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新闻频道 | 今日嵊州 | 乡镇网闻 | 嵊州专题 | 嵊州论坛 | 外媒看嵊 | 视频在线 | 国际国内 | 政务频道 | 文化频道 | 生活频道 |
综合新闻 -- 今日嵊州 -- 乡镇网闻 -- 国际国内 -- 嵊州专题 -- 视频在线
[论坛注册]  [登录]  
   嵊州新闻网 >> 专题频道 >> 纪念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专题报道 >> 60年之笔谈回忆录
一位农民与北京天安门的对话
来源:嵊州新闻网 作者:撰文/裘冬梅 图片/朱刚 晓林 2009年07月15日20:13:29 

    时间:1950年9月
  核心事件:屠家埠村吴杏花代表革命老根据地人民赴北京参加国庆观礼

从北京回来的吴杏花

    1950年9月,已从四明山脚的麻湾底搬到屠家埠村的吴杏花接到了县里的通知。通知吴杏花同志去北京参加国庆典礼。

  据吴杏花的女儿丁金娟回忆,那年,母亲吴杏花刚好44岁,在屠家埠村担任妇女干部。接到通知后的吴杏花激动异常,去北京参加国庆典礼,去见伟大领袖毛泽东,是她做梦都没想过的事情。

  吴杏花是早年三五支队的地下联络员。解放前,丁友灿率队在四明山一带反国民党的“围剿”时,吴杏花身上常常揣一封组织上交给她的“鸡毛信”,不时奔走在宁波、上虞、余姚等地。吴杏花不识字,也从不询问“革命”为何物,在她单纯的想法里,三五支队的人都是帮穷人谋利益的好同志,她为他们送几封信,一个字:值!

  吴杏花当年住在四明山脚的麻湾底。麻湾底是个自然村,整个自然村就只有吴杏花一家。吴杏花和父母亲以及女儿相依为命。

  在丁金娟的记忆中,母亲为三五支队送信,总是要伪装一番。有时挑着一担柴草,当作卖柴的,信件就做好记号藏匿在柴草中间;有时拎一篮鸡蛋,打扮成去集市里换油盐酱醋的农妇。而吴杏花在完成任务后,总是花钱割一点猪肉回来,用盐腌起来,等待招待三五支队的客人。

  “那时,我们家后半夜老是有人过来,有时是3人,有时是5人,就着煤油灯,小声地商谈什么。”60多年前的那段历史虽然远去,但丁金娟深深印在脑海中。她说,每当这些人过来了,母亲就默默地坐在边上,或者去门外望风把哨。凌晨这些人匆匆离去的时候,母亲又为他们弄一点好吃的,家里积攒下来的鸡蛋、腌肉这时才郑重地派上用场。

  吴杏花总是告诉女儿,山上苦,没有好吃的,连肚子也填不饱,这些东西是给叔叔伯伯们补一点营养。

  有一次,丁友灿在吴杏花家养伤。养伤期间,丁友灿托吴杏花去浦口送一封信。当时,吴杏花还挑了一担刚从地里掰下来的玉米棒子过去,去那边换点钱。那封信她塞在裤袋底里,上面用了些草纸盖着。到浦口卖了玉米,换了钱后,她又去猪肉摊割了点肉挂在扁担前头。当她到达目的地,往裤袋里摸信的时候,却发现那封信竟然不在了。

  她吓得大跳起来,如果这封信落到国民党的暗探手中,那就坏大事了。她一路小跑回家,立即把丁友灿藏在自家挖好的番薯窖中,番薯窖上面,又盖上稻草、麦秆等物。等一切安排妥当,山脚已传来狗惊恐的狂吠声。

  “那次,来了十来个国民党,说是来搜共产党的,那些人把我们的家翻了个底朝天。我外公外婆和母亲一边讲好话,一边装作害怕的样子,我则吓得瑟瑟发抖。”那些人见搜查无果,就威胁着要把吴杏花家的房子统统烧掉。年幼的丁金娟虽然怕得要命,但是相当机智伶俐。她看到人群中有一个屠家埠村人,就拉着那人的衣角哭喊着求饶。

  后来好说歹说,那帮人同意让他们牵出牛羊猪等牲畜,叫他们从此滚远些。然后,一把火烧了他们的房子,还烧了他们一家用来换钱换粮的木柴。大火整整烧了一天一夜,当时屠家埠村的村民都以为吴杏花一家惨遭不幸了。

  “我家的老牛被我们牵出后,一步三回头地看着熊熊燃烧的屋子,眼里直流泪。”

  房子在村民的帮助下,重新盖了起来,三间茅房。解放后,吴杏花一家就离开麻湾底住到屠家埠村。

  吴杏花从来不知道她这个“联络员”为革命作出了怎样的贡献。搬到屠家埠后,村民选她当妇女干部,她就尽心尽力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去北京参加国庆典礼的消息,让吴杏花非常激动。为此,她特地跟女儿学会了“毛主席”、“共产党”和“北京天安门”这些词。

  吴杏花住到屠家埠村后,村里人无论男女老少,一律称她为“杏花同志”。杏花同志要去北京见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消息,让屠家埠人也激动得难以入眠,仿佛吴杏花就是代表他们去见毛主席,去参加国庆典礼的。

  吴杏花出发的那天,全村人都来送行。戴着大红花,身着蓝布棉衣的吴杏花在锣鼓喧天的送别声中,登上去县城的汽车。

  10月,回来后的吴杏花身着列宁装,胸前还佩了几枚纪念章,说不出的英姿飒爽,特别像一位国家女干部。

  然而,村民仍然叫她“杏花同志”。吴杏花也仍然一如既往地做着她的妇女工作,直到她离开人间。 

吴杏花旧居

  相关文章
编辑:李航程
分享到: 转播到浙江微博 浙江微博 转播到新华微博新华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嵊州新闻网”或电头为“嵊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嵊州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嵊州新闻网”,并保留“嵊州新闻网”的电头。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来说两句:(留言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昵称: 输入答案:
>>文化生活
我市新增4名省级非遗传承人
若无娇嫩双唇 口红再多又有何用?
羽绒服不再遭受人们的嫌弃了 为什么?
东风本田“机油门”激怒车主
宝马8系旗舰官图首次发布 有望亮相车展
翻拍剧别只消费情怀,价值观要与时俱进
《移动迷宫3》科幻动作三部曲终结篇上映
我要投稿
新闻总机:0575-83111111
新闻热线:0575-83119666(编辑部)
        0575-83119777(记者部)
武哥热线:0575-83887000
推荐阅读
互动专区
视频新闻
1月29日嵊州电视新闻
1月28日嵊州电视新闻
1月27日嵊州电视新闻
1月26日嵊州电视新闻
1月29日帮忙三人行
1月26日帮忙三人行
1月25日帮忙三人行
1月24日帮忙三人行
· 【专题】聚焦2018浙江省两会
· 【专题】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 【专题】聚焦2018·嵊州两会
· 【专题】全力打好“八大战役”
· 【专题】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 [专题]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进行时
· 喜迎十九大 砥砺奋进 勇立潮头
· 【专题】“嵊州文创”人物专栏
· 第三届嵊州创客、创新项目大赛
· 打造剡城"红立方"引领文明新风尚
· 创全国文明城市 我们在行动
· [专题]公益救生杆 为市民安全护航
· 创食品安全城市 享健康安全饮食
· 专题:深化五水共治 剿灭劣Ⅴ类水
· 聚焦2017·嵊州两会
· 撸起袖子加油干·2017全国两会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