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汪江宁,鹿山街道茭白种植、贩销大户,茭白种植面积350亩,年贩销茭白350万公斤,系省科技示范户。
这几天,走进鹿山街道江夏村,无论是田间、路边还是家门口,无数的村民都在忙着收割茭白,村口的茭白市场内,操着不同口音的外地人正在与茭农们做着交易……江夏村周边能形成3000亩茭白基地和闻名全国的茭白市场,江夏村的茭农们不会忘记本村的茭白种植、贩销大户汪江宁。
记者去采访时,汪江宁刚送走一位苏州的客商。眼下正是茭白大量上市的季节,每年这段时间,汪江宁都十分忙碌,除了自家的上百亩茭白要收割外,他还要收购其他茭农的茭白,联系外地的茭白销售大户,把嵊州的茭白源源不断地销售到省内外各个城市。汪江宁从事茭白种植、贩销已有10多年,2007年贩销茭白350万公斤,销售额在1000多万元,为当地的茭农致富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江夏村因为地势平坦又地处市区近郊,当地农民历来都有种植茭白的历史。1997年开始,汪江宁看到茭农们种植的四九茭、六月茭、八月茭不仅产量不高,而且茭白的品质也出现了退化现象。于是,在市农科所技术人员的帮助下,汪江宁开始从各地引进新品种进行试种。经过3年的努力,终于筛选出新品种浙茭2号。
在汪江宁的示范带动下,新品种的辐射应用率达98%以上。因汪江宁种植茭白采用的是无公害栽培技术,新品种浙茭2号以品质好、肉质鲜嫩受到市内外消费者的青睐,市场收购价比当地老品种每公斤高出0.6元,给当地茭农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如今,汪江宁自己种植的茭白面积已达到了350亩。
新品种试种成功后,茭白的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于是,勤劳、朴实的汪江宁又开始用“以诚为本”的理念向外地拓展市场,让外地客商和本地茭农在双嬴的基础上诚信交易。如今,汪江宁已在杭州、苏州、宁波等地开设了嵊州茭白的销售专柜,“嵊州茭白”在无锡、北京、上海已崭露头角。
2006年,因暖冬天气,竹笋提早上市,影响了秋茭的销售形势,以往热闹非凡的茭白市场显得有些冷清,外地客商寥寥无几。为解决茭农的后顾之忧,汪江宁毅然决定通过租赁冰库的方式,收购本市的秋茭以减少茭农的损失。目前,他已投资60多万元,建起了4个冷库,可冷藏保鲜茭白150多万公斤。
汪江宁当上了省科技示范户后,深感责任更加重大,下决心不但自己要学好技术,还要带动周围农户都学会科学种茭的本领。从此,不论是市里召开培训班,还是街道和技术部门组织集中培训,他都积极参加,认真记录,对技术要点做到完全理解,回家后再反复学习领会、运用,直到完全掌握。每次技术指导员到家里或田间地头指导生产时,他都认真地听、记,并与技术指导员交流探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因为按标准化技术种植茭白,江夏茭白基地被省农业厅认定为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其出产的茭白被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
记者感言:一个地道的普通农民,自愿背负起与乡亲一起致富的社会责任,凭着一股韧劲、钻劲,硬是打造出一个带动一方经济、引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产业,这已令记者深受鼓励。而更令记者感动的是汪江宁对乡亲们那种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和他永不止步的创业创新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