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嵊州新闻网 作者:裘冬梅 尹畅晨 2009年09月28日17:29:54 |
|
|
时间:1978年
核心事件:嵊县丝织厂创建
踩着厚厚的法国梧桐叶来到嵊县丝织厂,厂房虽在,但早已没有纺织女工轻盈的身影和轰隆隆的织机声。
嵊县丝织厂创建于1978年。刚创建之初,北直街拖到北岗亭那边就断了尾,北岗亭过来就没有街,只有一条泥埂路。那时,丝织厂四周全是稻田和菜地,可以听取蛙声一片;那时,第一批进丝织厂的纺织女工就是最让人艳羡的工人,她们骄傲得像上帝的宠儿。
现在,走在这样颓败的厂区里,却无法想见当时的热闹场面。宽敞的办公室里,还守着两位丝织厂的老同志。听我们说明采访来意后,他们立即替我们寻找当年的老照片,还请来1978年第一批进厂的女工章幼君为我们讲述那年旧事。
1978年,县里打算筹建丝织厂,初定招收100名女工,章幼君是其中的一个。当时,厂里有规定,凡招收的女工必须是25岁以下的、未婚的、有过两年农村劳动经验的知识青年。章幼君22岁,下放开元镇已经有两个半年头,在两个半年头的时光里,她的工作态度以及出勤率得到了知青干部的首肯,就这样,幸运的章幼君很快来到县城,成为一位丝织厂的女工。
厂里统一分发白色的工作服、工作帽、袖套等,章幼君她们每天穿着清一色的工作服,整整齐齐地站在崭新的机器前,心里别提有多美了,况且,每个月还有洗衣粉、肥皂和纸巾可以分,当工人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那时,丝织厂是所有姑娘梦想的天堂,有些分配在供销社、医院和自来水厂的女工,都想方设法往丝织厂调。”没过多久,这些曾经在农村干过农活,被太阳晒得脸庞发黑的姑娘们又重新变得白里透红了。
不过,当时丝织厂比较偏远,属于城郊接合地带,所以姑娘们并没有在城里上班的感觉。最要命的是下雨天,因为厂区周围都是泥埂路,雨一下,路面又粘又滑,姑娘们即使从寝室到车间的一段路,也需要男同志临时拿一些砖块来垫。这时大家上下班,都得小心翼翼地走,要不然,摔跤是很平常的事情。
丝织厂每年都招工,她们也渐渐成熟起来,做了新来女工的师傅。学徒工多的时候,章幼君一个人带了3个徒弟。后来,丝织厂越来越辉煌,人最多的时候,车间有六七个,职工有1200人之多。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丝织厂才慢慢地走下坡路。后来的后来,职工越来越少,机器越来越少,直到最后再也听不到织机声了。
章幼君是去年退休的,退休前她一直在管传达室。传达室其实也不要管,反正也没有出入的员工,只是空下来的时候,她会沿着厂区上上下下地走一趟。
“不过,也用不着伤感,一个丝织厂倒下了,千百个嵊州的领带企业站了起来。嵊州的每个领带企业,都有大量的丝织厂下岗工人在做管理人员。”两位办公室的老同志说得好,丝织厂的衰败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嵊州领带业的发展。
|
|
|
|
|
|
|
|
|
新闻总机:0575-83111111 |
新闻热线:0575-83119666(编辑部) |
0575-83119777(记者部) |
武哥热线:0575-8388700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