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作者:
2008年08月22日14:14:15
|
|
|
高速公路:从第一条高速公路到“世界第二”
“十一”黄金周,网上招集结伴驾车长途出游的帖子涌出许多。一个帖子里写着:“北京至太原至五台山,多数为高速公路线路,适宜驾车出游。”
在位于北京长安街上的交通部大楼里,交通部公路司司长张剑飞指着墙上的地图说:“截至今年8月底,我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了3万公里,比世界第三的加拿大多出近一倍。”
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便利。张剑飞指着地图上一条条蜿蜒的线说:“北京至沈阳、北京至上海、成都至贵阳至南宁至北海、同江至三亚、北京至珠海、连云港至霍尔果斯、上海至成都已经形成了高速公路大通道。从沈阳驱车至北京从17个小时缩短为6个小时,驾车走京沪高速公路直达上海,只需要1天时间。”
16年前,当欧美发达国家对高速公路已经司空见惯的时候,我国大陆才有了第一条高速公路。1988年10月,长度为18.5公里的上海至嘉定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在今年9月2日于北京举行的中国交通可持续发展论坛上,一位国际专家评价说:“中国高速公路发展创造了世界奇迹,16年里建成的高速公路,相当于发达国家半个世纪修建的里程数。”
北京大钟寺蔬菜批发市场一大早熙熙攘攘,来自我国蔬菜基地山东寿光的一辆运菜车正在卸菜。司机说:“从寿光到北京一路高速,我昨晚从菜地里摘的菜,现在鲜着呢。”
交通部公路司运输管理处提供的数字显示,全国有900万辆货运汽车跑运输,有69.1万辆客运班车,每天运送旅客近4000万人次。
张剑飞认为:“高速公路的大发展得益于党和国家实施的改革开放政策。交通规费、银行贷款、向社会发行债券、股票和有偿转让收费公路经营权及利用外资等多种方式,被允许利用起来筹集公路建设资金。”
资料显示出我国高速公路世界罕见的增长幅度:1998年末达到8733公里,居世界第六;1999年10月,突破了1万公里,跃居世界第四位;2000年末,达到1.6万公里,跃居世界第三;2001年末,达到1.9万公里,跃居世界第二;2002年10月达到2万公里;2003年底达到2.98万公里。
张剑飞说,随着我国私人小汽车的快速增长,交通部制定了《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到2020年,我国高速公路网将要达到8.2万公里,可以覆盖10多亿人口,接近高速公路世界第一美国8.8万公里的规模。(■林红梅)
汽车:从第一辆国产卡车下线到产销年增百万
“真不知道这两年路上怎么会冒出这么多车。”开了6年出租车的徐师傅看着前面排起了长队的“车龙”,感叹道。
1953年,当刻有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的“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的汉白玉基石被埋入长春西南郊区时,恐怕没有人能想到,50年后,中国汽车产销量可以年增百万辆。
1956年,随着12辆国产“解放”牌卡车开下总装线,中国汽车工业迈出了第一步。风雨50年,如今,中国汽车工业正在迎来年产500万辆、步入世界汽车产销大国行列的里程碑。
“我国汽车产业的腾飞与国家有关汽车的产业政策引导密切相关。”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有关人士称。
1989年,我国发布《产业政策要点》,将轿车项目列为国家重点支持项目。中国上海、一汽、二汽“三大”轿车生产基地和天津、北京、广州“三小”轿车生产基地格局形成,轿车生产超过其他车型,地位日益凸显。
1994年,《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出台,汽车产业被列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4年之后,我国汽车年产量超过160万辆,跨入世界10大汽车生产国行列。
进入21世纪,我国人均GDP接近并突破1000美元,轿车进入家庭,私人购车增多。我国汽车行业出现产销“井喷”行情,2003年,汽车产销量首次双双突破400万辆,我国一举成为世界第四大汽车生产国和第三大汽车消费国。
“年产销量分别净增110多万辆,这一发展速度在世界汽车发展史上实属罕见。”一位汽车行业的资深人士预测,“到2004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将超过500万辆,轿车产量有望达到260万辆以上,将接近汽车总产量的一半。根据目前的发展势头,再过6年,中国汽车产销排名有可能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第二位。”
近几个月来部分汽车厂商开始降价售车,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专家认为,新车型增多,竞争加剧,私人成为轿车消费主体,是厂家降价的主要原因,“轿车降价,将帮助越来越多的家庭实现轿车梦想。”
中国汽车产业走过了近50年的历程,不但迎来了年均20%的产销增速的奇迹,还培育出一汽、上汽、东风、长安、北汽、哈飞、金杯、广汽、昌河、奇瑞等多家成规模的汽车企业和众多汽车零配件生产企业。统计显示,2003年一汽等十大汽车厂家产销量占我国汽车产销量的八成,其中一汽、上汽、东风和长安汽车,2003年的产销量均超过40万辆。
随着世界上的汽车跨国公司全部进入中国和著名汽车零部件厂商来华投资建厂,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外商投资企业占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近四分之一。( ■王宇 张毅)
