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区沿澄潭江一路而行,半小时的车程在沿途草木葱郁、茂林修竹的田园风光中一晃而过,当眼前这个群山环抱、碧水萦绕的美丽村落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还沉浸在一路美景的遐想之中。这便是中国女子越剧发源地——甘霖镇施家岙村。
施家岙村靠山面水,人杰地灵。二十世纪出现了女子越剧创始人王金水。1923年7月9日(农历五月廿六),越剧第一副女子科班在施家岙村开科。后来,这一天被定为女子越剧的诞生日。
绳武堂之变
穿过施家岙村洁净村道,袅袅越音将我们引到了女子科班上演处——绳武堂戏台。戏台坐北朝南,为单檐歇山顶翘角,前台口置有两只石雕狮子护卫,台后屏风上饰有彩绘壁画《双凤》,歇山顶四只翘角下饰有木雕龙头,整座古戏台显得古朴典雅。古戏台四根石柱,两副楹联诗意盎然:一弹流水再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红袖翻风鸲鹆舞,紫箫弄月凤凰鸣。
然而三十年前,这里只有四根光秃秃的石柱。那时的祠堂被用作学校,四邻八村的孩子都在这里上学。孩子们围着石柱追逐、打闹,没有人理会坍塌的戏台。而那段越剧诞生成长的历史也无人问津。直到改革开放十年后,新的学校建起,孩子们才离开了这个古老的祠堂。但祠堂的历史和价值仍然没有引起世人的注意。
改革开放二十年后,富裕起来的施家岙人开始重视文化建设。为纪念越剧诞生地, 2000年10月,在政府的支持和文物部门的指导下,施家岙人重建戏台,修缮厢房,并组建了“娘家戏班”,重新上演越剧剧目。据“娘家戏班”团长俞兆南介绍,祠堂一年门票收入就达5万元左右,许多听着越剧长大的上海人专程来此作越剧寻根游。
观念之变
改革开放三十年后,脑子活起来的施家岙人不仅挖掘了本地的人文资源,更开始大手笔开发山水资源。沿溪两岸山水风光秀美,成了剡溪漂流得天独厚的资源。2006年,剡溪漂流建成,一时游客蜂拥而来,“绍兴第一漂”和越剧故里相得益彰。
坐上竹排,沿河顺流而下,只见河水清洌,青山峻峰旁列,河道曲折回环。两侧青山夹岸对峙,岸上梅林成片,风光旖旎。时近中午,45岁的施贤洋正在对岸的追鱼山庄迎送客人, 如今的他身份是这家农庄的老板。1978年施贤洋高中毕业,正值改革开放,包括施家岙在内的中国农村开始发生剧烈变化,同样剧烈变化着的还有人们的观念。作为脑子最先活起来的村民之一,施贤洋不再追随父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老路,成了当时“个体户”的一员。
从贩销桃子、茭白起步,再到城里经营水产、冷饮生意,开夜排档,干得有声有色。今年,夫妻俩放弃城里红火的生意,毅然决定回乡创业,承包了追鱼山庄。当记者问及当初为何决定回来时,施贤洋说,他看好这里的发展前途和潜力,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施家岙人,他亲眼目睹了这些年家乡的巨变,如今参与家乡的建设他感到“很值得”。事实上,追鱼山庄的生意也非常不错,今年5月1日那天顾客甚至达到了两千人。
“从住在半山腰移到江边,从砖瓦草房的村庄到小楼林立的新农村,从默默无闻的小山村到名声响亮的越剧故里,一句话,没有党的好政策,就没有施家岙的今天。”村党支部书记王惜时感慨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