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传,北宋乾德年间(公元963年),金庭镇灵鹅村举办石鼓庙会,有人踩高跷结对而行,穿行于人群之间,以此而推,高跷在嵊已有1000多年历史。时至晚清,灵鹅村男女老幼参与踩高跷已蔚然成风,村民自发组织高桥会,置有高跷会田,使高跷活动有一定的经济支撑,因此活动普及并日趋规范,表演艺术不断提高。在十王殿庙会,有一支泥瓦匠、木匠、茅屋匠等手工业匠人组成的高跷队,能踩着1.2米高的高跷演出“哑子背疯婆”、“发流星”、“抛菜瓶”、“天上八仙”等节目,并配有杂技般的高难度动作。
辛亥革命时期,灵鹅村革命志士竺绍康,替灵鹅村高跷会命名为“步云会”,并利用“步云会”“招兵买马”,发展壮大号称万人的“平洋党”进步组织,为辛亥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
随着嵊州女子越剧的发展,给高跷这一民间表演艺术注入活力。著名越剧十姐妹之一的竺水招,是金庭灵鹅村人,她将踩高跷的人,打扮成《梁祝》、《西厢记》等剧中人物,并表演戏剧动作,使高跷活动,更让人喜闻乐见。
金庭镇灵鹅村的高跷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又重新活跃,并以其特有的内涵和风采吸引世人眼球。灵鹅高跷队,行在最前面的是一面10多米高的蜈蚣形状会旗,由一名踩高脚的队员擎旗领队;接着有10来人组成的民乐队,民乐队演奏的是节奏明快,欢悦的民乐曲。后面是高跷队员,他们脚下踩的是高跷,最高1.8米;最低的50厘米。人人身上穿戴各种民族服饰。队形表演主要有方阵、龙阵、圆阵、雁阵等;行进表演主要有“大雁横飞”、“金鸡独立”、“猛虎跳涧”、“铁腿扫地”等。文艺表演时亦有穿戴戏剧服装,扮演剧中人物的。演出节目主要有《喜洋洋》、《济公》、《包公》、《西厢记》、《梁祝》等。
近年来,灵鹅高跷队经常应邀四出展演,已成为金庭镇一张文化品牌。1991年参加绍兴市黄酒节展演获“表演纪念奖”;1992年2月,获市文艺会演“百花奖”;1996年以来,连获绍兴市第二届文艺节二等奖。绍兴市“民间艺术节金奖”等;1993年10月在杭州“金秋西湖”游园活动中,作了一个月的商业表演。1999年绍兴市“迎澳门回归”获表演金奖。参加浙江省第三届广场文化节演出获金奖。2001年,金庭镇被命名为“浙江民间艺术之乡”。浙江电影制片厂于1993年12月摄有金庭高跷表演艺术拷贝;浙江电视台、绍兴电视台均有金庭高跷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