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嵊州新闻网 作者:记者 朱莉新 2009年06月16日18:22:31 |
|
|
——记雅璜农民蒋国华和他的刚竹实验场
五月,热闹了半年的竹笋产销渐渐落幕,市场上竹笋也淡出市民的视线。但是,在雅璜乡雾露尖刚竹实验场的基地里,却刚刚进入出笋旺季。基地主人蒋国华说,刚竹从五月初开始出笋,一直会持续到下半年的霜降时节。这些天,每天都有人来买笋,有的是熟识的亲友,也有的是加工厂的客户。
据介绍,今年这100亩竹园产量接近1万公斤。对于在这里耕耘了八年的蒋国华来说,尽管还没有带来可观的收益,但是,这块土地的回报,正一年比一年更丰厚。
不建好基地就不下山
从一片无人问津的柴山,到如今产量一年胜过一年的竹园,蒋国华付出的心血与辛劳,是旁人无法想象的。
2001年,经历家庭变故后穷困潦倒的蒋国华决定做件事情出来,重新树立起自己对生活的信心。经过再三考虑,他决定承包山坡种植刚竹。尽管山里人会吃苦,但是对于蒋国华的“愚公移山”的计划,村里人都不相信。但蒋国华却就此铁了心:不把这片基地建成功,就不下山来了。
2001年正月初八,山乡的气温还很寒冷,蒋国华背着一床棉被,住进了基地旁边的百牛场。那个时候,他身无分文。除了一床棉被,就只有一条赊来的18块钱的香烟了。安顿好住处后,他扛起锄头进了山。
没有钱,雇不起人手,开荒只能靠自己的一双手。柴山上灌木杂草枝蔓相连,开山的难度可想而知,“一天最多开两分地”,蒋国华起早摸黑,开始了愚公移山式的开荒。为了让竹园早一点成林,他开山种竹同步进行,只要开出一点地,就种上竹子。
国家的土地开发政策,有力地拉了蒋国华一把。2001年5月,原来雅璜土管所的一位工作人员得知了他开荒的消息后,对他说,老蒋,现在国家有政策,坡地开发可以有补助,你整理好材料,我们帮你去申请。这一信息让蒋国华喜出望外。当年,一笔2万元的补助陆续到位。这笔资金使蒋国华结束了一把锄头开山的困境,他雇用了人手,加快了进度。当年10月31日,基地通过了验收。
艰苦环境中更要快乐生活
与很多投资开发基地的人不同,蒋国华的创业,几乎是在身无分文的情况下进行的。
“做什么,都靠自己两只手。”开山没钱,自己起早摸黑地忙活;种竹没钱买,他自己去山上挖野生的。那年春天,他几乎转遍了附近所有的山,一丛丛地去挖掘刚竹。百牛场的邻居也习惯了他披星戴月的生活,但有一天,等到晚上9点多,还没见他回来,邻居着急了,担心他出事了,急忙赶到基地,发现他还在种当天挖来的刚竹。“今天不种下去,不浇上水,到明天就会死。”
2006年,竹园开始有点像样了。蒋国华又筹集了些钱,在基地上建了几间房子,两张凳子架一块门板当床,住到了基地里。日复一日地早出晚归,蒋国华几乎成了野人。山水悠悠不问人事,苦与累都能熬过去,但最难熬的还是孤独。“一般人吃不消,这里山好水好,但是没有人,很难受。”回想起那段艰苦日子,蒋国华印象深刻。好在基地里的活忙不完,整天就是埋头苦干,每天给自己定好任务,尽量去完成,所以没有空去胡思乱想。精神上孤独归孤独,但他从未想过放弃,“而且我也经常对自己说,在最艰难的日子里,也要快乐地生活。”蒋国华经常想象基地一片绿色的情景,那个时候,每年有笋可收,等到老了,基地还可以养老。
好山好水出好笋
要生产绿色环保农产品的想法,在蒋国华创办基地之初就确定下来。
“好山好水就要种出好笋。”尽管在资金上一直捉襟见肘,但蒋国华在质量上从来都不马虎。刚竹是野生品种,出的笋也很细,人工种植后要解决很多问题。为此,蒋国华多次请教市林业局的技术人员,还联系到了浙江林学院的专家,出现问题及时解决。出笋的时候去市场上卖笋,他也总是不忘跑书店,买相关的技术资料。在专家们的帮助下,他在竹园管理上采用了无公害化生产标准,2004年和2007年,基地都通过了国家级绿色食品验收。
竹笋的加工产品很多,2006年,出笋量开始提高,在出售的同时,他也开始尝试晒笋干和腌笋。为了保证质量,他还请来了浙江大学食品系的专家,帮他出主意。
由于精力不够,蒋国华的竹笋目前还是以销往加工厂为主,但他仍然有着长远打算,他为鲜笋和其它加工产品都注册了雾露尖商标,为今后进入市场做好准备。“我这种都是绿色产品,以后肯定会受到消费者肯定的。”
建一个休闲观光农业基地
从2004年开始有少量产出,到今年的一万公斤,刚竹基地渐渐形成规模。蒋国华预计再过几年,竹园进入旺产期后,每年五万公斤笋不成问题。每年收获的笋,除了小部分进入市场,大多数运到了诸暨的罐头厂,每公斤卖2元左右。“现在我的笋还没有知名度,但它上市的时候是个产笋的空档,以后卖到市场上去,肯定不止这个价。”蒋国华很有信心。
竹园是养鸡的好场所。成林后,蒋国华开始尝试在基地里养鸡,这两年每年都在100只以上,每年都卖得很快,效益也不错。他打算继续增加养殖数量。
“这下面要挖口水塘,养鱼。”竹林日渐茂盛,蒋国华的想法,像笋一样越冒越多:扩大基地的面积;种植四季蔬菜瓜果……站在竹园内,嵊州第三高峰雾露尖近在眼前,“这里风景不错,再加上我这个基地,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来这里观光休闲。”
“8年前这里是没人看得上眼的柴山,现在这片基地转让也值不少钱了。”目光从雾露尖拉回到基地,乐观的蒋国华不无得意。
“刚竹笋烧得好,是最好吃的笋,烧得不好的,是最不好吃的笋。”山里人都知道,刚竹笋是苦笋,烧法是有讲究的。有不懂的人来买笋,蒋国华也总是要讲几句吃法。常识总是不乏哲理:生活的苦乐滋味,要看自己的“烧法”,笋是如此,创业也是如此。
|
|
|
|
|
|
|
|
|
新闻总机:0575-83111111 |
新闻热线:0575-83119666(编辑部) |
0575-83119777(记者部) |
武哥热线:0575-8388700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