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新闻频道 | 今日嵊州 | 乡镇网闻 | 嵊州专题 | 嵊州论坛 | 外媒看嵊 | 视频在线 | 国际国内 | 政务频道 | 文化频道 | 生活频道 |
综合新闻 -- 今日嵊州 -- 乡镇网闻 -- 国际国内 -- 嵊州专题 -- 视频在线
[论坛注册]  [登录]  
   嵊州新闻网 >> 专题频道 >>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 动态报道
我市文化产业发展路径观察之二
来源:嵊州新闻网 作者:记者 尹畅晨 2009年08月18日11:34:07 

    千百年锤炼的技艺

  回顾历史,可以让我们更多地从中获得传承的勇气和力量。

  民间工艺,不仅仅镌刻着嵊州的文化印记,而且还是从先民时代起,就与我们紧密相关的谋生手段。

  在一个叫小黄山的地方,一群勇敢智慧的人们首先敲响了新石器时代的文明之门。在一双双粗糙有力的大手的打磨下,小黄山先民制作出石斧、石锛、石凿等各类石器,烧制出盆、钵、釜、罐等陶器。劳作之余,他们还创作出一些工艺品,其中一个玄武岩石雕人首,造型朴素,虽然面部结构粗犷稚拙,却有寓意地、间接地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感觉。小黄山先民也许没有想到,这一门手工艺后来会成为嵊州传统民间艺术的萌芽。

  东晋永和年间,“雕圣”戴逵携长子戴勃、次子戴颙前往剡县。隐居期间,戴逵与戴颙一起为山阴灵宝寺创作了无量寿佛及旁侍的两尊木雕菩萨像,首创了与印度风格迥异的民族化佛像,史学家范文澜因此认为戴逵和王羲之分别在雕塑和书法上,完成了革旧布新的伟大事业。戴逵也因此被称为嵊州雕刻工艺的祖师爷。

  如果说戴逵父子的雕刻艺术属于遥远的艺术记忆,那么,明清时期嵊州庞大的木雕“军团”,足以说明嵊州艺人已经在传统文化产业这个领域里,占据了自己的制高点。据资料记载,清代中叶,嵊州与东阳两地在北京紫禁城形成一支400多人的木雕队伍,并挑起了北京故宫室内装饰的大梁。从中可知,明清时期,嵊州雕刻工艺已进入繁荣期。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杭州西湖的“六吊桥”和我市市区的城隍庙、崇仁玉山公祠、长乐大新屋、华堂古村等建筑,仍然活生生地展示着嵊州艺人的高超手艺。那些工艺精湛、手法多样的雕刻艺术,已成为嵊州民间工艺的“博物馆”。

  近现代的传承脉络

  到了清代末年,因为有不少东阳木雕名家来嵊发展木雕工艺,使嵊县的雕刻技艺得到提高和繁荣。1918年,一位名叫楼品裘的东阳艺人在县城开起了一家木雕作坊,当时,年仅13岁的开元人周喜老拜他为师学习木雕,出师后同在县城经营木雕生意,因手艺精湛,在当时盛极一时。

  1955年,黄泽镇的木雕艺人组织起来,成立了木业生产合作社,后改名为黄泽木雕厂,这也是后来嵊县工艺木雕厂的前身。而在这之前,嵊州的竹编艺人也成立了城关镇竹器生产合作社。在政府的扶持下,艺人们挖掘、继承和改革了传统的竹编技术,创制了各种类型的新产品,除供应国内外市场外,还陆续提供外贸出口。这个合作社,后来改为嵊县工艺竹编厂,古老的竹编也从此焕发青春,并进入全盛发展期。另外,嵊州的紫砂、泥塑、石雕、戏剧服装等都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更好地继承和发展,嵊州民间工艺繁花似锦。

  产业进入全盛期,人才队伍也随之得到了壮大。1990年,袁水法为地处石璜镇的嵊县工艺美术学校引进外商,创办了木雕班,共为嵊州木雕培养专业人才400多名。泥塑艺术从柳成荫而下,培养了张立人、宓风光和裘粤若等代表人物;石雕有施松泉、应汉军、张卫峰等一批工艺美术师;在紫砂行业,蒋祖良、金祖稠、张明瑜等一大批工艺美术师各有所长,把嵊州紫砂工艺推上全省行业的第一把交椅……

