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新闻频道 | 今日嵊州 | 乡镇网闻 | 嵊州专题 | 嵊州论坛 | 外媒看嵊 | 视频在线 | 国际国内 | 政务频道 | 文化频道 | 生活频道 |
综合新闻 -- 今日嵊州 -- 乡镇网闻 -- 国际国内 -- 嵊州专题 -- 视频在线
[论坛注册]  [登录]  
   嵊州新闻网 >> 专题频道 >> 纪念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专题报道 >> 忆峥嵘战斗岁月,看今朝辉煌巨变
越乡龙井 香飘天下——60年成就报道·茶叶篇
来源:嵊州新闻网 作者:记者 章炳军 2009年09月29日17:10:21 

  南方有嘉木,嵊州出好茶。嵊州茶业源于秦汉,名起盛唐。悠久的历史,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条件,赋予了嵊州茶叶丰富历史文化,以香气馥郁、滋味醇厚、经久耐泡,嵊州茶叶名扬海内外。

  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扶持下,嵊州茶叶产业走上了快速发展轨道,特别是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我市茶叶产业得到迅猛发展。2008年茶叶总产量2.26万吨,产值4.88亿元,茶叶产值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18%,山区农民收入60%—70%来自茶叶产业,茶叶产业已成为我市增加农民收入的一大特色优势产业。

  人物:应其兴(原崇仁镇茶科员、现应桂岩村党支部书记)

  时光回到二十多年前。1985年,在崇仁镇应桂岩村田地包产到户上,7.8亩良种茶园成了无人理睬的“硬骨头”。

  为此,村里连夜开会,最后确定12名村干部,加上应其兴,共13人分摊了这块茶园,才种下了7.8亩的“迎霜”良种茶苗。

  然而,此后就是这7.8亩茶园,产生的效益却让全村村民眼界大开又“后悔莫及”。应其兴说,到1987年,当时的名茶是80元1公斤,而当时最好的珠茶每担也不过300余元,这7.8亩地发展名茶赚大钱了。

  于是,全村村民抢着争着要承包良种茶茶园。为满足村民的需要,在林业部门和镇村干部们的帮助下,村里相继又引进了良种茶苗进行种植,并邀请杭州师傅进村培训名茶炒制技术。

  应桂岩村的茶叶生产从珠茶转型名茶,村民们也由此尝到了甜头。与群体品种相比,良种“迎霜”采摘期长、产量高、质量好,创出了“一亩茶,万元钱”的高效模式,成为全市茶农学习的典范。村里还建立了良种茶苗繁育基地,名茶、茶苗成了村民的两项主要收入来源。

  新闻延伸:

  应桂岩村是当时全市开展无性系良种茶改造试点的成功典型,也是各级政府重视茶叶基地建设的缩影。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茶叶产业发展,特别是2001年出台政策规定,每亩良种茶基地补贴100元,有机茶基地补贴200元,鼓励茶农大力发展无性系良种茶。

  经过20多年的努力,目前全市已建成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8.2万亩,以应桂岩为中心的5000亩省级现代茶叶示范区成为全省名茶高产高效的典型,1996年,我市成为全国著名的“茶叶之乡”,还3次被评为“浙江省茶树良种化先进县”。2008年,全市名茶产量3.5万吨,产值3.6亿元。

    人物:尹晓民(浙江华发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1994年2月,第一家茶叶民营企业——嵊县华发贸易公司正式成立,公司的创办人是尹晓民,这就是浙江华发茶业有限公司的前身。

  而后,“华发”几经变迁。抓住上世纪90年代的发展良机,“华发”第二年产品销售就实现1000万元,企业迅速发展,销售额每年翻一番。1998年,“华发”投资2000多万元,在城东南开发区征地18亩,建设厂房11000多平方米,建成8000吨的出口茶叶加工生产线; 2005年落户市经济开发区,征地171亩,建成3万吨的出口绿茶生产线;2006年,出口绿茶2.6万吨,实现销售3.6亿元,其中自营出口2500万美元。绿茶出口分别占全国茶叶出口总量、总额的8%,占浙江省茶叶出口总量的15%。

  在本世纪初,“华发”开始将产业拓展到上游原料基地,借助“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形式,在全国茶叶主产区建立分厂7家,目前已在福建、江西、湖北和我省的安吉等地建立了16.2万亩茶叶基地,已直接、间接建立和联结茶叶基地16万亩,联结农户8万户。2008年企业销售额达到3.6亿元。

