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新闻频道 | 今日嵊州 | 乡镇网闻 | 嵊州专题 | 嵊州论坛 | 外媒看嵊 | 视频在线 | 国际国内 | 政务频道 | 文化频道 | 生活频道 |
综合新闻 -- 今日嵊州 -- 乡镇网闻 -- 国际国内 -- 嵊州专题 -- 视频在线
[论坛注册]  [登录]  
   嵊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今日嵊州 >> 时政经济
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系列之农业篇
来源:嵊州新闻网 作者:章炳军 2008年12月25日10:09:00 

锦绣大地书华章

  同一片蓝天,同一块土地,三十年间,这片土地却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巨变。

  30年前,一些生产粮食的人却吃不饱肚子,1978年全市农业总产值16552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仅166.62元。30年后,我市农民生活完全实现了从温饱型到小康型的转变,2007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28.35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17.16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8181元,比1978年增长了49.1倍。

  这一切都缘于思想的解放和体制的改革。1978年,以解放思想、发展经济为主导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农村改革大幕,也把我市的农村和农业发展推向新的历史进程,揭开了农村改革发展的崭新一页。

  吃饭问题彻底得到解决

  农业政策的深刻变革,不断激发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我市主要农产品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供求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1984年8月初的一天,农业局技术人员吴政一早下乡到甘霖粮站,还没到粮站,他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通往粮站的路上,排队交粮的农民看不见尾,几公里路上都是。“那一年,嵊县的粮食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全县种粮面积102万亩,产量突破7亿公斤。”如今已经是市农业局副局长的吴政回忆说,这是一个标志性的年份,从那一年起,吃饭问题彻底得到解决。嵊州农业也结束了过去以粮为纲的年代,开始酝酿结构调整。葡萄、草莓、杨梅等水果被全市各地的农民引种,养猪养鱼也渐成规模。

  种养大户源源不断涌现

  李政权,这位崇仁镇木马峧村的农民,1982年开始养兔,尽管经历了“多了多了,少了少了”的农产品市场高低潮,但李政权始终痴迷于长毛兔养殖事业,1992年元旦,他用两头牛的价格,换回了一只优质种兔。在不断优化品种的同时,又四面出击开拓市场,李政权不仅自己年收入高达数十万元,还带动了全村的收入增长。木马峧村因为一只兔,改变了“吃的是番薯六谷储备粮,住的是泥墙茅草破倒屋”的贫困生活。而如今,嵊州“白中王”长毛兔,已经成为国家农业名牌,通过国家级新品种认定,全市养兔农户达3万多户,兔业年产值达1.5亿元。

  李政权与木马峧的脱贫致富,成为嵊州农业结构调整的一个缩影。上世纪九十年代,全市种养大户不断涌现,有种粮大户屠兴洋、蔬菜大户张宝君、茭白大户汪江宁、养猪大户张嵊钢……他们创造了一亩田“千斤粮、万元钱”模式,这一被称作嵊州高效农业新模式被省政府在全省各地推广。1996年11月3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姜春云特地来嵊视察中低产田改造工程。站在城东郊外,面对微风吹过激起的层层稻浪,他一边听汇报,一边露出了赞许的微笑。

  历史大无畏地包容、承载了所有的沧桑与变化,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成功的激情与幸福的荣耀。今年60岁的薛有能,是全市首批“万元户”之一。从1979年起,这位石璜镇的农民敏感地捕捉到了国家政策的变化,他大胆地养猪、包田、种花木,成为最先富起来的农民。如今,“万元户”的光环淡去,薛有能们的接班人,已经是一批懂技能有知识的现代新型农民。

    生态高效农业成为主流

  如今,嵊州农业的内涵更加丰富,生态高效农业成为嵊州农民最主流的发展方向。农业生产的新元素不断涌现,一方面,农业生产的组织结构,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千家万户,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种养大户,到现在的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另一方面,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也崭露头角,工商业主投身农业的事例也屡见不鲜。解决吃的问题,这是农业的千古命题,但日历翻到新的世纪,它开始被重新定义。

