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嵊州新闻网 作者:记者 朱莉新 2009年09月22日18:28:31 |
|
|
编者按:金秋时节,共和国将迎来六十华诞。新中国成立60年来,嵊州的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行各业的发展取得了石破天惊的成绩。今日起,本报推出“辉煌60周年成就报道”系列,敬请关注。
年产3亿条,产值100亿元,7万人从业,生产企业 1308家,这一组数据,是嵊州领带产业如今的规模。站在“中国领带名城”、“21世纪国际性领带都市”和全球最大领带生产基地的高度回望,25年前城隍山上那一家在仓库改建的厂房中运转的小小合资企业常常令人浮想联翩,因为这个产业的每一份成就,都由此发源。
与浙江的很多产业集群一样,领带会在嵊州萌芽,也许是一种偶然。但是,回溯25年来这一产业的茁壮成长的变身轨迹,探究一个又一个决定产业去向的节点,我们却必须认同,它能造就今天的高度,是必然的。
高金成(嵊州新梦天娇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 “佳友”第一任总经理):
浙江做领带最早在德清,但后来那边的企业很多倒闭了,“佳友”却一枝独秀。原因在于,我们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经营了它。
嵊州并不是浙江最早生产领带的地方。1984年之前,德清的真丝领带产业已经十分有名了。佳友成立之初,我们也去考察过。那边的领带产量已经颇具规模,但产品还是比较单一,都是真丝印花领带,而且很容易起皱。而当时卢陆先生从香港提供的领带多是色织面料。相比而言,无论是手感还是质量,都要比德清的领带好。佳友开业当天,我们邀请了很多省里的行政和行业领导来参加,省纺织品公司的负责人一看到我们的领带,就非常认可,当场就和我们签下了1985年全年的销售合同。
省纺织品公司的一纸合同,意味着佳友不需要为销售发愁,这让我们很兴奋。但好景不长。1985年,第一次宏观调控开始了。银根紧缩很快传导到市场层面:产品是要的,但货款付不出来了。几个月后,省纺织品公司给了我们两个选择:一,中止合同,领带不收购了;二,领带继续收购,但货款要欠着。佳友是一家小企业,这两个选择,都是死路。经过再三考虑,我们决定,自己想办法寻找销售渠道。
第一个动作是招聘供销员。公司制定了一套奖励政策,对供销员按照业绩发给奖金。这在当时国营和集体企业一统天下的情况下,属于第一次吃螃蟹,也大大激发了销售人员的积极性。佳友很快就组织起了一支供销队伍,拉开了嵊州领带供销大军转战全国各地商场的序幕。
第二个动作考察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我们曾多次对市场需求进行调查,尤其是北京的一些部委,去征求他们的意见。当时国家正值改革开放之初,打领带的大多是国家涉外部门的工作人员,他们大多比较稳重内敛,而卢陆先生从香港提供的领带花样大多比较花哨,色彩也相对鲜艳,不太适合国内市场。考察回来后,我们按照市场反馈,设计了第一个花样:深色为底,配上小方格与白点。这个朴素庄重的花样,上市后供不应求。
就这样,凭着自己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这一年,佳友在严酷的大形势下,实现利润16万元。这在当时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轰动全县。而与之相反的是,宏观调控影响加剧之后,早于我市发展起来的德清领带业,几乎在一夜之间,倒闭了100多家企业。
佳友的成功,让卢陆先生深感振奋,并且很快在嵊籍港商中间掀起了一场回家乡投资办厂的热潮,威特、新士美等合资企业应运而生。三年之后,私营经济开始兴起,一批佳友的业务骨干自立门户,加上民间投资的注入,好运来等私营企业也随之涌现。汹涌澎湃的创富渴望,迅速推动嵊州领带产业进入了大规模扩张的前夜。
周进贤(原市场发展总公司总经理助理):
领带城的建设是市委、市政府扶持领带行业发展的第一着高招,正好迎合了当时领带产业发展的客观需求,在领带产业做大做强的路上,有力地推了一把。
1995年4月,中国领带城正名。当时领带城内已经有领带摊位近200家。而领带城真正的建设与培育,从1993年就开始了。当时领带产业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期,雅士林、好运来、巴贝等一批大企业已经形成,中小企业也数不胜数,嵊州领带遍布全国各地商场和批发市场。