  从小型茶叶贸易公司,到全国茶叶生产加工出口龙头企业,并发展成全国绿茶加工能力最强的企业,在不到10年时间里,尹晓民和他的“华发”缔造了一个茶业王国的神话。尹晓民说,“华发”有今天的发展,靠的是党和政府的重视和扶持,靠的是广大千万茶农的支持,回报社会,带领广大茶农致富,这是“华发”义不容辞的责任。

  新闻延伸:

  “华发”的裂变式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嵊州茶叶产业的发展。从1999年起,市政府每年投入2000多万元扶持茶叶产业,对初制茶厂优化改造、QS认证等进行补贴,对茶叶规模企业上缴的地税按比例给予补助。

  茶叶企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全市茶叶产业的发展。全市130多家茶厂年加工出口量达到120万担,“华发”被评为全国百家优秀农业龙头企业,“大鹏”茶业以2596万元成功收购百年名牌“祁门红茶”,实现了农产品品牌经营的突破。经中国茶叶学会、农民日报社评选,市政府获得全国20个中国茶叶发展政府贡献奖之一。

  人物:詹国英(市林业局副局长)

  嵊州茶叶的品牌,其实一直伴随茶叶产业的成长。在宋代,茶叶已是进贡之佳品,清末“泉岗辉白”成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嵊州茶叶天坛牌3505特级珠茶获得国际金奖。

  为塑造一个打得响的品牌,2008年,我市成立越乡名茶协会,斥资150万元收购“越乡”商标。今年3月底,该市举行茶叶品牌建设高峰论坛暨越乡龙井品牌建设研讨会,并结束了以往茶叶品牌“诸侯割据、各自为政”的状态,“越乡”龙井正式成为嵊州名茶的集群品牌。在政府强势推动下,全市茶叶产销各个层面的品牌热被激发出来,全国各地的60多家嵊州茶叶专卖店,挂出了“越乡龙井”的牌子。打越乡龙井品牌,一时成为行业内外关注的焦点。

  在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嵊州茶叶品牌终于结出了硕果。今年6月28日,在代表全省最高档次、最高规格的第二届浙江省十大名茶评选中,越乡龙井以满票获得通过,荣膺浙江省十大名茶榜首。全市几代茶农企盼已久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嵊州茶叶产业实现了里程碑式的跨越。

  新闻延伸:

  市场竞争,品牌为王。“越乡龙井”品牌的崛起,满足了全市茶叶产业不同层面对品牌的渴望。“越乡龙井”作为政府公共品牌,有关各方运用更多智慧,最大限度发挥品牌效益。

  根据《越乡龙井品牌规划方案》,计划从2009年起每年落实专项资金2500万元,通过实施品质提升、品牌铸造、龙头带动三大工程,力争到2014年实现茶叶总产量2.5万吨,产值8亿元,其中龙井茶产量6500吨,产值7亿元,良种茶面积12.2万亩,良种化率达68%,争取把越乡龙井打造成国内著名的、有一定国际影响的茶叶品牌。

  相关文章
编辑:李航程
分享到: 转播到浙江微博 浙江微博 转播到新华微博新华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嵊州新闻网”或电头为“嵊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嵊州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嵊州新闻网”,并保留“嵊州新闻网”的电头。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来说两句:(留言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昵称: 输入答案:
>>文化生活
我市新增4名省级非遗传承人
若无娇嫩双唇 口红再多又有何用?
羽绒服不再遭受人们的嫌弃了 为什么?
东风本田“机油门”激怒车主
宝马8系旗舰官图首次发布 有望亮相车展
翻拍剧别只消费情怀,价值观要与时俱进
《移动迷宫3》科幻动作三部曲终结篇上映
我要投稿
新闻总机:0575-83111111
新闻热线:0575-83119666(编辑部)
        0575-83119777(记者部)
武哥热线:0575-83887000
推荐阅读
互动专区
视频新闻
1月29日嵊州电视新闻
1月28日嵊州电视新闻
1月27日嵊州电视新闻
1月26日嵊州电视新闻
1月29日帮忙三人行
1月26日帮忙三人行
1月25日帮忙三人行
1月24日帮忙三人行
· 【专题】聚焦2018浙江省两会
· 【专题】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 【专题】聚焦2018·嵊州两会
· 【专题】全力打好“八大战役”
· 【专题】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 [专题]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进行时
· 喜迎十九大 砥砺奋进 勇立潮头
· 【专题】“嵊州文创”人物专栏
· 第三届嵊州创客、创新项目大赛
· 打造剡城"红立方"引领文明新风尚
· 创全国文明城市 我们在行动
· [专题]公益救生杆 为市民安全护航
· 创食品安全城市 享健康安全饮食
· 专题:深化五水共治 剿灭劣Ⅴ类水
· 聚焦2017·嵊州两会
· 撸起袖子加油干·2017全国两会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