    创新迎来更大发展

  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集体所有制的民间工艺企业渐渐解体,一大批手工艺人才渐渐湮没在民营企业和作坊中。而有一批艺人,没有放弃从事了多年的艺术创作,开始寻找到了新的创作题材和表现手法,也衍生出了很多适销对路的新产品。

  在黄泽镇的前良村,有一家大志然工艺竹编厂。这里生产的都是用于宾馆酒店以及食品包装的竹制品,包括鞋篮、纸巾盒、茶叶盒、果盘、茶盘、料理盒以及藤篮藤筐、实木系列的各种物品架。与原来竹编厂的产品不同,大志然的产品从竹编工艺品发展而来,既是工艺品,又是实用品,在市场上也颇受欢迎。而这样的企业在我市还不止一家。这一行业,已经成为我市民间手工艺行业的一个新品种。

  在全市的文化产业内,近些年来新增加的产业门类还有不少。如仿古木雕,从木雕发展而来,如今产值超过1亿元,无论是在生产工艺还是加工能力,在国内也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而根雕的兴起,也同样是我市民间工艺得到传承和发展的最好典型……

  接受着剡中文脉的熏陶,越来越多的民间艺术在历史与现实擦出的火花中,形成燎原之势。竹编、泥塑、紫砂、灰塑、戏曲服装等民间工艺在市委、市政府的扶持下,在各自的领域里日益繁茂。起源于3000多年前的嵊州竹编,被誉为“中外竹编第一家”;与根雕发展轨迹相似的泥人宓,已与天津“泥人张”、无锡“惠山泥人”并称为中国泥塑界的三大流派……

  代代相传,代代发展,我市工艺美术界目前可谓人才济济,阵容不凡。据不完全统计,全市从事民间工艺的人员超过4000人,截至2008年,获得工艺美术专业技术职务的有近300人。人数之多,技术之精,在绍兴市居首位,在全省也名列前茅。近几年来,赴欧美、中东等国家以及中国台湾、香港从事艺术交流的民间工艺人员超过30余人次。

  多年以前,嵊州的手工艺者走上了一条艰难的开山道路,并在世代传承、不断开拓中站上了新的起点。在“软实力”被定位为区域综合实力重要组成部分的今天,文化产业也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而这,也正是市委、市政府近年来大手笔推动产业进一步成熟壮大的目的所在。

  相关文章
编辑:李航程
分享到: 转播到浙江微博 浙江微博 转播到新华微博新华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嵊州新闻网”或电头为“嵊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嵊州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嵊州新闻网”,并保留“嵊州新闻网”的电头。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来说两句:(留言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昵称: 输入答案:
>>文化生活
我市新增4名省级非遗传承人
若无娇嫩双唇 口红再多又有何用?
羽绒服不再遭受人们的嫌弃了 为什么?
东风本田“机油门”激怒车主
宝马8系旗舰官图首次发布 有望亮相车展
翻拍剧别只消费情怀,价值观要与时俱进
《移动迷宫3》科幻动作三部曲终结篇上映
我要投稿
新闻总机:0575-83111111
新闻热线:0575-83119666(编辑部)
        0575-83119777(记者部)
武哥热线:0575-83887000
推荐阅读
互动专区
视频新闻
1月29日嵊州电视新闻
1月28日嵊州电视新闻
1月27日嵊州电视新闻
1月26日嵊州电视新闻
1月29日帮忙三人行
1月26日帮忙三人行
1月25日帮忙三人行
1月24日帮忙三人行
· 【专题】聚焦2018浙江省两会
· 【专题】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 【专题】聚焦2018·嵊州两会
· 【专题】全力打好“八大战役”
· 【专题】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 [专题]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进行时
· 喜迎十九大 砥砺奋进 勇立潮头
· 【专题】“嵊州文创”人物专栏
· 第三届嵊州创客、创新项目大赛
· 打造剡城"红立方"引领文明新风尚
· 创全国文明城市 我们在行动
· [专题]公益救生杆 为市民安全护航
· 创食品安全城市 享健康安全饮食
· 专题:深化五水共治 剿灭劣Ⅴ类水
· 聚焦2017·嵊州两会
· 撸起袖子加油干·2017全国两会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