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关于198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1987年2月20日
1986年,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认真执行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巩固和发展各项改革成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就。全年社会总产值①18774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工农业总产值15104亿元,增长9.3%。国民收入7790亿元,比上年增长7.4%。在生产稳步发展的基础上,技术改造步伐加快,市场繁荣兴旺,对外经济活跃,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科技、文教、卫生、体育事业也有新的进展。初步测算,国民生产总值②9380亿元,比上年增长7.8%。国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仍然偏大,消费需求增长过快,国家财政和外汇收支不平衡。
一、农业
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在粮食增产的基础上,农业内部结构有所改善。1986年农业总产值3947亿元,比上年增长3.5%,超过计划规定增长3%的要求。在农业总产值中,林牧渔副业比重由上年的37%上升到37.6%。
主要农产品产量中,粮食总产量39109万吨,比上年增产1199万吨。茶叶、蚕茧、蔬菜、瓜果增产,棉花、油料、糖料有不同程度减产,黄红麻、烤烟由于计划压缩面积减产较多。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1986年 1986年比
1985年增长%
粮 食 39109 万吨 3.2
棉 花 354 万吨 -14.6
油 料 1473 万吨 -6.7
其中:油菜籽 587 万吨 4.7
甘 蔗 5028 万吨 -2.5
甜 菜 831 万吨 -6.8
黄 红 麻 143 万吨 -65.4
烤 烟 138 万吨 -33.4
蚕 茧 37.2 万吨 0.3
茶 叶 46.3 万吨 7.2
水 果 1340 万吨 15.2
林业政策进一步落实,调动了广大群众植树造林、管林护林的积极性,推动了绿化事业的开展。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加快,广大平原地区的造林和西北、华北、东北的防护林建设都有发展。
畜牧业生产持续发展。猪牛羊肉、牛奶和禽蛋产量继续提高。大牲畜、猪年末头数继续增加,羊开始回升,扭转了连续几年下降的趋势。
主要畜产品产量和牲畜头数如下:
1986年 1986年比
1985年增长%
猪牛羊肉 1918 万吨 9.0
牛 奶 286 万吨 14.4
绵 羊 18.3 万吨 2.5
肉猪出栏数 25692 万头 7.6
大牲畜年末数 11891 万头 4.5
猪年末数 33693 万头 1.7
羊年末数 16583 万头 6.4
渔业生产发展较快。水产品产量813万吨,比上年增长15.3%。其中淡水产品产量增长20.3%,海水产品产量增长11.9%。
农业生产条件有所改善。1986年末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281亿瓦特,比上年增长9.1%。大中型拖拉机87.1万台,增长2.2%;载重汽车49.4万辆,增长14.9%。排灌动力机械601亿瓦特,增长4.4%。化肥施用量1952万吨,增长9.9%;农村用电量578亿千瓦小时,增长13.5%。但农业后劲不足,仍是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农村改革继续深化,农村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1986年农村社会总产值③7429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其中,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和商业总产值增长22.3%,所占比重由上年的42.9%上升到46.9%。
二、工业
工业生产转向正常发展的轨道。1986年工业总产值11157亿元,比上年增长11.1%,超过计划规定增长8.8%的要求;扣除村办工业,增长9.2%。在工业总产值中,全民所有制工业增长6.2%,集体所有制工业增长16.7%,个体工业增长60.6%,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增长34.3%。
轻重工业协调发展,工业内部结构有所改善。1986年轻工业总产值5324亿元,比上年增长12.7%;重工业总产值5833亿元,增长9.6%。在轻工业中,以工业产品为原料工业的增长较快,市场适销的优质名牌产品增长较快。在重工业中,原材料工业的增长较快。但工业生产结构不适应需求结构的矛盾仍然突出,部分不适销的消费品积压增加。
在100种主要产品产量中,完成和超额完成计划的有糖、纱、电视机、钢、化肥、原煤、发电量、原油、水泥、铁路货车、发电设备等90种;没有完成计划的有汽车、拖拉机、电子计算机等10种。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1986年 1986年比
1985年增长%
纱 396 万吨 12.1