  作为全国著名的“中国茶叶之乡”、“果蔬之乡”、“木兰之乡”、“香榧之乡”、全国经济林开发先进县(市)、全国园艺产品(茶叶)出口示范区,我市借助示范基地的带动,促进特色农产品基地不断发展,初步形成了茶叶、果蔬、畜牧、花卉、竹笋、香榧等农业主导产业。建成各类特色农产品基地84.4万亩,其中茶叶17.8万亩,蔬菜13.52万亩,香榧8万亩,生猪存栏17.5万头,长毛兔存栏25万只,形成了“高山百里干鲜果园,低山百里名优茶园,沿江百里竹笋桑园,环城百里瓜果菜园”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全市外拓农产品基地总面积达83.5万亩,实现了在市外再建一个嵊州农业的目标。

  三十年来,我市农业发展方式逐步实现了重大转变,农业生产由过去的追求数量增长发展为质量、效益、环境并重。作为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浙江省首批7个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县(市)之一,我市现有108只农产品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只农产品通过国家有机食品(AA级绿色食品)双认证。现有省级各类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50个。

  坚持以工业的理念抓农业, 我市通过推行农产品加工园区、农业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三龙”带动战略,形成了“园区带企业升级和产业发展,企业与专业合作组织带农户增收”的良性格局,农业产业化经营得到快速发展,使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长,农民组织化和农业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 2007年,全市198家农业龙头企业实现加工总产值26亿元,销售收入4.4亿元。农业龙头企业的不断壮大,也有力地带动了茶叶、果蔬、花木、畜牧等基地生产的发展。目前,全市各类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共联结市内基地23.8万亩,农户26.6万户,全市农产品商品转化率达到85%,农产品附加值提高35%以上。我市抓农业产业化的做法被《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予以介绍推广。

  科技服务方式不断创新

  科技服务方式的创新与推广应用,成为我市三十年来农业工作的又一大亮点。结合国家农业部“县级农村经济信息综合服务网络”建设项目试点,我市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工程,用信息化的手段来提高为农服务水平。逐步建立了信息网络体系,开通农业110,在全国率先开通电话听网服务,开通全省领先的农情短信等等,使农业信息以低成本、多层次、全方位方式进村入户为农民提供服务。在2002年北京国际农博会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仔细观看了我市农业部门推出的嵊州农业在线语音听网服务后,连声称赞:你们为低文化人群办了一件好事。随后,我市在全省创新实施了农技大师和责任农技师为农服务制度,《农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我市的经验和做法,我市也获得了全省信息化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抚今追昔,豪情满怀;展望未来,意气风发。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不断继续推进农村改革、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嵊州农业必将迎来一个又一个春天。



  相关文章
我市举行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座谈会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之工业篇(上)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之工业篇(中)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之工业篇(下)
编辑:李航程
分享到: 转播到浙江微博 浙江微博 转播到新华微博新华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嵊州新闻网”或电头为“嵊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嵊州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嵊州新闻网”,并保留“嵊州新闻网”的电头。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来说两句:(留言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昵称: 输入答案:
>>文化生活
我市新增4名省级非遗传承人
若无娇嫩双唇 口红再多又有何用?
羽绒服不再遭受人们的嫌弃了 为什么?
东风本田“机油门”激怒车主
宝马8系旗舰官图首次发布 有望亮相车展
翻拍剧别只消费情怀,价值观要与时俱进
《移动迷宫3》科幻动作三部曲终结篇上映
我要投稿
新闻总机:0575-83111111
新闻热线:0575-83119666(编辑部)
        0575-83119777(记者部)
武哥热线:0575-83887000
推荐阅读
互动专区
视频新闻
1月29日嵊州电视新闻
1月28日嵊州电视新闻
1月27日嵊州电视新闻
1月26日嵊州电视新闻
1月29日帮忙三人行
1月26日帮忙三人行
1月25日帮忙三人行
1月24日帮忙三人行
· 【专题】聚焦2018浙江省两会
· 【专题】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 【专题】聚焦2018·嵊州两会
· 【专题】全力打好“八大战役”
· 【专题】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 [专题]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进行时
· 喜迎十九大 砥砺奋进 勇立潮头
· 【专题】“嵊州文创”人物专栏
· 第三届嵊州创客、创新项目大赛
· 打造剡城"红立方"引领文明新风尚
· 创全国文明城市 我们在行动
· [专题]公益救生杆 为市民安全护航
· 创食品安全城市 享健康安全饮食
· 专题:深化五水共治 剿灭劣Ⅴ类水
· 聚焦2017·嵊州两会
· 撸起袖子加油干·2017全国两会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