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在农家”带来新面貌 “唱花灯”是遵义农民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遵义会议纪念馆展出的一把“红军壶”旁边,记录着遵义农民和红军鱼水情深的“花灯”:“红军送我一把壶,装进凉水当吃肉,穷人吃了壶中水,千年穷根要拔除。”今天,遵义农民又唱出了歌颂美好生活的“花灯”:“一号文件政策好,四在农家生活甜。推倒土墙茅草房,盖起琼楼小别墅,土灶土炉成过去,燃起沼气电磁炉。” 以富、学、乐、美为主要内容的“四在农家”创建活动,是遵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抓手,创建活动以“富”为核心,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茶叶、辣椒、中草药等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让农民鼓起了腰包,沼气循环利用清洁了环境,保护了生态,乡村旅游异军突起,成为农村建设新的经济增长点。 农民富裕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被提高到新的水平,通过广泛开展农村适用技术培训和农民工技能培训,培养了一批新型农民。据统计,全市共举办各类培训27766场次,培训农民84万余人次。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遵义坚持开展送“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和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组建农民文化宣传队伍,挖掘农村花灯、秧歌等民间艺术,全市常年活跃在农村的各种文艺宣传队伍近千支,每年为群众演出上万场次。 到2008年底,遵义的“四在农家”已覆盖1300多个村、62万农户,255万农民受益,受益农户达40%,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一是收入普遍增加。各创建点农民人均纯收入普遍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00多元,达到3500元以上;二是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遵义市红花岗区勤民村村民陈良波这样形容:“走路不湿鞋,吃水不用抬,烧饭不用柴,村寨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