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枫桥经验” 推进“平安嵊州”建设
近年来,我市坚持依法治市、以理服人、用情促事,不断创新发展“枫桥经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破解难题 服务大局 全力做好社会稳定工作
去年,我市开展了“市委书记大接访”活动,整个活动从7月1日到12月31日,历时6个月。接访活动采用“现场接访、集中下访、重点约访”等三种形式,面对面听取群众诉求,实打实解决群众问题。对上访群众提出的诉求,能当场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提出解决和化解时限;属依法依规不能解决的,讲清道理,努力做好教育疏导工作。
到去年11月底,18位市级领导共接待信访群众610批2095人次,其中当场解决298件,领导包案69件,落实责任单位243件,已报结194件,占79.8%。通过扎实开展“市委书记大接访”活动,集中破解了一批重点疑难信访问题,消除了一批突发事件隐患,进一步形成了合力做好信访工作的良好氛围。
建立和完善了社会稳定预警、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应急处理、责任追究等机制。进一步完善信访联席会议、领导下访、约访、包案、越级上访处置、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首问责任制等制度。加大集中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工作力度,有效化解和减少集体访、重复访、越级访、非正常访,健全和完善了维稳工作机制。
突出基层 夯实基础 筑牢平安建设“第一道防线”
加强基层政法队伍建设,重点加强了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社区警务室规范化建设。实行警力下沉,警务前移,从政策导向、力量配置、经费装备等方面向基层倾斜。全市已建社区警务室18个,农村警务室15个。
加强乡镇(街道)综治工作中心规范化建设,全市21个乡镇(街道)综治工作中心规范化建成率为100%,其中绍兴市级示范综治工作中心5个。今年准备创建示范综治工作中心8个。
加强村(社区、企业)综治工作站(室)建设,重点做好综治机构向村、企业延伸工作。目前,全市464个村,其中319个规模村(1000人以上)综治工作站规范化建成率达100%,其他村建成率达90%。全面推进综治进民企工作,全市一类规模企业(200人以上)59 家,二类规模企业(100人以上)63家,综治工作室建成率达双100%,其他企业通过建立综治联络员落实了综治进民企工作。
创新方法 发挥职能 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我市各级各部门严格落实综治工作领导责任制,各综治委成员单位增强“守土有责”的意识,切实履行在综治工作和平安建设中的职责,使“枫桥经验”的内涵不断得到拓展。
市人民法院创新完善“枫桥经验”,延伸审判职能,积极参与社会综合治理,把靠前解决民间纠纷和妥善处理涉法涉诉信访作为巡回法庭的工作重点。2006年以来,市法院通过巡回法庭指导,帮助各乡镇街道解决民间纠纷1000多件。
“牵手”工程是市司法局对归正人员实行人性化、规范化安置帮教的探索和实践。2005年以来,该局创新方法、设计载体,安置帮教工作已初显成效。目前,全市上下已形成了共同关注和参与“牵手”工程的良好氛围。5年来,我市2356名归正人员帮教率和安置率在98%和95%以上,重新犯罪率严格控制在3%以下。
顺应发展 关注民生 全面推进社会和谐稳定
近年来,我市准确把握社会治安形势,加强对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充分运用亲情、真情和感情等元素,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推动全市综治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界镇是一个劳务输出大镇,形成了一批特殊的“留守学生”群体。针对这一现状,在三界镇团委的倡导下,三界镇中学开通了“亲情电话”,这不仅为留守学生打造了全新的“空中家园”,同时也使学校能更好地管理学生。目前我市有留守儿童近7000名,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市上下形成了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
我市还着力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实现“教育、管理、服务、维权”的良性互动,促进流动人口同当地居民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家庭平安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和前提。从2005年开始,我市妇联联合九个部门在全市广泛开展以“建平安家庭、创和谐嵊州”系列活动,在促进社会稳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去年7月,一项以“关注妇女心理健康、共创社会美好”为主题的农村妇女心理阳光工程在下王镇全面启动,这是全国首例乡村妇女心理健康教育工程。去年10月,此项活动在我市全面推开。
我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通过不断倡导推广“枫桥经验”,不断创新发展“枫桥经验”,夯实基层基础,促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营造一个长治久安的社会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