县委、县政府1994年明确提出建立专业领带批发市场这一思路,并从工商部门挑选精兵强将,组建市场发展公司。为了把市场办好,当年我们采取了各种各样的办法,印象最深的,还是市场经营管理人员外出招商的经历。当时,我们对管理人员按地域进行了分工,分头前往各地招商。我当年分到的是湖南、云南、贵州这一片地方。每到一个市场,我们直奔领带摊位,分发宣传资料,邀请他们来领带城看看。有一次我完成株洲的市场宣传任务后,正在去贵州的路上,株洲的一个经营户给我打来电话,说他已经在嵊州了。这说明这种招商的方式,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辛勤付出,嵊州散落在全国各地的领带经营户,包括在义乌市场的都撤回了领带城。
领带专业市场,在国内还是独一家,1995年之后,市场的人气越来越旺,来自全国各地的批发商云集嵊州。除了在外面设摊的经营户外,全市各家领带企业,都纷纷入驻领带城。领带城月交易量突破1400万条,摊位租金也一度创出24万元的天价。嵊州领带产业基于市场这个龙头,打响了在全国的知名度。
中国领带城对领带产业的另一个深远的影响是,它也培育了一大批新兴企业。因为家门口的市场,给嗅觉敏锐者带来了创业机会,都绅、超帅、摩登、大九星、丹鲁伊、运通年等企业,都是依托市场创办并且发展壮大。
市场的茁壮发展,也为领带产业的集聚与提升打下了基础。因为在同一个市场中,更优的质量和更新的花型,总是最吸引客商的,先行一步的企业在完成原始积累后,开始走上质量提升之路。一场以大规模进口剑杆织机为标志的装备革命全面拉开。嵊州领带产业脱胎换骨之旅起步。
刘小平(原中国服装协会服饰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
行业协会从规范市场行为为起点,以扩大知名度、促进产业提升为目标,为嵊州领带行业赢得在全国服装服饰行业内的话语权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领带城的生意越做越大,恶性竞争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现象一再出现。有一天当时的市场发展公司总经理楼永苏把我叫了去:“你们把市场里的劣质领带全部清理掉。”
“可以。但是你必须得拿出一个判断它劣质与否的依据。”
“那你们自己想办法。”
“没办法。除非成立一个行业组织,由它来制订质量标准。”
应该说,成立协会这个设想,在当时也是比较超前的,经过多方努力,1996年,协会还是成立了,40家企业成为第一批会员。为了推进行业自律,树立起质量竞争意识,协会发挥的第一步作用,就是评选出了8只嵊州领带品牌,并且推荐参与绍兴市著名商标的评选,可以说,这一动作,唤起了领带企业群体的品牌意识。
成功迈出第一步之后,1997年,协会与市质监局起草并制定了《领带》标准,督促全市领带企业实施有标生产。同时,协会还开始以自己的渠道,为嵊州领带产业争取在全国行业内的地位。两年内,我们从杭州到北京,拜访了浙江丝绸工学院、中国服装协会等高校与行业内的专家、行家。当年12月,协会与市场发展总公司共同发起筹办了嵊州领带产业发展研讨会。就在这次研讨会上,协会多方邀请而来的专家行家,为嵊州领带发展号脉,提出了领带产业转型升级的设想,并确定了撬动嵊州领带发展的重大举措——举办中国领带节。
1998年12月,第一届领带节隆重开幕。在这次意义深远影响巨大的节会上,嵊州领带产业的规模与实力,一举征服了来自国内外纺织服装界的领导、专家与客商。中国纺织服装界的重量级人物——中国服装协会理事长蒋衡杰赞叹说: “嵊州领带产业了不得!”也是在这次节会上,中国服装协会服饰专业委员会成立,并在我市设立办公室。嵊州领带产业要成立全国性组织的目标得以实现。
次年,中国服装协会在温州召开会员代表大会,意犹未尽的蒋会长在会上向全国服装界再次盛赞嵊州领带。至此,嵊州领带在国内服装界的地位确立。
1998年至2000年,嵊州领带行业名利双收,全面进入了爆炸性扩张阶段。到2000年,嵊州领带已经达到了全国总量的80%。更重要的是,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都开始站在全国性产业集群的高度,思考发展,谋划未来,并且确立起了构建21世纪国际性领带都市的战略框架。
|
|
|
|
|
|
|
|
|
新闻总机:0575-83111111 |
新闻热线:0575-83119666(编辑部) |
0575-83119777(记者部) |
武哥热线:0575-8388700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