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伏枥 “双鸟”高翔
|
既有一名企业家的雄韬伟略,又有一位年长者的语重心长,和双鸟集团董事长张文忠虽然访谈时间很短,但一股敬佩之情却在记者心头油然而生。从1984年靠几百元起步的小五金作坊,现在拥有三家控股子公司、销售收入达到1.8亿元的国内规模最大起重机制造企业,25年的创业历程,仿佛都写在张文忠布满沧桑的脸上。
艰辛创业之路:矢志不渝 不断超越
“年轻人不要总想着过安逸的生活,要敢于在艰苦的环境中锤炼人生。”花甲之年的张文忠总是这样谆谆教导身边的年轻人。此话听者有益,说者更是意味深长。
随着张文忠的思绪,我们努力寻找他过去的点点滴滴。高中毕业后,为了维持家庭生计,张文忠拎起板斧,挑起行当,毅然投靠“鲁班”门下,开始了他的江湖闯荡生涯。1984年,靠着卖结婚用床所得的100多元流动资金,张文忠与几位亲友合资搞起了一个小五金作坊,在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中编织起自己的创业梦想。经过近10年时间的辛苦劳作,小五金作坊终于脱胎换骨,升级成为嵊县起重机械厂。1993年,张文忠又创办起了动力机械厂,公司开始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25年的创业历程,有许多艰难险阻,但在张文忠的词典里没有“退缩”二字。1997年,正当张文忠的公司渐有起色之际,一件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了:一直给张文忠供应链条的厂商突然终止了链条供应,而链条作为生产起重葫芦的核心配件,没有它张文忠的葫芦就没法做成,而当时双鸟根本不具备自己生产链条的条件。“那真是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回忆起当初面临的困境,张文忠如今还心有余悸。为了再次寻找供应链条的新厂商,张文忠只好四处奔波,八方求援。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当进退两难之际,张文忠得到一个令公司上下为之振奋的好消息:上海有一家合资企业宣告破产,急需转让一套德国产的链条生产设备!获此信息后,张文忠立即赶赴上海洽谈。由于购置这套设备需要170万元,那时的张文忠全部家产也只有50多万元,但张文忠的信念很坚定。最后张文忠还是顺利地买进了这套设备,一场生死考验就这样熬了过来。在张文忠的记忆里,像这样的艰难险阻还很多,正是凭借这种矢志不渝、不断超越的韧劲,双鸟每次都能逢凶化吉。
走进如今的双鸟集团总部,200多亩新厂区建设方兴未艾,一座座现代化厂房正拔地而起,张文忠亲笔题写的“双鸟集团”四个大字熠熠生辉。作为一家专业从事设计制造钢丝绳电动葫芦、环链电动葫芦、手拉葫芦、手扳葫芦、高强度吊索具及锚链的集团公司,双鸟集团现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起重机制造企业,控股企业包括浙江双鸟机械有限公司、浙江双鸟数码机床有限公司和浙江双鸟锚链有限公司。
应对危机之道:做好主业 大胆转型
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双鸟集团今年的发展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对此,张文忠认为:“双鸟要在金融危机下实现转型,首先要走的路就是延长产业链。”为此,双鸟集团从抓结构调整入手,积极向船用锚链、数控机床等行业挺进,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今年初,国家陆续出台了钢铁、汽车、船舶等十大产业的振兴规划。以手动葫芦起家的双鸟集团,早就看到了造船业的良好发展前景,并积极与锚链产业关联度较高的外地强势企业进行“技术嫁接”和“资本联姻”,成立了浙江双鸟锚链有限公司。如今,双鸟锚链已经悄然成为国内较大的锚链生产企业之一,双鸟集团也在金融危机中成功地实现了扩张和升级。
在获得国内市场准入后,双鸟锚链先后获得美国ABS、挪威DNV、日本NK等世界主要船级社的认可,取得了进军国际市场的通行证。眼下锚链产品供不应求,订单已经排到今年年底,1—6月份,双鸟锚链的产量达到了2000多吨,产值达到了近2000万元。
虽然锚链生产已经成为双鸟集团新的经济增长点,但对机械行业“情有独钟”的张文忠并没有忘记自己的“老本行”——起重葫芦。张文忠告诉记者,双鸟集团计划投资4000万元,正在建设年产2.3万台高性能环链电动葫芦及700万米高强度起重圆环链项目,今年实际完成投资5000多万元。目前,4万平方米的厂房及附属设施建设已完成。
除稳固起重葫芦产业、涉足船用锚链产业外,张文忠还于2007年创办了浙江双鸟数码机床有限公司,专业生产制造数控高精度机床,去年机床销售达1500万元。张文忠告诉记者,起重葫芦、数控机床、船用锚链,实现“双鸟”再次腾飞的“三驾马车”已经就位,下一步关键是如何让这“三驾马车”快速地“跑”起来,拉动“双鸟”展翅高翔,“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我们争取通过3年时间的努力,集团能达到5个亿的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