餐饮:从第一家小饭馆到350多万家餐饮网点
9日晚6时,张江下班后带着妻儿有说有笑地走进位于北京市虎坊桥的一家小饭馆,他们点了家常豆腐、辣子鸡块和西湖牛肉羹,然后边吃边聊。张江一家选择去饭馆消费是众多家庭生活的一个缩影,而这家小饭馆也只是350多万家餐饮企业中的一家。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去饭馆吃饭,不论是平时,还是节假日,或者是婚庆、聚会,饭馆已成为很多人的首选。
而在20多年前,北京才有第一家私人小饭馆。那是1980年10月,46岁的刘桂仙从朋友那里借了几十元再加上银行贷款的500元在北京翠花胡同开的一家悦宾饭馆。“当时开办饭馆只是为了维持生计。”刘桂仙的家人说。
“而如今的餐饮企业则不仅仅是为了过日子,”中国烹饪协会副秘书长边疆说:“它们的规模扩大了、营业额增多了;它们有着自己的经营理念、企业文化;餐饮业已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产业。”
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同时也推动了私营餐饮业的发展。刘桂仙的家人回忆说,由于当时餐饮服务网点太少,只有18个伙计的小饭馆每天要接待100多名顾客;而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餐饮业的经营网点已达到350多万家,从业人员超过1800万人。
姚娜在外企工作,由于工作忙,没时间做饭,经常“下馆子”。她算了一笔账:有时一个人,有时三五人聚在一起,一顿饭少则十几元,多则四五百元。姚娜说:“我的生活离不开小饭馆。”
日益旺盛的消费需求推动我国餐饮业快速增长,成为消费市场经久不衰的一个亮点。商务部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04年上半年餐饮业实现销售额3373.1亿元,同比增长24.5%,增速比去年同期高18个百分点。餐饮市场向多元化、大众化、个性化和特色化方向发展,餐饮企业经营规模也稳步上升。
但市场看好并不意味着经营总是一帆风顺。很多人都注意到,餐饮业的激烈竞争使餐饮企业不断地出新求变,将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依靠灵活的经营思路和用人制度迅速崛起。一些餐饮企业不满足于在一个城市发展,还拓展到其他的城市,甚至是国外;还有些餐饮企业推出自己的品牌食品,不仅在自己的饭馆里销售,还推广到市场;部分有规模的餐饮企业还成立专门培养烹饪师和服务技术人才的学院。
“随着老百姓生活质量的提升,我国餐饮业仍将保持强劲增长。”边疆说。( ■刘羊旸)
手机:从中国第一批“大哥大”用户到3亿手机用户
一位通信界人士保留了自己1993年在杭州的手机花费清单:一部摩托罗拉9900模拟手机12000元,手机费、开户费、入网费共29800元,预存通话费2000元。
高昂的花费使手机在当时更多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起源于广东的“大哥大”称谓更形象地说出了手机消费的奢侈。而如今,手机已成为中国百姓太平常不过的生活必需品。2003年10月,我国手机用户首次超过固定电话用户;2004年7月,手机用户数已超过3.1亿户,手机被列为最频繁使用的通讯工具之一。
中国成为世界手机用户第一大国。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手机普及率高达60%至80%,这些城市的部分家庭,几乎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手机。
在北京团结湖农贸市场,经营着两个摊位的辽宁人刘俊峰说手机已成为离不开的伴侣:从清晨5时的闹铃提示、到联系菜农批发蔬菜,从零售点短信互传价格信息、到大宗买卖计算,全靠手机帮忙。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和通信业竞争格局形成使移动通信在中国经历梦幻般的扩张。”见证中国电信业改革的信息产业部一位负责人这样说,“1987年11月,广州开通的模拟蜂窝移动电话可以说是中国移动通信发展史上的第一个标志性事件,此后的1995年1月1日全国联网试运行更使移动通信的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从最初的700多用户到1000万用户,经历了10年;从1000万户到2001年的1亿户,用了不到4年,而此时的我国手机用户已为全球之最。
一位来中国旅游的英国摄影爱好者拍下了北京街头公共汽车站台的场景:埋头玩手机游戏的学生、忙发短信的年轻人、接电话的民工、正从口袋掏出手机的中年人。而画面中的每个人,仅是3亿手机用户这一庞大群体中的一个。
蓬勃发展的世界第一手机用户大国,无线移动通信市场的“蛋糕”正越做越大。
世界主要手机厂商纷纷驻扎中国。摩托罗拉计划到2006年在华投资总额达100亿美元,诺基亚兴网工业园准备再投入100亿元建二期工程。5年前市场份额还为零的国产品牌手机已占国内市场半壁江山,并群体向国际市场发力。
运营商也在激烈的竞争中细分市场,短信、个性铃声等多样化业务满足了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设备制造商、终端产品制造商、运营商、内容服务商、渠道商相互协作的机制初步形成,产业链日趋完善。
随着农村移动通信需求的逐渐激活、个性化业务的适时推出以及“量身定做”的行业应用出现,相信我国手机还有相当大的市场前景。(■冯晓芳)
电视:从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到世界第一彩电生产、消费国
在天津博物馆,一台12英寸电子管“北京牌”电视机看起来颇不起眼。而这台电视机,就是1958年11月天津无线电厂生产的新中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
