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新闻频道 | 今日嵊州 | 乡镇网闻 | 嵊州专题 | 嵊州论坛 | 外媒看嵊 | 视频在线 | 国际国内 | 政务频道 | 文化频道 | 生活频道 |
综合新闻 -- 今日嵊州 -- 乡镇网闻 -- 国际国内 -- 嵊州专题 -- 视频在线
[论坛注册]  [登录]  
   嵊州新闻网 >> 专题频道 >> 纪念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专题报道 >> 60年之笔谈回忆录
全国劳模追忆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庆典
来源: 作者:记者 李肖肖 丁亚菲 通讯员 张 伟/文 商报记者 杨东华/图 2009年08月06日08:40:04 
无论搬到哪儿,张桂英都将劳动奖章保存得好好的

周总理的平易近人给张桂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张桂英说,她永远都会记得毛主席说的那句话:为人民服务

  当年17岁的“全国劳模”今年70岁了 曾和王进喜、时传祥一起被国家领导人接见

  周总理给她一个苹果,她没舍得吃

  把苹果带回去,乡亲们传着摸了个遍

  1959年,张桂英作为全国劳动模范,参与了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庆典。和她一起的,还有大庆油田的“铁人”王进喜和淘粪工时传祥等人。

  如今,“劳模”似乎失去了当年的光环。尽管如此,张桂英依然觉得,“劳模”是她这辈子最高的荣誉。虽数次搬家,但当年那些照片和奖章,她到哪儿都随身带着。

    苦命小丫头险些被祭窑

  1939年,周口扶沟县古城乡桑村,一个名叫桑偏的小丫头出生了。从她有记忆时起,就整日待在父亲肩上挑的篓子里,和家人一起四处逃荒。

  这种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父亲又累又饿,一病不起。桑家拿不出一分钱来给支撑这个家的男人看病,没过多久,这个苦命的男人就病死在他乡。

  没隔多久,桑家迎来了又一场灾难:桑偏的母亲也一病不起。离世前,这个操劳了一生的女人,拉着年已16岁的大儿子的手,挣扎着留下了遗言:再穷也不能卖弟弟妹妹,也不能送人。你们兄妹几个,一定不要分开。

  当时的桑偏,尚不能理解母亲的话。只知道哥哥遵从了母亲所说的,苦苦带上他们一起讨饭。即便如此,年仅7个多月的小弟弟,还是在逃荒途中被人以喂食的名义骗去,再也没有找到。

  之后,舅舅带人接走了桑偏兄妹,苦日子却没有自此结束。舅舅家同样一贫如洗,他所做的,也只是告诉兄妹几人,不要再死守着母亲的遗言,否则,能不能活下去都是个问题。

  因为舅舅的一番话,年岁尚小的桑偏被送给了一户上了年纪的张姓夫妇。自此,世上就少了一个桑偏,多了一个张桂英。

  养父母无儿无女,家境贫寒,年纪尚小的张桂英开始跟随瞎眼养母走街串巷讨饭。这段尚算平静的日子,最终以逃亡而告终:养父所在窑洞的窑主,想要将她和一个男孩埋在窑里,用以祭窑。养父得知消息后,连夜带着她和养母逃了。

  17岁被评为“全国劳模”

  逃亡只是一时之计。1948年,养父母年岁渐大,最终还是回到了家乡,将年仅9岁的张桂英,给一户人家当童养媳。第二年,扶沟解放了,张桂英也从童养媳的身份中解脱出来,开始了她崭新的人生。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年仅10岁的张桂英已是一个勤快肯干的小大人了。正是她的勤快,让土改工作队的人看上了她。

  在那个女人跟男人说句话都能遭人耻笑的年代,外出工作是乡下女人想都不敢想的事。张桂英却同意加入工作队,她说,打动她的是工作队长说的一句话:你是最受苦的,你要解放妇女。

  不愿听见别人说“无父无母的孩子就是疯”,每次从工作队回家,她都像小偷一样,东躲西藏。转眼到了1953年,这时的她已很受人喜欢,回家时也不必再躲藏。后来,她进入供销社做营业员。

  那时的供销社颇为简陋,因要跟小业主、资本家竞争,商品价格也较为便宜。店中主要经营油盐酱醋、农具等用品,连铅笔都分成两段来卖,最大件的家电当数手电筒了。

  和如今的营业员相比,那时的张桂英辛苦得多。不论下雨还是下雪,经常天不亮就要去二三十里地外的县城进货,那时进货靠肩挑,和她一起的女同事经常被累得号啕大哭,张桂英精神状态却很好。回来后,她仍是微笑着为顾客服务,百拿不厌、百问不烦。除此之外,她还经常和同事步行数十里上门送货,或是回收破烂、垃圾。

  那时,张桂英每月收入只有7元钱,5元上交给单位食堂作为生活费。剩下的那些钱,也总是到不了张桂英手里,她总是给来买东西钱却不够的人悄悄垫上。那是个流行无名英雄的年代。

  张桂英的勤快、敬业、善良最终打动了所有人。经过县、市、省一级级评选过后,1956年,年仅17岁的张桂英最终被评上了全国劳模。她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来临了。

  和王进喜、时传祥一起参加“群英会”

