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姚先国
浙江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是在特殊历史背景下产生的自然资源演进的结果,目前我们需要研究的是如何顺势而为,朝着高端要素集聚战略、新的比较优势战略发展。
在产业集群示范区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编制工作过程中,要把握其内在逻辑,考虑方案的可操作性,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整个产业的竞争力,同时要处理好五对关系:个性与特性的关系、需求与供给的关系、技术与制度的关系、外延与内涵的关系、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树立三种意识,理顺五个关系,取得三个突破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吴晓波
目前浙江产业发展,已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在思想意识上需要有勇气、胆魄精神,具体地说要树立三种意识,理顺五个关系,取得三个突破。
三种意识是:战略意识,要着眼于全球产业,看中长期发展,站在全局、战略高度,抢占市场制高点;阶段意识,原先草根创业时代已经结束,公司创业为主体的时代已经到来,重新认识创业的要素结构,进行全新的设计;全球产业生态意识,分析要素的供给,对前期发展不能简单的否定,而是学习扬弃,扬长避短。
五个关系是:前瞻性与阶段性关系,产业集群升级与路径依赖的关系,转型与资源的关系,摆正龙头与群体的关系,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三个突破是:向上突破,在产业上游全面堆积科技资源、技术创新;向下突破,商业模式的突破,制造与服务的结合;向空间突破,突破平面,寻求物理空间、虚拟空间的突破。
研究好对接,吸引资本回流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 金雪军
各地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和处理好以下五对关系:
首先,统一性和差异性的关系。各地涉及产业问题上,差异性非常大,应当以差异性的观点来看待统一性,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龙头企业和面上企业的关系。作为龙头企业要引领产业发展方向,带动产业转型升级,而不是在面上跟其他企业竞争。
第三,公共平台与企业内部运作的关系。公共平台要有很好的机制构造,处理好与企业主动、被动的关系,对现有公共平台要进行认真评估,以期更好适应转型升级。
第四,产品和技术研发的关系。充分考虑产品的商业化、市场化。
第五,研究实体经济和金融资本结合的关系。浙江作为资本输出省,要研究好对接,吸引资本进行回流。
结合自身 理性选择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蔡宁
面对转型升级过程,企业要考虑自身的竞争力、市场状况,以及发展理念、思路和定位,同时还要涉及到收益和成本等方方面面,然后才能作出理性的选择。当然,还要受到人才、资金等因素的制约。作为政府部门,如何引导、帮助企业实现转型,具体的做法至少有三个方面:
首先,在出台扶持政策前,要考虑能否有好的运作机制,以项目为载体,或者打造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研发提供公共服务。
其次,对企业的帮助,不要仅仅着眼于资金服务,通过行业协会等第三方中介机构运作,帮助企业作一些战略高度的思考,以便把握发展趋势,利用好这一趋势。换句话说,对企业的帮助,既要有形的支持,也要无形的支持。
再次,创新现有的机制和体制,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民营企业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更好地推动企业家的再创新能力。
寻求互补型、差异化发展方向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床行业首席专家、教授 李中廉
在编制产业集群示范区转型升级实施方案中,要着眼于浙江的省域经济发展和大工业系统工程,要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特别需要关注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关注省域范围内现代产业集群差异化错位发展,充分考虑短板要素对产业的支撑能力,如环境污染排放、土地瓶颈等制约因素,把经济马赛克纳入示范区建设。
在科学决策发展上,要充分考虑正反两方的意见,集思广益,听取方方面面的建议,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集中产业人才做一些大事。特别是要找出产业集群的比较优势、特色所在,明确产业发展定位、方向,找准立足点、主战场,寻求互补型、差异化发展方向,同时要从纵向和横向分别拓宽产业领域,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形成网络状产业链,做大总量。
组织创新推动制度创新
□浙江工商大学副校长、教授 张仁寿
浙江经过30年改革开放后,目前依然面临重大问题,加快推进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步伐,其主体在于企业,但现阶段,企业组织比较落后,大企业和小企业基本上做着相同的事,市场交易方式、市场组织比较传统,有形的专业市场,难以实现标准化,难以保护知识产权,产业组织创新也不够。因此,下一步改革任务仍然很重。
针对面临的形势,当务之急是通过组织创新来推动制度创新。浙江目前整个人力资本的储备已到了贫穷、匮乏的程度,而人力资本是产业发展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要素,要加强人力资源的培训,大胆打破传统教育模式,培训更多高层次的产业实用人才,奠定产业发展长远的人力资本,推进产业集群长远发展。这其中,通过开设夜学讲坛等多种形式,有组织地加强对企业家的培训。此外,依托行业协会的龙头企业,建立专业性的行业协会,推动资产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