静静的历史诉说中无法感受如今电视生产领域几近残酷的“搏杀”。液晶、等离子、背投等彩电已占据各家电卖场主要位置,高清视听效果、价格比拼成为彩电市场近年来的主流。
按照信息产业部经济运行部门年初的预测,2004年彩电生产量将达6500万台,其中出口2000万台。上半年实际运行中的产量3251万台、出口1107万台的数字基本在这一估算之中。全球第一彩电生产、消费大国的地位使中国的彩电生产销售动辄牵动世界彩电市场的神经。
在北京牛街北口大中电器商场,前来选购彩电的郑敏先生说:“5年前买的纯平电视早该淘汰了,看着满眼的高清晰数字电视,我想今天肯定能挑到我喜欢、价格也适合的。”
适应于各个消费层次是我国电视生产和消费长期以来的发展趋势。从上世纪80年代初凭票供应,到90年代初电视生产市场放量,再到90年代中期出口大幅增长。按照市场需求,我国电视生产走上稳定和繁荣发展之路。随着技术成熟带来的质量稳定和价格下降,高端彩电在我国市场已渐入佳境。
生产领域很快对高端彩电蓄势待发的市场信号作出反应。创维与全国主要销售商签署的百亿元销售协议中,40%为数字高清电视;TCL最新开发的新一代“数字窗”彩电系列产品,试图在家电、计算机、通信合一的信息家电上抢先一步;国内彩电巨头的新品发布纷纷举行;在美国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大展上,我国采用液晶技术及等离子技术的高清晰度电视机让欧美同行刮目相看。
据国美电器商场销售人员介绍,高端彩电今年的价格比去年下降了10%。部分等离子彩电价格已降到1.8万元左右;背投彩电很多产品价格都降到5000至6000元之内;液晶彩电技术日趋成熟,价格也在下降,部分17英寸的价格已降至4000至6000元之间;还有某些品牌数字彩电售价不到3000元,在价格、图像清晰度方面极具竞争力。随着更多高端彩电上市和价格降低,高端彩电旺销已成必然。(冯晓芳)
GDP:从首次突破1万亿元到迈向12万亿元
从三峡大坝的修建,到杨利伟翱翔太空,中国人一个又一个多年的期盼得以梦圆。在欣欣向荣的背后,是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
作为反映国家总体经济实力的核心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不仅仅是长长的一串数字,更是国家建设的后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保障。1986年,中国GDP首次突破1万亿元,而今年则将迈向12万亿元新台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9.4%的速度增长,本世纪前20年还要保持年均7.2%的增速。有专家认为,一个国家以这样的高速度保持近半个世纪的增长是不可思议的。但从中国经济增长的条件、基础和动力等各方面因素看,这是完全有可能的。”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说。
与今日动辄万亿元的GDP年增量相比,改革开放初,中国的GDP总量是以千亿元计的。1978年,中国GDP仅为3624.1亿元,仅相当于去年11天创造的GDP。
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挣脱发展束缚,1986年GDP达到10202.2亿元,1991年突破2万亿元。
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确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之后,中国经济骤然升温。从1993年开始,GDP每年再上一个万亿元台阶。到1997年,中国GDP已达74462.6亿元。
亚洲金融危机暴发后,GDP已初具规模的中国,凭借多年的经济积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仍然保持了7%至8%的经济增长。2002年GDP首次突破10万亿元大关。2003年,中国经济迎来新的增长周期,GDP达到116694亿元,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人们对GDP的认识更加全面,对GDP所不能反映的协调发展等问题更加重视。去年下半年开始的宏观调控,一方面初步遏制了经济运行中的不健康、不稳定因素,另一方面加强了对农业、公共卫生、社会保障方面的投入。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9.7%,预计全年GDP将突破12万亿元,经济社会的发展将更加协调、健康。(■刘铮)
证券:从第一只股票上市到7164万户股民
曾几何时,人们苦于投资无门,手中有钱只能选择储蓄这唯一的渠道。1984年,我国公开发行了第一只股票“飞乐音响”,而随着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的设立,中国证券市场得到了蓬勃发展,人们的投资渠道也越来越多。到如今,我国投资者开户数已经达到了7164.4万户。
我国证券市场的孕育和成长,走过了一条艰难而曲折的道路,经历了风风雨雨,规模逐渐扩大,证券市场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证监会的数据统计表明,到今年8月底,我国境内上市公司家数已经达到了1380家,市价总值为39031亿元,投资者开户数达到了7164.4万户。
在今天,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稳步发展,投资者已由过去的几十万增加到数千万,人们有了广阔的投资渠道,而近年来开放式基金、货币市场基金等诸多金融新品种的登场,更使人们的投资理财生活变得异彩纷呈。(■张旭东)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