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块状经济中引领风骚
对财富追逐的激情,并不足以导致一个产业的完整发育。在嵊州领带产业的财富发展史背后,凸现的是一部社会规则的变迁史。
当我们以社会演变的视角,考量嵊州领带20多年的发展轨迹,就会发现,只有在多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嵊州领带才得以繁荣,这个产业才会创造今天的奇迹。
领带源
25年间,嵊州人创造了一个传奇,一个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的领带神话。
地处古越腹地的嵊州,历史上就盛产蚕桑,嵊州茧丝质量上乘,经剡溪,过曹娥,入钱塘,是“杭城织锦”的主要原料。丝绸服装产业历来就是嵊州的传统产业。这些企业后来成为了领带服饰、针织服装等真丝产业发展的母体。
“我们孵化了第一条领带。”这是浙江佳友领呔有限公司最著名的一句广告词。
1985年2月26日,这是嵊州领带产业里程碑式的日子。当天,嵊州历史上的第一家领带企业——浙江佳友领呔有限公司正式开业。
但凡有影响的历史事件,总是在偶然和必然的相互交织中应运而生,嵊州的领带也不例外。1984年,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嵊籍港胞卢陆先生回家乡嵊州(时称嵊县)探亲。这一年,嵊县刚刚获准列入全国首批对外开放县市,当时的县委、县政府领导对卢陆先生给予了热情的接待。当时卢陆在香港的事业还属初创,但在浓浓乡情的感染下,卢陆毅然出资8万港币,决定与当时的嵊县华丽服装厂和嵊县绸厂在嵊合资创办一家领带企业。
什么都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经过半年拓荒式的紧张筹备,当年12月,国家工商总局终于批准了“佳友”的合资企业申请,“佳友”成为全国第一家专业生产领带的合资企业。
组建自己的营销队伍,奖金与销售挂钩,打破传统的“铁饭碗”,为了生存,“佳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为拓展市场,“佳友”决策层在经过深入的市场调查后,及时改变了“香港设计、大陆销售”的市场脱节行为,开发出了更加适合当时国内消费群体需求的小点花素色领带。
创新,让“佳友”站稳了脚跟。开业第一年的1985年,企业实现利润16万元,当年投资回报率达75%!而在这个时候,省内其他地区的领带“火种”却相继熄灭。
“佳友”点燃了嵊州领带产业星火,也令卢陆先生在香港名声大振。一大批原先等待观望的嵊籍和绍兴籍的旅港同乡也纷纷效仿,在深圳和嵊县一下子办起了20多家合资领带企业。这第一轮招商引资热潮,也让嵊县这座小山城出尽了风头。
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大批头脑灵活的精英纷纷下海,其中也包括“佳友”的一批中层管理人员、供销员和机修工。如今在嵊州领带界叱咤风云的人物中,有80%左右都出自“佳友”,包括“巴贝”老总金耀、“好运来”老总胡士良、“麦地郎”老总袁孝炳等。而在这些第二代的领带企业中,又不断裂变出了一大批第三代甚至第四代的创业者。他们好比是金字塔的塔基,为嵊州领带产业称霸全国进而打造“国际性领带都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嵊州历届党委、政府的积极努力下,不少法国、韩国等地的客商也携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在嵊州或合作、或独立投资建起了领带厂,共同点旺了嵊州领带产业的星火。
也许这是卢陆先生所始料不及的,当初他点燃的星星之火会在20多年后竟然成燎原之势。目前,我市的领带生产经营企业已达1308家,年产各类领带3亿多条,占全国总产量的90%、世界总产量的40%,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嵊州,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领带王国”。
领带城
当汽车驶过川流不息的东桥,一眼便可望见“中国领带城”。“这是培育嵊州领带企业家队伍的摇篮,是领带经营者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一块黄金宝地。”市领带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周庆余如此评价。
就是这么一块黄金宝地,名称来历却一波三折。从浙东服装城到浙东领带服装城再到中国领带城,从1992年至1995年的短短三年间,这里曾经走马灯似的换了三块招牌。
1992年的12月,受义乌、路桥等地大办市场的诱惑,嵊县在短短10个月内建起了这座占地3.5万平方米的大市场,取名为“浙东服装城”。742家经营户中,服装就占了447户,领带只占8户,其余为五金、百货等。然而,由于缺乏服装产业基础,三个月下来,一半以上的经营户关门歇业——服装城成了全省典型的“空壳市场”。