布 158 亿米 7.8
呢绒 2.4 亿米 12.3
机制纸及纸板 914 万吨 0.3
糖 524 万吨 16.1
卷烟 2593 万箱 9.4
自行车 3570 万辆 10.6
缝纫机 986 万架 -0.6
表 6445 万只 18.3
电视机 1447 万部 -13.2
其中:彩色电视机 414 万部 -4.9
录音机 1639 万部 17.7
照相机 215 万架 20.0
家用洗衣机 899 万台 1.4
家用电冰箱 224 万台 54.8
原煤 8.7 亿吨 持平
原油 1.31 亿吨 4.6
发电量 4455 亿千瓦小时 8.5
其中:水电 932 亿千瓦小时 0.9
钢 5205 万吨 11.2
钢材 4054 万吨 9.8
木材 6288 万立方米 -0.6
水泥 16156 万吨 10.7
硫酸 751 万吨 11.0
纯碱 215 万吨 6.9
化学农药 22.3 万吨 5.7
发电设备 712 万千瓦 26.5
机床 15.9 万台 -5.1
汽车 36.9 万辆 -15.6
拖拉机 3.4 万台 -24.7
铁路机车 818 台 9.7
民用钢质船舶 154 万吨 -30.7
由于广泛推广节能新技术和加强管理,1986年工业部门节约和少用能源2000万吨,节能率达4%。但由于不少企业经营管理不善,加上外部条件发生较大变化,经济效益指标大多有所下降。预算内国营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和税金1193亿元,比上年下降0.2%;定额流动资金周转天数延长7.3天,成本超支6.6%,亏损扩大,产品质量不够稳定。全员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4%。
工业企业体制改革有新的进展。据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国营工业企业中,已实行厂长负责制的占43%。小型国营工业企业中,已有8%实行了全民所有集体经营、租赁和个人承包。横向经济联合广泛兴起,到1986年末,全国已有县以上工业企业为主的横向联合组织6833个,投入资金110亿元,参加联合组织的企业共有15740家。这些企业的生产和效益大都好于全部工业的平均水平。
三、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势头得到初步控制。1986年全国城乡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67亿元,比上年增加424亿元,增长16.7%,低于上年增长38.7%的速度。其中,全民所有制单位固定资产投资1938亿元,城乡集体所有制单位固定资产投资404亿元,城乡个人投资625亿元。在全民所有制单位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1152亿元,比上年增加78亿元,增长7.3%。
投资结构有所改善。基本建设投资中,能源工业部门投资241亿元,比上年增长18.6%;运输邮电部门投资188亿元,增长3%;原材料工业部门投资143亿元,增长9.8%;文教卫生和科研部门投资85亿元,增长13.7%。能源、交通、原材料工业建设投资比重由上年的48%上升到49.6%。按建设用途分,生产性建设投资703亿元,比重由上年的56.9%上升到61%;非生产性建设投资450亿元,比重由43.1%下降到39%。其中住宅投资181亿元,比重由20%下降到15.7%。但投资结构仍不够合理,能源、交通、原材料工业投资比重偏低,兴建楼堂馆所偏多。
重点建设继续加强。国家按合理工期组织建设的19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79亿元,为年计划的109.1%。重点油田、煤矿、铁路、港口建设的主要实物工程量都超额完成了全年计划。
全国建成投产的大中型项目96个,建成投产大中型项目的单项工程165个。国家计划要求建成投产的大中型项目和单项工程,大部分已按期建成。基本建设新增加的主要生产能力有:发电机组容量596万千瓦,煤炭开采1906万吨,原油开采1546万吨(包括用更新改造和其他投资增加的能力),新建铁路交付运管里程958公里,铁路电气化里程286公里,港口吞吐能力2732万吨,炼钢370万吨,棉纺锭10.8万锭,化学纤维6.1万吨,机制糖11万吨,木材采运42万立方米,水泥543万吨,平板玻璃470万重量箱。上述新增生产能力中,除棉纺锭、化学纤维和机制糖外:都是近十年来增加较多的一年。电信、电缆、微波通信和邮政枢纽等通信工程的新增生产能力,有较大幅度增长。
现有企业技术改造加快。1986年全民所有制单位完成更新改造和其他固定资产投资786亿元,比上年增加180亿元,增长29.7%。其中更新改造投资601亿元,增长33.8%。在更新改造投资中,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296亿元,比上午增长31.7%;用于增加产品生产能力的投资199亿元,增长23.8%;用于提高产品质量的投资37亿元,增长38%。全年建成投产更新改造项目4.2万个,新增固定资产434亿元,有力地促进了现有企业的设备更新和技术进步。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仍然偏大。由于前几年新上的项目多,目前全民所有制单位在建的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项目达16.3万个,其中在建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922个。
