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嵊州新闻网 作者:尹畅晨 史华东 裘冬梅 2009年09月08日11:27:30 |
|
|
时间:1968年
核心事件:马传进等研制出珠茶成形炒干机
马传进(右二)和他的珠茶成形炒干机
马传进的故事,充满励志的色彩,就像前些年看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做人,要为人民作一点贡献。”这是马传进的朴素信念。
就是这个朴素的信念,促使他在1968年那个动乱的年代里,充耳不闻窗外事,潜心研制成功珠茶成形炒干机,为嵊县后来摘取中国茶叶之乡的桂冠立下了汗马功劳。
马传进出生于1928年,15岁时,父亲因病去世,从此他便挑起了生活的重担,种田、采茶、炒茶,什么来钱就做什么。此后,他又经历了丧妻之痛。在命运之神接二连三的打击下,马传进没有消沉。
采茶时节,也是茶农最辛苦的时候。千百年来,茶农炒制茶叶,靠的是一双手、一口锅,贴着锅炒茶,一不小心,手就被烫起泡。看似小小的一包茶叶,却饱含着茶农的辛酸:“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六月制干茶。”“茶季到,无老小,起早摸黑累断腰。”
更令人酸楚的是,茶农们站10个小时,却还炒不了几斤茶叶。制茶产量的低下,让马传进在岁月的推移中,逐渐在心底立下了一个誓言:要利用水力实现制茶的全程机械化。
当时正值新中国成立之初,满目疮痍,百废俱兴,全国上下兴起了建设热潮,马传进被调入家乡的小水电站工作。经过6个多月研制,他成功制作出利用水力杀青、揉捻的木质模型。1952年10月,这个模型送省农业展览馆展出,登上了大雅之堂。但当时由于条件有限,他利用水力杀青、揉捻的愿望一直没实现。
直到1958年春,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这种木质“炒茶机”在春茶时节投入生产使用。1959年,马传进调入嵊县北山电厂当技工,他设想用机械代替手工炒茶,经过半年多的努力,铁木结构样机试制出来了。但实验操作后,所制珠茶的圆紧度远远不及手工制作水平。此后,他又经过5年多的试制,还是达不到要求。于是,他向那些手工制茶的师傅请教,走访了数十家制茶厂。1964年4月,在一次试验茶机时,马传进的衣服被减速轴卷入,整个人被击倒了,腹腔大出血,失去知觉,生命垂危,被送到医院抢救。
危险期一过,马传进提前出院,继续进行茶机试验,终于探索出珠茶成形的规律,经千百次实践,炒干机终于研制成功了。1968年,由省特产公司主持定型命名为“工农型珠茶炒干机”,在全国珠茶产区普遍推广。其事迹载入《中国当代发明家大辞典》,马传进也被称为“中国茶机之父”。
1984年6月,马传进的珠茶成形炒干机获国家科技发明四等奖,还专门去北京领了奖。
珠茶成形炒干机在全国推广
|
|
|
|
|
|
|
|
|
新闻总机:0575-83111111 |
新闻热线:0575-83119666(编辑部) |
0575-83119777(记者部) |
武哥热线:0575-8388700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