但“空壳市场”中也隐藏着亮点:仅有的8个领带摊位生意兴隆,风景独好。县委、县政府领导看到这一苗头后,当即决定组建“市场培育领导小组”。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实施了“一楼经商、二楼办厂”培育领带专业市场的新举措。1993年10月,市场更名为浙东领带服装城。而此时,市场的摊位总数已缩至410个,但其中的领带摊位却猛增至128个。
在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嵊州领带企业发展势头空前强劲,集体、合资、私营、个体领带企业一起上,“佳友”、“梦天娇”、“巴贝”、“威特”、“金天得”等企业一下子成为了全国领带行业的佼佼者。那时,平均每月的领带产销量就达1400多万条。时机成熟了。1995年4月,“中国领带城”五个崭新铜字的霓虹灯装上了市场的楼顶。
市场三易其名,找准了定位,体现了特色,终于走出困境,迎来了希望的曙光。2001年,中国领带城二期——领带精品展示中心建成启用,中国领带城开始步入发展的鼎盛时期。领带摊位增至500多个,领带品种也从原先的几十个发展到上万个,市场成交额也在逐年上升。同时,市场发展总公司和领带协会的及时组建,更让领带产业的发展如虎添翼。至此,中国领带城发展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领带生产加工中心、批发销售中心、精品展示中心、信息服务中心、研究开发中心和质量检测中心。
领带节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那么撬动嵊州领带产业的支点是什么?几经求索,嵊州选择了举办“中国领带节”。
1998年11月7日,经过精心准备,首届嵊州中国领带节隆重开幕。当领带企业的彩车和员工方阵一队队经过主席台时,领导、来宾和国内外客商们惊呆了:想不到小小的嵊州竟隐藏着这么一个巨大的领带产业!
于是,中国服装协会服饰专业委员会在这里设立,全国领带行业标准在这里制定审议,中国领带流行趋势在这里发布;于是,日本、韩国的领带生产基地开始纷纷乔迁嵊州;于是,国内外客商和订单纷至沓来。
首届中国领带节极大地鼓舞了企业的信心,视野大开的企业主们开始关注技术和花型设计,一股技改大潮从此席卷剡溪两岸。“首届中国领带节确立了嵊州领带产业在全国的地位,标志着嵊州领带产业实现了脱胎换骨的改造,并从一次创业向二次创业过渡,同时,全球领带产业开始向嵊州转移。”当年的组织者这样评价首届中国领带节。
首届中国领带节一炮打响,让嵊州领带业名声大振,这也引起了浙江省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2000年初,作为浙江最具成长性的国际特色产业集聚区之一,我市被省政府列为“21世纪国际性领带都市”。我市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以“发展领带大市,培育领带强市,构筑领带都市”为主题,举办了第二届中国领带节暨国际领带服饰博览会。
这是一届颇具建设性的节会。第二届中国领带节组织了中国精品领带制作大奖赛,开展了中国著名领带品牌的评选活动,13只领带品牌荣获中国著名领带称号,填补了国内无著名领带品牌的空白。与此同时,“中国领带质量检测中心”通过了国家技术监督局的认证。所有这一切,为嵊州领带业进一步拓展国内外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节会期间,许多“老外”来到嵊州,并把大量的订单留在了这里。尝到了甜头的嵊州人对领带节越来越钟情。2003年开始,我市索性将以往各隔年一办的领带节和越剧节合二为一,改为一年一办,以更加突出“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主旨。一届又一届的领带节似一波波巨浪,推动着嵊州领带产业快速前行。
也正是从那时起,不少领带老板由家庭作坊的小业主摇身变为可以影响国际市场的出口大户。2000年,政府开始把一些家庭作坊企业请进了全省首批特色工业园区的嵊州领带工业园区。当田野上崛起一座座现代化厂房的时候,不少领带老板开始小心翼翼地试着和外国人做生意了,并首先从韩国、意大利进口他们急需的先进设备。
在政府力量的引导和推动下,嵊州领带从自发的状态中挣脱出来,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起,这种自我生长的民间经济,被引入了更为规范的制度力量,从而开始了它的疾行历程。2003年,省委、省政府推出全省三大发展模式,嵊州领带模式名列其中。
今天,嵊州人有理由骄傲——
在全市10个人中,至少有1人是吃领带饭的;全国5个系领带者中,至少有4人系的是嵊州领带;全球3个人中,至少有1人是用嵊州领带打扮的。
因此,嵊州人自豪地宣称——给地球“系”上了一条嵊州领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