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嵊州新闻网
作者:
袁开达
2008年07月25日07:55:01
|
|
|
上世纪80年代初,谷来表弟张兴来来到我工作的舟山地区粮食局,谈起他家生活渐渐富裕起来的状况,心里也为他高兴。但苦于交通运输还比较落后,未摆脱肩挑背负的困境。
80年代中期,我从舟山调回嵊州,坐着车一路颠簸地去他家,一路上,上上下下,翻山越岭,5公里的路竟走了3个多小时!说起来才知道,这个小村的老人们,当时还未见到过汽车呢!他们是多么希望有一条通往外界的平坦而宽阔的路!90年代起,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这条弯弯曲曲的山道上终于建起了一条土路,胆大的年轻人可以骑上自行车到山外去做生意了。
2006年,表弟所在的海拔600多米的谷来镇青童岭村(今属北岙村),修起了长6.18公里、宽5.5米的公路,次年,随着康庄工程的推进,又投资196万元,把这条公路浇筑成了水泥路面。从此,这条康庄大道真正成了人们祖祖辈辈的生命路、希望路。通客运班车前,表弟打来了多个电话,催促我去他家看看,我欣喜地应允了。
通车那天,村民们兴高采烈地站在村口,放着鞭炮,盼望着客车的到来。孩子们更是高兴地跳跃着,他们从此就不要起早摸黑地赶5公里的山路去上学了。现在好了,通客车了,孩子们站在村口,在平坦宽阔的公路上放声地唱着,笑着。表弟的孙子明明,那个高兴劲儿,更是别提了。这时的表弟也百感交集,他抹着热泪对我说,如果我们那时有这个条件,说不定同你一样也成为一个有文化、有知识的人了!
此时,他转过头去对他的孙子明明瞩咐着:“明天你就可以乘班车去上学了,希望你好好学习,争取做一个有文化、有知识的人,为国家、为人民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