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1959年9月
核心事件:嵊县受台风袭击
沉浸于往事中的张苗仁
洪灾时,“救命堤”不“救命”
浊浪滚滚的洪水,呼爹喊娘的哭声,房子冲毁,水田被淹,人员伤亡……1959年的那场洪灾,在东浦社区张苗仁老人的叙述中,就是这样一幅场景。
那年9月,天老是下雨,东圃人早早作了抗洪的准备。有的把家搬到了江边的堤坝上,有的给自己的房子加了固,有的暂住到亲戚家中躲避。张苗仁兄弟俩也不闲着,他们一边用两只稻桶在堤坝上搭建了一个临时的家,一边买来铅丝及大木头,用木头顶住老房子的四面墙体,用铅丝团团绑住屋架。
“篱笆墙,茅草顶。”张苗仁他们的房子简易得无以复加,然而这种房子的好处是抗洪能力强,洪水纵然浸没了屋顶,也不至于把房子冲毁,他们只需用铅丝、木头之类给房子加固就行。
洪水先是冲毁了东桥这边的堤坝(救命堤),然后,一路浩浩荡荡进逼东圃。东桥上一段临时的木桥,厚重的木板被冲毁,扎根在江中的钢管也被翻卷起来。决堤的口子,越撕越大。人们扛着灌满沙子、石头的草包、麻袋纷纷扔向堤坝。但一切无济于事。
最先倒塌的是位于东桥坝下的王老师家。王老师家的房子是新盖的,二层楼,用了砖头和石块,村民都以为他的房子最结实,洪水来临前,有两个邻居也躲到他家里。
洪水翻天覆地卷过来,很快把王老师家的房子给吞没了,王老师和另外两人被卷走。村民后来撑着竹排四处打捞,终无果。
“洪水面前,大家都结成了一条心。”无家可归的住到邻居搭建在堤坝上的家;一户人家烧了一锅饭,就大伙一齐分着吃;会水性的村民都撑着竹排忙着救人。一位姓徐的年轻女子被大水冲到了田畈里,田畈水深3米左右。女子的头随着黄浊的洪水,一浮一沉,村里一个撑竹排的看到了,就赶紧过去,把女子捞上竹排。
“干部也和我们心连心。”张苗仁老人说,那时,有个城关镇的书记,老家是崇仁的,抗洪期间,儿子病危。家里托人带来口信,说儿子得了重病,医生束手无策,无论如何要赶回家去拿个主意。那书记一愣,随即穿着雨靴和雨衣继续走向抗洪人群。后来,再有人来报,他仍然大手一挥,最后,他终于没顾上看儿子最后一面,儿子在他抗洪期间不治身亡。
洪灾后,再筑坚固的防洪堤
“东圃村千百年来经受一年数度的洪涝洪灾之苦,解放前,村民过着采数支苦竹笋,泡一碗咸菜汤的生活。”张苗仁接着说,1949年至1956年,在县人民政府统一规划下,东圃村首先以集体的力量,解决剡溪拦洪问题,建筑了东圃堤,总长2.2公里,与上下游村段和古城墙合龙,人称救命堤。
然而,救命堤也终于抵挡不了1959年9月4日至6日连续的暴雨,救命堤被洪水冲毁。东圃人的良田、菜地全被冲毁,全村13位乡亲葬身洪涛。灾后,城关镇总动员重建堤坝,并逐年整修增高。1962年9月初,遭60年一遇特大洪灾,水位达22.63米。村庄因下游艇湖村段溃堤,洪水倒涌遭灾,但村区堤坝无恙,经受了洪浪的考验。
“现在好了,有那么坚固的防洪堤坝,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张苗仁呵呵地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