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新闻频道 | 今日嵊州 | 乡镇网闻 | 嵊州专题 | 嵊州论坛 | 外媒看嵊 | 视频在线 | 国际国内 | 政务频道 | 文化频道 | 生活频道 |
综合新闻 -- 今日嵊州 -- 乡镇网闻 -- 国际国内 -- 嵊州专题 -- 视频在线
[论坛注册]  [登录]  
   嵊州新闻网 >> 专题频道 >>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 动态报道
我市文化产业发展路径观察之三
来源:嵊州新闻网 作者:记者 朱莉新 2009年08月20日18:00:13 

    全国瞩目的创新之举

    4月28日,一年一度的义乌文博会。偌大的工艺品展馆内,艺术村的展台占据着进门的显要位置。被吸引而来的,除了普通的参观者,还有文化部、省委和周边地市的各级领导。在根雕、泥塑等艺术精品面前,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黄坤明赞誉有加:嵊州用建设艺术小区的方式 ,为艺术大师的创作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也为培育民间工艺产业提供了土壤,这是一大创新。

    不集众木,无以成大厦。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在助推文化产业的过程中因势利导,做好了“聚合”这一课题。

    上世纪末,民营剧团的兴起,为低迷的戏曲演出市场带来了一丝亮色。民间的创造,很快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市委、市政府的扶持政策也随之跟进:税收返还;每年对民营剧团进行评比奖励;为草根演员评定职称等等。好风凭借力,助我上青天。政府放水养鱼,给了民营剧团进一步灿烂起来的理由。在经济形势走低的2008年,民营剧团仍然创造了8000多万元演出收入的业绩,比2006年增收1800多万元。在新的市场需求面前,传统文化又一次表现出了它的生命力,嵊州民营剧团也因此名扬全国。

    也许正是民营剧团的风生水起,开启了我市文化产业向纵深拓展的思路,也为市委、市政府进一步的产业谋划提供了经验。

    资源集聚的有效谋划

    2005年,嵊州文化产业迎来了从散到集、从无序到有序的里程碑式的转折之年。当年11月,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占地40亩的原竹编厂厂址,由政府投入创办成艺术村,将散落在民间的传统工艺美术大师们集中起来。自此,那些游离于大众视野之外,在各自的创作空间中默默耕耘的大师们,第一次拥有了宽敞幽静的工作场所和良好的交流展示平台。为了更好地管理与经营文化产业,2006年8月,市文化产业促进会成立并开始运作。从散落乡野到纳入体系,文化事业进入了自发到自觉的过渡时期,同时,伴随着一系列体制的健全和机构运作,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路径,也同时纲举目张。

    知名度,是任何一个产业拓展市场的必备条件。从2006年开始,市委宣传部和市文化产业促进会以艺术村为单位,组团带领大师们转战全国,三年来在北京、杭州、深圳等各大城市参展20多次,向全国文化界展示民间工艺的“嵊州面孔”。与此同时,市委、市政府还以艺术村为基地,举办了2005中国嵊州“根雕与市场”论坛、2008剡溪雅聚、嵊州艺术村旅游推介会、2008中国根雕艺术论坛暨根雕艺术精品展等活动,邀请国内的著名专家、学者和同行来嵊,一方面为嵊州的民间工艺产业发展寻求更多的支持力量,另一方面也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宣传推介了嵊州民间工艺。在国内的频频亮相,很快让嵊州民间工艺尤其是根雕艺术在文化界奠定了地位。在省内文化界,只要有重要展会,嵊州艺术村都是不可缺少的角色。

  “我市虽然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工艺企业普遍存在着低小散的现象,缺少龙头企业,更缺乏真正属于自己的文化知名品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何国英对于文化产业发展,有着明晰的思路:要想真正在全国乃至世界民间工艺领域里拥有一席之地,首先必须打出叫得响的品牌。因此,几年来,我市一方面通过加强对精品创作生产的规划管理,大力鼓励和支持民间工艺从业人员创优创强,努力争取行业话语权;另一方面,统一以艺术村的名义进行品牌宣传,如由艺术村出面与中国进出口总公司等著名企业签订长期合作的协议等等。3年来,艺术村已经迎来了20多万位中外宾客,尤其是今年以来几乎每月都有数十万元的订单现场签订。“有的客户本来是专门来买根雕的,看了之后,又采购其他艺术品的现象也很常见。”艺术村管理服务中心主任竺荣介绍说,在这里,资源共享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体现,有力地带动了民间工艺产品的整体销售。像艺术村的常客台商王树文,原来就是慕竹编之名而来,继而又转向根雕经营的。 

  产业发展的政策指向

  艺术村从创办到逐步成熟,是我市在文化产业促进举措上的手笔之一。2004年以来,构建嵊州文化产业活力迸发的生动局面,一直是市委、市政府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5年间,我市相继出台了“全市文化建设发展规划”、“加快文化建设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等政策,为文化产业和事业的发展设定目标,指明方向。之后,“关于进一步加强越乡文化名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文化促进民办民营文化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等一系列措施,从资金扶持、人才培育以及引进民间资本和优秀人才等各方面,都进行了实实在在的激励。从民间到官方,一场新兴产业的拓展之战,在剡溪之畔打响。

  据2008年的统计数字,目前全市文化产业包括创意产业和文化市场总值约4.5亿元,占2008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2—3%。与周边的义乌、东阳等地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支柱产业相比,我们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让千百年来保持坚强生命力的传统文化向产业化大步迈进,让文化产业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强有力的新经济力量,仍然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智慧与汗水。

  相关文章
编辑:李航程
分享到: 转播到浙江微博 浙江微博 转播到新华微博新华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嵊州新闻网”或电头为“嵊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嵊州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嵊州新闻网”,并保留“嵊州新闻网”的电头。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来说两句:(留言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昵称: 输入答案:
>>文化生活
我市新增4名省级非遗传承人
若无娇嫩双唇 口红再多又有何用?
羽绒服不再遭受人们的嫌弃了 为什么?
东风本田“机油门”激怒车主
宝马8系旗舰官图首次发布 有望亮相车展
翻拍剧别只消费情怀,价值观要与时俱进
《移动迷宫3》科幻动作三部曲终结篇上映
我要投稿
新闻总机:0575-83111111
新闻热线:0575-83119666(编辑部)
        0575-83119777(记者部)
武哥热线:0575-83887000
推荐阅读
互动专区
视频新闻
1月29日嵊州电视新闻
1月28日嵊州电视新闻
1月27日嵊州电视新闻
1月26日嵊州电视新闻
1月29日帮忙三人行
1月26日帮忙三人行
1月25日帮忙三人行
1月24日帮忙三人行
· 【专题】聚焦2018浙江省两会
· 【专题】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 【专题】聚焦2018·嵊州两会
· 【专题】全力打好“八大战役”
· 【专题】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 [专题]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进行时
· 喜迎十九大 砥砺奋进 勇立潮头
· 【专题】“嵊州文创”人物专栏
· 第三届嵊州创客、创新项目大赛
· 打造剡城"红立方"引领文明新风尚
· 创全国文明城市 我们在行动
· [专题]公益救生杆 为市民安全护航
· 创食品安全城市 享健康安全饮食
· 专题:深化五水共治 剿灭劣Ⅴ类水
· 聚焦2017·嵊州两会
· 撸起袖子加油干·2017全国两会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