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稳步开展。全国在建的大中型项目中,有44%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投资包干责任制。全民所有制建筑企业实行各种经济承包责任制的工程达11万个,施工面积1.5亿平方米,占全部施工面积的80.3%。全国建筑业市场进行了整顿,已经取得初步成效。1986年全民所有制建筑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8.2%;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2.7%;预算内建筑施工企业实现利润22.8亿元,比上年有所减少。
地质工作又取得一批新成果。1986年有65种矿产新增加了探明储量。新发现和新评价了一批油气田和237处主要矿产地,其中储量可达大中型规模的矿产地128处。还为原有的148个矿区新增加了矿产储量。全年完成地质钻探进尺980万米。
四、运输邮电
运输部门进一步实现改革,铁路加强了新线建设和旧线改造,扩大了运输通过能力。开展公路和铁路分流,发挥了各自的运输优势,水运、空运也有较大幅度增长。
各种运输工具完成的客、货运输周转量如下:
1986年 1986年比
1985年增长%
货物周转量 18178 亿吨公里 9.0
铁 路 8760 亿吨公里 7.8
公 路 379 亿吨公里 7.1
水 运 8420 亿吨公里 11.0
空 运 5 亿吨公里 20.5
输油、输气管道 614 亿吨公里 1.8
旅客周转量 4573 亿人公里 6.8
铁 路 2587 亿人公里 7.1
公 路 1672 亿人公里 6.3
水 运 170 亿人公里 -2.3
空 运 144 亿人公里 23.1
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 37798 万吨 12.7
邮电通信持续发展。1986年全国邮电业务总量完成32.8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年末市内电话用户达到250万户,比上年末增加31.3万户。邮电通信业务收入38.6亿元,比上年增长16.1%。
运输部门经济效益改善。1986年铁路货运机车平均日产量80.6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5.4%;铁路运输收入和实现利润分别增长10.5%和33.6%;铁路运输人员劳动生产率提高5%。交通部直属水运轮船货运吨船产量4.67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7.4%。港口生产秩序改善,外贸船只平均每次在港口停泊时间由上年的11.1天缩短为7.2天。
运输部门的横向经济联合进一步发展。全国县以上已建立联运公司200多家,以大中城市为中心的公路零担货运线路达2600多条。长江沿线六省一市已兴办起60多家航运企业,铁路与国际远洋集装箱联运工作已经开始试运。
五、国内商业和物资供销
国内市场活跃繁荣,多数商品供求正常。1986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4950亿元,比上年增长15%;扣除零售商品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8.5%。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消费品零售额4374亿元,增长15.1%,其中售予居民的增长15.3%,售予社会集团的增长12.9%;农业生产资料零售额576亿元,增长14.4%。各种经济类型的商品零售额比上年都有较大的增长。其中全民所有制经济零售额增长12.1%,集体所有制经济零售额增长12.7%,合营经济零售额增长15.7%,个体经济零售额增长21.7%,农民对非农业居民零售额增长28.9%。
各类消费品零售额全面增长。吃的商品比上年增长16.4%(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8.7%),穿的商品增长4%,用的商品增长20%,在家用电器销量中,高档、新型和优质名牌的品种所占比重大幅度上升。
商业体制改革进一步开展。到1986年末,小型国营商业企业中,已有四分之三改为全民所有集体经营、转为集体所有制和租赁给个人经营。城乡集市贸易点由6.1万个增加到6.6万个;全年集市贸易成交额890亿元,比上年增长26.2%。商业经济联合体迅速发展,1986年末已达5700多个,职工13.1万人,全年营业额85亿元,共获利润6.2亿元。
国营商业和供销社经济效益下降。由于流通领域各种费用价格上升,加上各种经济类型商业的竞争,国营商业和供销社销售额增长趋缓,1986年每销售百元商品开支的费用比上年上升6.5%,实现利润下降19.5%,库存中不适销商品增加。
市场物价继续上涨。1986年农副产品因议价收购部分比重扩大,收购价格指数比上年平均上升6.4%。由于下半年相继调整了部分商品价格,拉开了地区、季节、质量的差价,全年零售物价总水平比上年平均上升6%。分城乡看,城镇上升7%,农村上升5%。有些地区上升幅度更大些。分商品看,食品类价格在上年上升14.4%的基础上又上升了7.4%,其中,肉禽蛋上升10.1%,水产品上升11.7%,鲜果上升10.5%;衣着类上升3.2%,其中呢绒上升10%;日用品类上升6.1%;书报杂志类上升13.9%;燃料类上升3.9%。有些地区变相涨价,以次充好、短斤缺两的现象比较严重。
