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嵊州新闻网 作者:文/吴锡英 马丽萍 裘冬梅 图/本网记者及摄影爱好者 2009年09月30日17:24:22 |
|
|
一个甲子,六十大寿,总是郑重的,于个人如斯,于国家亦然,并具有一种神圣的仪式感。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剡城的官河路上,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民间艺术踩街暨成就彩车巡展活动”,以嵊州的独特方式,欢度国庆、祝福祖国,展示成就、畅想未来!
这次民间艺术踩街活动,由720人参与演出,集12支具有越乡文化特色的表演队伍,包括鲜明民间风格的民乐吹打、舞龙舞狮、越剧梁祝队、高跷表演、哑背疯、大头荷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时代气息浓厚的铜管乐表演、腰鼓表演、木兰拳扇、秧歌表演等现代表演形式。
嵊州民间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间文艺,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如熠熠明星,璀璨夺目,在这次踩街活动中得到了充分展示。
这次活动是散落的民间演艺的一次集中大展示,是我市种文化活动的一次成果大检阅,激发了民间演艺资源的生机与活力,拾掇起散落在民间的艺术瑰宝,让市民一睹风采,这是艺人之幸,更是市民之福!
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地区的根脉,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社会和谐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深厚的越乡文化积淀,孕育了丰富的民间文化,它们犹如一颗颗珍珠洒落在剡溪两岸,散发出独特的光华。
如何深入挖掘越乡文化的内涵,在传承和创新中建设先进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成为我市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市结合“种文化”活动,在农村广播文化的种子,悉心浇灌培育,使源于民间的文化深深地扎根民间、反哺民间,并不断发芽成长,日益枝繁叶茂。
多种民间演艺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都得到了创新与发展。越剧既出精品又出人才,在全国打响了知名度;嵊州吹打形成了锣鼓与吹奏相结合的风格,还独创了民乐的吸气演奏法;黄泽的目连戏经过挖掘抢救,又重新将哑背疯、跳白神等搬上舞台;舞龙队新创了八种新动作,进一步增强了舞龙的观赏性和艺术性。以民职剧团为代表的民间演艺蓬勃发展,以根雕为代表的民间工艺打出了新的品牌,以广场文化为龙头的群众文化在普及中日益繁荣。
特别是着力培育的广场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产业文化等先进文化,使之在潜移默化中滋润越乡大地,为群众提供更加优秀的精神食粮、更加丰富的心灵滋养。既有鲜明民间风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有浓厚时代气息的现代表演形式,充分展现了嵊州浓厚的民俗风情、文明的时代风尚。
百年越剧诞生地、千年剡溪唐诗路、万年文化小黄山、中华书圣归隐处,源远流长的越乡文化,不但在绍兴乃至全省独树一帜,而且有力地彰显了嵊州的地方个性,造就了嵊州人团结、自强、拼搏、争先的精神风格。让我们一起关注,一起呵护,悉心守护这些散落在民间的明珠;让他们顽强的生命之花,在现代文明的土壤里,绽放得更加鲜艳多彩吧!
|
|
|
|
|
|
|
|
|
新闻总机:0575-83111111 |
新闻热线:0575-83119666(编辑部) |
0575-83119777(记者部) |
武哥热线:0575-8388700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