正如公园内凉亭两旁的对联所写:承前启后与时俱进勇开新宇,立本安居协力同心欣绘壮图。这幅对联描绘了姚家三十年来的发展轨迹,诠释了改革开放对于一个农村的深刻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