全年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总指数比上年上升7%,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升7.1%。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展,生产资料市场调节范围扩大,国家计划分配的物资所占比重下降。钢材由上年的56.9%下降为53.1%;煤炭由50.4%下降为42.3%;水泥由19.4%下降为16.2%;木材由30.7%下降为30%。物资部门销售额11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其中,生产资料贸易中心销售额158亿元,增长47.7%。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对外经济交流进一步发展。据海关统计,1986年进出口总额达7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出口总额309亿美元,增长13.1%;进口总额429亿美元,增长1.6%。
非贸易外汇收入增加。1986年全国非贸易外汇收入56.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9%;支出18.2亿美元,增长12.9%。收大于支37.9亿美元。
利用外资规模扩大。1986年全国实际利用外资达69.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6.6%。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更加广泛。1986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845项,合同金额12.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0.4%;完成营业额9.5亿美元,增长13.6%。
国际旅游业发展较快。1986年全国共接待来自170个国家和地区的旅游、参观、访问及从事各项交流活动的有228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8%。全年旅游外汇收入15.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4%。
七、科学、教育和文化
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稳步发展,科技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日益显著。1986年经国家批准的发明奖26项;获得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奖励的科技成果有14246项。“七五”期间,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已落实2600多项专题攻关合同。技术市场初步形成,全年转让技术成果8.7万项,成交金额20.6亿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开始在基础研究和部分应用领域中实行。“星火计划”为振兴地方经济,促进乡镇企业的技术进步开始发挥重要作用。为决策和管理服务的软科学研究出现新局面,国家科委已落实软课题160项。气象部门对天气和海况作了比较及时、准确的预报,提高了气象服务的社会经济效益。
为保护发明者权利,促进科技事业的发展,自1985年4月专利法实施以来,中国专利局共授予专利权3116件。
科技队伍继续扩大。1986年全民所有制单位有自然科学技术人员825万人,比上年增加44万人。社会科学人员也有所增加。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1986年全国招收研究生4.1万人;在学研究生11万人,比上年增加2.3万人;毕业研究生1.7万人。普通高等学校招收本、专科学生57.2万人;在校学生188万人,比上年增加17.7万人;毕业生39.3万人。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迅速。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学生共522万人,比上年增加61万人。其中职业技术高中在校学生达到480万人,占高中在校学生总数1253万人的38.3%。中等教育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
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正在逐步实行。全国初中在校学生4117万人,比上年增加152万人。小学在校学生13183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由上年的95.9%提高到96.4%。学前教育和盲、聋哑、弱智教育也有较大发展。
各级成人教育持续发展。成人高等学校本、专科在校学生186万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151万人;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在校学生442万人。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1986年生产电影故事片134部,发行各种新片(长片)192部。全国共有各类电影放映单位17.2万个,艺术表演团体3204个,文化馆2992个,公共图书馆2406个,博物馆777个,档案馆3138个。全国共有广播电台278座,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605座,电视台288座,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622座。全国性和省级报纸全年出版196亿份,各类杂志出版23.8亿册,图书出版52.8亿册(张)。
