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嵊州新闻网 作者:文/朱军良 绘图/宓风光 2009年09月24日17:32:51 |
|
|
参加世界和平理事会特别会议时,听取代表发言。
不屈不淫扬正气,独树孤军捍真理
解放后,经过广泛的调查和深入的思考,马寅初敏锐地觉察到中国人口众多所存在的隐患,于是写出了《新人口论》,提倡计划生育。由于“人多力量大的”口号在当时深入人心,马寅初的提倡虽具前瞻性,却不合时宜。
在当时的“理论权威”康生的策划、鼓动下,各大报刊发文狠批马寅初的《新人口论》。一天,女儿为马寅初整理资料,对他说:“爸爸,批判你的文章多达200多篇啊!”马寅初答道:“1930年,德国出版了一本批判相对论的书,书名为《100位教授出面证明爱因斯坦错了》。有人将这一消息告诉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却无动于衷。当那人追问爱因斯坦如何应对时,爱因斯坦才说,‘干嘛要100多人?只要一个人能够证明我真的错了,就够了’!”
在那样严峻的形势下,坚持真理、维护学术的尊严,是要付出沉重代价的,对此马寅初已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他在文章里表明了态度:“我虽年近80,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枪匹马,出来应战,直至战死为止,决不向专以力压服、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们投降!”
因为坚持真理,拒绝检讨,马寅初最终被撤销了一切职务。位卑未敢忘忧国,成为布衣的他依然牵挂国家大事,仍然坚持说真话。
于细微处见精神,历经风雨终见彩虹
马老母亲的墓在仙岩镇王舍(现为王树村),平时他托保姆的亲戚王其中管理,王其中的女儿王雪芬经常抽空到墓前打扫,马寅初每次回来扫墓都要拜望王家。1961年7月,马寅初回乡为母亲扫墓。在出发前马老特地为正在嵊县中学读高一的王雪芬买了一幅织锦画,结果到了王家却怎么也找不到了。马老再三自责:“真是老糊涂了,实在抱歉。”他猜测在杭州停留时可能遗忘在杭州了,结果到杭州仍找不到。次日,老人立即给王雪芬写信:“雪芬同志,前日在王舍扫墓,承令尊大人和先生热情招待,感何可言?而我粗心大意,竟将赠先生区区薄礼留在北京,殊属失礼。还请格外原谅,回北京当快邮织锦奉。”一回北京,马寅初马上将织锦寄给王雪芬,同时又亲笔写了一封信:“雪芬同志:七月底由京南下时竟将送你的区区薄礼留在家中,实在过于粗心,请你格外原谅。我们已于昨晚回京,特将物检出,加封奉上。余言不尽,顺致敬礼。”
马寅初是一位著名学者,可谓学界泰斗,居然对一个中学生尊称先生,居然为遗忘了一件礼物而再三自责,不但返京后立即快邮寄上,还两次写信请求“格外原谅”,足见一个大学者对小人物的尊重。
王雪芬接到信后心情万分激动,经常对人讲:“于细微处见精神,马老就是这样教我怎样做人,怎样对待人。”这两封珍贵的来信经历了无数风雨,仍旧作为一件重要文物被王雪芬珍藏着。
1979年,马寅初的问题终于得到彻底平反。中央肯定了他的“新人口论”和综合平衡的经济理论,推翻了强加在他头上的一切诬蔑不实之词,恢复了他的职务和名誉。
1979年马寅初任北京大学名誉校长,1980年增选为全国五届人大常委会常委,并任中国人口学会名誉会长。1981年,中央还为马老举行了百岁寿辰的庆贺活动。
1982年5月10日,马寅初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
|
1952年,任北京大学校长时的照片。
1980年,在北京家中。
|
|
|
|
|
|
|
|
|
新闻总机:0575-83111111 |
新闻热线:0575-83119666(编辑部) |
0575-83119777(记者部) |
武哥热线:0575-8388700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