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新闻频道 | 今日嵊州 | 乡镇网闻 | 嵊州专题 | 嵊州论坛 | 外媒看嵊 | 视频在线 | 国际国内 | 政务频道 | 文化频道 | 生活频道 |
综合新闻 -- 今日嵊州 -- 乡镇网闻 -- 国际国内 -- 嵊州专题 -- 视频在线
[论坛注册]  [登录]  
   嵊州新闻网 >> 专题频道 >> 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专题报道 >> 社会巡礼
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系列之越乡文化篇
来源:嵊州新闻网 作者:裘冬梅 2009年02月05日19:42:09 
  1978年的改革之风吹绿了剡溪两岸,滋生于这块土地上的越剧、文化、艺术,也纷纷发展壮大,在致力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更加勃发出春一般的生机。

  越剧传播的蒲公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自发组织的半农半艺区社剧团在剡溪两岸相继问世,一路走来,到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这些自发区社剧团发展成了民间职业剧团,21世纪初,正式形成文化演出产业,称为民营剧团。

  民营剧团面向群众,演出名称繁多,尤其是路头戏,一个故事一出戏,继承运用越剧“赋子”联戏的传统,根据观众所需,可以编演上百出戏。一出《狸猫换太子》可演七天七夜,一本《孟丽君》可演五天五夜。

  农村、山区、海岛他们都去,村庄、广场、船上、庙堂,哪里有戏,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为丰富演出内容,在演出手法上坚持路头戏与剧本戏并举,几乎每团都具有一个台基能演上百场不同剧目的能力。

  据统计,近年来,我市民营剧团稳定在120个左右,从业人员超4300人,相关产业总收入达1亿元。遍布大江南北的嵊州民营剧团,是越剧传播的蒲公英,他们的身影在哪里,哪里就响起袅娜婉转的越音。

  文化艺术的风景线

  嵊州,作为越剧诞生地,把发展繁荣越剧、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作为义不容辞的职责。去年,越剧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又被省文化厅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丛书中的重要项目。

  1990年建成全国首家专业戏曲博物馆——越剧博物馆;修复了越剧发展史上的标志性建筑,如城隍庙、东王村香火堂前、施家岙古戏台、四季春科班旧址及一批老艺术家、老艺人旧居等;投资3000万元建造了越剧艺术中心,改善了越剧艺术学校的软硬件设施,还修复了一大批古戏台,设立了100多个越剧戏迷角。去年,由绿城集团董事长宋卫平先生的香港丹桂基金会捐资建设的嵊州新越剧艺术学校已开始筹建,第九届嵊州·中国越剧领带节期间,CCTV—戏苑百家唱响嵊州“中国戏曲名家名段大型演唱会”隆重举行。近年来,我市每年投入100万元排大戏,新编的大型历史故事剧《貂蝉与吕布》《柳永与虫娘》《蔡文姬》《王羲之》成为久演不衰的精品剧目。

  创建浙江省梅花奖演员学习基地,在越剧之家的基础上创办市越剧艺校,并接轨省艺校和上海戏曲学院。几年来,累计向全国专业越剧团输送演员和演奏员1000多人,涌现出一大批走红舞台的越剧新秀,如白雪、李玲玉、黄美菊、裘巧芳等。2004年,市越剧团演员黄美菊获第2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越剧在嵊州诞生,成长,为嵊州带来了丰富的人文资源,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越剧伴随嵊州前行,越剧博物馆、越剧艺术学校、越剧艺术中心以及遍地开花的越剧戏迷角,正成为新时代的越剧风景线。

  根深叶茂的民间艺术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前后,感受着时代变革的大潮,嵊州民间工艺纷纷大展拳脚。一时间,剡溪两岸出现了嵊县竹编厂、黄泽木雕厂、嵊县紫砂厂、嵊县泥塑厂等一批民间工艺类的企业,凭借着深厚的人文积淀与丰富的资源优势,迅速在不少领域打出了自己的品牌,不仅产品远销海内外,还为嵊州赢得了“中国竹编之乡” 等美誉,创设了“浙江泥人宓”等品牌,翻开了嵊州民间工艺发展崭新的一页。

  2005年,市艺术村创立。

  艺术村的落成,吸引了众多根雕、紫砂、竹编、泥塑等民间艺人和部分工艺企业的参与,很快,原本散落在各地的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短短几周时间,艺术村就聚居了100多位民间艺人,建起了32家工艺企业,在全市营造了积极推动民间工艺产业发展的浓厚氛围。

  近两年来,嵊州的民间工艺创作更是呈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精品力作不断涌现,仅根雕一项,就获得了30多个国家级的金、银奖,为全国根雕界所瞩目。艺术村的创立与成功运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肯定。几年来,嵊州艺术村频频亮相在国家和省、市的各级媒体上,并因此吸引了30多万人次的海内外人士前来参观交流和洽谈业务,与中国进出口总公司等一些有实力的工艺品销售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2007年,我市荣获“中国根艺之乡”称号,还被省委宣传部提名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然而,艺术村并不仅仅是一个园地,更是一个基地,一个龙头,一个推动全市民间工艺产业乃至整个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支点。在艺术村的影响和带动下,全市民间工艺迅速复苏并朝产业化方向发展。几年来,除了直接在艺术村发展的竹编、根雕、泥塑、紫砂等嵊州传统工艺之外,以黄泽仿古木雕、戏剧服装、甘霖石雕等为代表的其他民间工艺产业也在这里集聚发展,并迅速创出了自己的品牌,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一个支柱力量。

  越剧,艺术,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一张张文化名片成为我市的一个个代名词。

  相关文章
编辑:李航程
分享到: 转播到浙江微博 浙江微博 转播到新华微博新华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嵊州新闻网”或电头为“嵊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嵊州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嵊州新闻网”,并保留“嵊州新闻网”的电头。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来说两句:(留言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昵称: 输入答案:
>>文化生活
我市新增4名省级非遗传承人
若无娇嫩双唇 口红再多又有何用?
羽绒服不再遭受人们的嫌弃了 为什么?
东风本田“机油门”激怒车主
宝马8系旗舰官图首次发布 有望亮相车展
翻拍剧别只消费情怀,价值观要与时俱进
《移动迷宫3》科幻动作三部曲终结篇上映
我要投稿
新闻总机:0575-83111111
新闻热线:0575-83119666(编辑部)
        0575-83119777(记者部)
武哥热线:0575-83887000
推荐阅读
互动专区
视频新闻
1月29日嵊州电视新闻
1月28日嵊州电视新闻
1月27日嵊州电视新闻
1月26日嵊州电视新闻
1月29日帮忙三人行
1月26日帮忙三人行
1月25日帮忙三人行
1月24日帮忙三人行
· 【专题】聚焦2018浙江省两会
· 【专题】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 【专题】聚焦2018·嵊州两会
· 【专题】全力打好“八大战役”
· 【专题】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 [专题]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进行时
· 喜迎十九大 砥砺奋进 勇立潮头
· 【专题】“嵊州文创”人物专栏
· 第三届嵊州创客、创新项目大赛
· 打造剡城"红立方"引领文明新风尚
· 创全国文明城市 我们在行动
· [专题]公益救生杆 为市民安全护航
· 创食品安全城市 享健康安全饮食
· 专题:深化五水共治 剿灭劣Ⅴ类水
· 聚焦2017·嵊州两会
· 撸起袖子加油干·2017全国两会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