八、卫生和体育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1986年末全国医院病床达到230万张,比上年末增长3.2%。专业卫生技术人员351万人,比上年增长2.9%。其中,医生144万人(含中、西医师74.3万人),增长1.9%;护师、护士68.1万人,增长6.9%。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和地方病的预防控制取得新的成效。全国已在3亿多人口的地区开展常年计划免疫接种工作。麻疹、百日咳、白喉的发病数比上年下降了40%左右,其他传染病也有所下降。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就。1986年我国运动员共获得26个世界冠军;12次打破和超过9项世界纪录;404次打破172项全国纪录。我国体育代表团在第十届亚洲运动会上获得94枚金牌,蝉联金牌总数第一。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促进了体育社会化。
九、人民生活
城乡人民生活继续改善。据城镇住户抽样调查,1986年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可用于生活费的收入为828元,比上年增长20.9%;扣除职工生活费用价格上升因素,实际收入增长13%。但有少数居民家庭由于物价上涨等原因,实际收入水平下降,生活比较困难。
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1986年农民平均每人纯收入为424元,比上年增长6.7%;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收入增长3.2%。在纯收入中,平均每人生产性纯收入为374元,增长6.7%;非生产性纯收入为50元,增长6.3%。农村中仍有11.3%的农民家庭平均每人纯收入在200元以下。
劳动就业增加,劳动制度改革深入开展。1986年全国城镇安置待业人员320万人。年末全国职工人数为1276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10万人。其中全民所有制单位实行劳动合同制的职工已达518万人,增加186万人。城镇个体劳动者为461万人,比上年增加11万人。1986年全国职工工资总额为1660亿元,比上年增长20%。职工平均货币工资为1332元,比上年提高16%;扣除职工生活费用价格上升因素,实际工资提高8.4%,超过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
城乡人民储蓄大幅度增长。1986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223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14亿元,增长37.9%。
城乡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1986年城镇新建住宅1.8亿平方米,农村新建住房8亿平方米。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1986年全国社会福利事业单位有3.4万个,收养42.6万,人口城乡由集体供养的社会散居孤老、残、幼240万人。城乡的贫困户得到了救济和扶持,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贫困面貌。
十、人口
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有所提高。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413个县(市)的抽样调查,1986年人口出生率为20.77‰,死亡率为6.69‰,自然增长率由上年的11.23‰上升为14.08‰。按抽样调查资料推算,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0600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476万人。
――――――――
注:本公报各项数字是年度的初步统计,都没有包括台湾省的数字。公报所列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和各项总产值数字,都是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增长速度是按可比价格计算的。
①社会总产值是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商业(包括物资供销和饮食业)总产值之和。国民收入是上述五个部门净产值之和。
②国民生产总值是指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增加值以及来自国外的净收入。
③农村社会总产值包括全部农业总产值,以及农村集体和个体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和商业总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