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新闻频道 | 今日嵊州 | 乡镇网闻 | 嵊州专题 | 嵊州论坛 | 外媒看嵊 | 视频在线 | 国际国内 | 政务频道 | 文化频道 | 生活频道 |
综合新闻 -- 今日嵊州 -- 乡镇网闻 -- 国际国内 -- 嵊州专题 -- 视频在线
[论坛注册]  [登录]  
   嵊州新闻网 >> 专题频道 >> 感受千年剡溪
渐行渐远的文化记忆
来源:嵊州新闻网 作者:撰文/裘冬梅 尹畅晨 2009年04月13日15:29:39 

竹箬壳扇

    制箬壳扇·轻摇在乡村夏夜的记忆

  “一把扇子两面风,又赶蚊子又吹风。”扇子是民间一种引风驱暑的日常用具。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嵊州乡下,家家户户备有几把扇子。倘或到了夏天,乘凉的人们一边坐在月光底下聊天,一边总不忘摇一摇手中的扇子。

  乡下地方,最常见的有早竹箬壳扇、麦秆扇、棕叶编扇。嵊州民间有“送端午庚”的习俗。新媳妇进夫家的头年端午,娘家人须在端午节前送一袋“端午庚”礼品,除粽子、水果、糕点外,一把扇子是必不可少的。这时的扇子就要精致些,叫油纸扇,扇面都是戏曲里的图案,扇柄还坠一根红丝绒,煞是好看。然而,这种油纸扇终究不多见,除了“端午庚”的礼品外,平常人家还是舍不得花钱去买。要扇子还得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制作。

  据甘霖镇西叶村的朱菊芹介绍,因为嵊州多早竹,所以早竹箬壳扇是最常见的。

  早竹箬壳扇的制作工艺较为简单,用早竹(或毛竹)丝做成一个梨形圈,在梨形圈内缀上摊开的早竹箬壳,根据梨形圈嵌进卷起如棒香般粗细的箬壳线绳,用针钱缀联固定,让箬壳紧绷于竹圈,把多余的箬壳剪去。再用早竹或毛竹制作扇柄,扇柄的上端剖开,卡住整个扇面,下端10—12厘米处剖作手柄。在扇面的上、中两处,垫进两片铜钱般大小的布片,用针线穿缀,将扇面和竹柄固定。一把早竹箬壳扇便完成了。

  那时田地的活儿忙,朱菊芹她们做扇子时,总是选在下雨天。外面天在下着蒙蒙细雨,屋里淡青的光线里,几个姑娘却谈笑着动手做箬壳扇。日子闲闲的,手中的活也闲闲的,说不出的闲散快活。

  早竹箬壳扇成本比较省,加起来也不过几分钱,所以朱菊芹她们还通常用来送亲朋好友。当然,送亲朋好友的扇子会做得精细些。朱菊芹最喜欢去山地里伐几棵野早竹回来。这种野早竹纤细雅致,用它来作扇柄,平添不少的风韵。

  “那时,每户人家总有几把早竹箬壳扇。夏天时候,有客人来了,主人第一件事情就是端茶和递扇子。”显然,出生于上世纪40年代的朱菊芹对早竹箬壳扇怀有很深的感情。只是因为电风扇和空调的普及,它日渐淡出了生活和市场。

  “电风扇吹来的风都是热的,扇子吹来的风才真正的凉呢。”朱菊芹说,她家里还藏着几把早竹箬壳扇,夏天来临的时候,就用它“又赶蚊子又吹风”。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文章
编辑:李航程
分享到: 转播到浙江微博 浙江微博 转播到新华微博新华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嵊州新闻网”或电头为“嵊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嵊州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嵊州新闻网”,并保留“嵊州新闻网”的电头。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来说两句:(留言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昵称: 输入答案:
>>文化生活
我市新增4名省级非遗传承人
若无娇嫩双唇 口红再多又有何用?
羽绒服不再遭受人们的嫌弃了 为什么?
东风本田“机油门”激怒车主
宝马8系旗舰官图首次发布 有望亮相车展
翻拍剧别只消费情怀,价值观要与时俱进
《移动迷宫3》科幻动作三部曲终结篇上映
我要投稿
新闻总机:0575-83111111
新闻热线:0575-83119666(编辑部)
        0575-83119777(记者部)
武哥热线:0575-83887000
推荐阅读
互动专区
视频新闻
1月29日嵊州电视新闻
1月28日嵊州电视新闻
1月27日嵊州电视新闻
1月26日嵊州电视新闻
1月29日帮忙三人行
1月26日帮忙三人行
1月25日帮忙三人行
1月24日帮忙三人行
· 【专题】聚焦2018浙江省两会
· 【专题】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 【专题】聚焦2018·嵊州两会
· 【专题】全力打好“八大战役”
· 【专题】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 [专题]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进行时
· 喜迎十九大 砥砺奋进 勇立潮头
· 【专题】“嵊州文创”人物专栏
· 第三届嵊州创客、创新项目大赛
· 打造剡城"红立方"引领文明新风尚
· 创全国文明城市 我们在行动
· [专题]公益救生杆 为市民安全护航
· 创食品安全城市 享健康安全饮食
· 专题:深化五水共治 剿灭劣Ⅴ类水
· 聚焦2017·嵊州两会
· 撸起袖子加油干·2017全国两会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