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嵊州新闻网 作者:史华东 尹畅晨 2009年09月01日19:58:26 |
|
|
时间:1966年10月
核心事件:南山水库建成发电
新中国成立后,为响应毛主席“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号召,择山峡广建水库。1952年冬,新市乡江夏村里水库动工,次年春建成,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嵊县兴建的第一座小型水库。1958年—1960年,在“建库如建仓,积水如积粮”的口号鼓舞下,全县掀起兴修水利高潮。嵊县最大的水库——南山水库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动工的。
1958年初,宁波专署水利局完成南山水库的初步设计。该年6月12日,县里成立南山水库建设委员会,由当时的县长任主任。6月15日正式破土动工。
从全县各地调派的民工打着被铺、拿着工具来到水库工地。这些建造水库的劳动力,一律都是按各区、乡劳动力总数进行任务分摊而来的正劳力。1.17万工地民工随即投入劳动,开始清理大坝基础、挖岩基。
为了加强管理,水库工地成立了党委、工程指挥部,以大公社(区)为单位,成立兵团,做到组织军事化、生活集体化、行动战斗化。
1959年12月12日开始堵口,中共嵊县二届二次代表大会移至南山水库召开,400多名代表参加堵口典礼,并上工地劳动。1960年3月底堵口完成。
1960年4月,工地组织全面抢高大坝,为了抢进度,保证安全度汛,当时采用日夜轮班上工法,民工增加到2.4万人。工地制订了“三包六定一奖”办法,三包即包土方、包道路、包工具;六定是定泥塘、定路线、定工具、定土方、定质量、定人员;一奖是十天小结,一月大评,优胜者获奖。工地还成立竞赛评比委员会,劳动竞赛搞得热火朝天。
当时大家对建设社会主义的干劲很足,筑坝的土石方主要靠肩挑,许多人都顾不得擦把汗,挑起石头就往坝上跑。“只要能早日建成水库,我累一点算什么。”这就是当时民工的想法。坝上坝下人山人海,肩挑手拉的运土队伍形似几十条“长龙”。从寨岭头到董家十多里工地,灯火通明,夜如白昼,机器声、车轮声、打夯声、放炮声一片喧腾。
随着大坝的升高,人工肩挑上坝日渐困难,工地指挥部着手制造多种上坝机械运土工具。当时制造了胶带卷扬机21台,土制卷扬机2台,斗式上坝机2台,电梯上坝机、地道上坝机、飞轮卷扬机、人踏上坝机各1台投入施工,并配备23台计184匹马力和1台30匹马力柴油机作动力运土。同时,建有5处发电厂,安装7台计202匹马力柴油发电机为工地照明。
1960年9月,南山水库水库初具规模,大坝筑高至55米,开始蓄水受益。
1965年10月动工兴建电站,由浙江省水电设计院按坝高55米设计,装机1250千瓦和200千瓦各1台。1966年10月1日,初装200千瓦机组发电,向国庆17周年献礼。到1967年4月,1250千瓦机组投产发电,成为当时最大的水电站。7月起向县棉纺织厂和长乐镇供电,并送高压电到城关雅良变电所。
南山水库1968年3月续建,1982年春全部竣工。坝高72米,为全省最高土坝,坝顶长238.5米,宽6.5米,集雨面积109.8平方公里,总库容1.05亿立方米,灌溉农田8.9万亩,为全县第一座可供多年调节的大型水库。
随着水库大坝的续建升高,南山水库电站进行了扩容。到1977年,总装机规模达到3750千瓦。
|
|
|
|
|
|
|
|
|
新闻总机:0575-83111111 |
新闻热线:0575-83119666(编辑部) |
0575-83119777(记者部) |
武哥热线:0575-8388700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