  被评为劳动模范后,张桂英得到了一笔不小的奖励——一张奖状、一支钢笔和一个日记本。

  1956年,他们这批劳模,要到北京参加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

  听说要到北京去,而且有国外领导人要来,张桂英又兴奋又激动。去之前,他们先到省总工会训练了一个星期,从最基本的礼仪学起——走路不要大蹦大跳,说话不要大声喊,每天睡前要洗脸洗脚。这些规矩,让他们好长一段时间都适应不了,但还是要努力去学。因为这次出去,是代表河南、代表中国的,无论如何也不能丢脸。

  当时,张桂英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为了穿得体面些,她找到两个人,分别借了一条裤子和一件上衣。

  到了北京,他们被安排进宾馆,从没出过远门的她,一下子蒙了。她拉住服务员,让她帮忙找洗手间,服务员告诉她,洗手间就在房间里,从来没用过抽水马桶的她,愣是不敢相信,晚上睡觉,也不敢相信那么松软的就是床。

  晚上,国家领导人宴请劳模。张桂英至今还记得当时的场景,她说,周总理端着酒杯到她面前时,笑着问她:“你是不是河南人啊?”她很高兴,忙问总理怎么知道,总理说:“你穿的是圆口布鞋,河南人的鞋都是圆口的。”张桂英高兴极了,总理的平易近人也给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那次,她还见到了刘胡兰的妈妈和黄继光的妈妈。这些英雄的母亲出现时,大家都激动极了,很多人过去,流着眼泪喊她们“妈妈”。她看到刘妈妈一只眼睛已经失明了,再也忍不住,也流着眼泪喊:“妈妈!”

  回去后,村里的人都在等着,大家像迎接英雄一样迎接她的归来。这些兴奋的乡亲们无法表达喜悦,一下子把她抬了起来。那时候,乡里出一个全国劳模,是件多么光荣的事。

  1958年,作为劳动模范,张桂英还到北京给周总理送材料。这次,总理还给了她一个苹果,她没舍得吃,把苹果带回去,乡亲们把这苹果传着,摸了一个遍。那张照片,她至今还保存着。

  1959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这些劳动模范再一次进京,参加全国群英会。这时候,和张桂英一起被国家领导人接见的,还有大庆油田的“铁人”王进喜和淘粪工时传祥等人。

  “劳模”

  是她这辈子最辉煌的记忆

  从北京回来,张桂英沉浸在幸福的喜悦中。她觉得,国家给了她这么大的荣誉,她就应该继续努力。于是,一如既往,她啥都不想,只想多干点活儿。

  于是,直到25岁张桂英才结婚,这在当时,已经算是“晚婚”了。

  因为当时一直住集体宿舍,她的那些照片和奖章没地方放,大多时候,她就把它们塞到衣服口袋里,随身带着。

  “文化大革命”期间,她也曾受过批斗。那时,她什么都不带,只在身上揣着那些照片和奖章。批斗她的时候,对她伤害最大的词就是说她是“假劳模”,她觉得这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这么说是对她莫大的侮辱。

  1972年,得到平反后,张桂英到扶沟县劳动局上班,直到1993年退休。其间,她又多次被评为劳模,得了很多劳动奖章。

  2002年,张桂英到郑州和孩子们一起住。虽数次搬家,但当年那些照片和奖章,她到哪儿都随身带着。如今,“劳模”似乎失去了当年的光环。尽管如此,张桂英依然觉得,“劳模”是她这辈子最高的荣誉。

  “我享的是人民的福。”这么多年来,张桂英坚信,是国家和人民给了她一切,只有用自己毕生的心血和生命来回报,她才觉得这一辈子活得值。

  相关文章
编辑:李航程
分享到: 转播到浙江微博 浙江微博 转播到新华微博新华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嵊州新闻网”或电头为“嵊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嵊州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嵊州新闻网”,并保留“嵊州新闻网”的电头。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来说两句:(留言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昵称: 输入答案:
>>文化生活
我市新增4名省级非遗传承人
若无娇嫩双唇 口红再多又有何用?
羽绒服不再遭受人们的嫌弃了 为什么?
东风本田“机油门”激怒车主
宝马8系旗舰官图首次发布 有望亮相车展
翻拍剧别只消费情怀,价值观要与时俱进
《移动迷宫3》科幻动作三部曲终结篇上映
我要投稿
新闻总机:0575-83111111
新闻热线:0575-83119666(编辑部)
        0575-83119777(记者部)
武哥热线:0575-83887000
推荐阅读
互动专区
视频新闻
1月29日嵊州电视新闻
1月28日嵊州电视新闻
1月27日嵊州电视新闻
1月26日嵊州电视新闻
1月29日帮忙三人行
1月26日帮忙三人行
1月25日帮忙三人行
1月24日帮忙三人行
· 【专题】聚焦2018浙江省两会
· 【专题】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 【专题】聚焦2018·嵊州两会
· 【专题】全力打好“八大战役”
· 【专题】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 [专题]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进行时
· 喜迎十九大 砥砺奋进 勇立潮头
· 【专题】“嵊州文创”人物专栏
· 第三届嵊州创客、创新项目大赛
· 打造剡城"红立方"引领文明新风尚
· 创全国文明城市 我们在行动
· [专题]公益救生杆 为市民安全护航
· 创食品安全城市 享健康安全饮食
· 专题:深化五水共治 剿灭劣Ⅴ类水
· 聚焦2017·嵊州两会
· 撸起袖子加油干·2017全国两会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