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嵊州新闻网 作者:市档案馆 2009年07月21日20:18:08 |
|
|
时间:1955年11月
核心事件:嵊县开通了广播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现在是全国各地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联播节目……” 1955年11月的一天晚上,城关镇东圃村村口的一只大喇叭传出了洪亮的广播声。吃过晚饭正在走家串门闲聊的村民们听到广播声,都不禁停下脚步,侧耳静听。“那是首都北京的声音!”突然,有人欢呼起来,“那是中央的声音,我们能听到中央的声音了!”
成立起初每晚转播2小时
1954年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指出,广播的基本任务是宣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国家的建设计划,鼓舞、教育和组织全国人民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事业,并逐步提高其政治觉悟和文化水平。此后,各地加快了有线广播的发展。广播作为舆论宣传工具,在解放后的嵊县最早出现了。
1955年11月,嵊县有线广播站在城关镇赵家弄成立,一共只有5个工作人员。当时的设备非常简陋,只配有200瓦、500瓦扩音机各1台,钢丝录音机1台。每晚播音2小时,以转播中央、浙江广播电台节目为主。
广播网络逐步覆盖全县
县广播站成立之初,借用邮电局的电话线路,把节目信号发出去。但当时嵊县电话网线覆盖面不高,同时广播播音也容易对电话通话造成影响,何况长期借用人家的总不是办法,得有自己的网络。县广播站的工作人员自己动手,把木杆和竹杆插到土里,再采用铁丝逐步架设广播专线。到1955年下半年,开通了城关镇至沙园、浦口、崇仁等地的广播线路,有喇叭100多只。到1956年8月,全县2个直属镇和105个乡镇都开通了广播,形成了覆盖全县的有线广播网络。到该年年底喇叭增至500多只。
自办节目采用嵊县方言
1956年3月,嵊县广播站开始播出自办节目,开设了嵊县新闻、专题讲座和文艺节目等。当时的自办节目用的是嵊县方言,通俗易懂,深受老百姓的欢迎。这一年,嵊县广播站还针对农业合作化后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制作贴近老百姓的节目,运用广播进行宣传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受到各级政府的表彰。后来,嵊县广播站逐步增至日播音3次,时间长至8小时。1957年起还定时发布气象预报。
广播成了老百姓的好朋友
从那时起,广播成了老百姓的好朋友,拉近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距离。不少村民回忆:“起初觉得很奇怪,没有人,这喇叭怎么自己会发出这么大的声音呢?后来就觉得渐渐离不开广播了。有时在田里劳动得很累,但一听到广播里振奋人心的消息和口号,就觉得不累了。晚饭后,坐在村口听听广播里的越剧更是最惬意的事了。如果哪天停电,广播里没有声音,心里会觉得很难受。”
|
|
|
|
|
|
|
|
|
新闻总机:0575-83111111 |
新闻热线:0575-83119666(编辑部) |
0575-83119777(记者部) |
武哥热线:0575-8388700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