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商贸流通行业始终是最为直观和显著的表现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市的商业如凤凰涅槃,经历了从物资匮乏到物阜民丰、翻天覆地的巨变,一行行无声却有力的数据见证了发展的足迹:198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4亿元,2008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7.14亿元。1985年以来,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的比重一直高于35%。
人物:宋才兴(市供销社业务科科长)
上世纪70年代末,当时嵊县的商业还不具规模,仅有的几家国营商店规模小、商品不多,多数集中在现在的北直街及国商大厦附近的南大街、人民路、东前街上,商品也仅仅是为了满足老百姓的日常所需。当时我刚进入县供销社工作,负责农副产品一块,就说水果吧,整个县城也没有几个水果店,而且规模很小,记得相对较大的一个水果店在现在的国商附近,所卖的水果也都是一些日常水果,很多现在常见的水果,那时都买不到的,新鲜度更是比不上现在。
1986年元旦,供销社鹿山大楼开业,大楼主楼高6层,营业面积4000平方米,属于当时县城最具规模的商业综合性服务大楼。在乡镇,15个基层供销社基本形成1个厂、1个商场的经营格局。当年,县供销社商品总购进12158万元,其中农副产品收购6124万元;商品总销售14900万元,其中农业生产资料销售2971万元。这说明那时的商品还是侧重于生产、生活消费。到1991年末,全县各类商业服务机构只有514个,从业人员3187人。
1993年12月,第一家大型商场——天华购物中心开业,经营面积达4700平方米,经营商品1.8万余种。这之后,嵊州的商业开始进入逐步繁荣阶段,大型商场日渐多起来,商品越来越丰富。北直街基本形成了市区最繁华的商业街。
新闻背景:
改革开放前,我市的商贸业基本上靠计划分配,按人定量、凭票供应是当时零售经营的基本模式。改革开放以后,我市不断深化流通体制改革,突破垄断式、封闭式、行政式的流通和运营模式,建立起自由、畅通、竞争、有序的商贸业发展格局。
1986年至1992年,我市国有集体商业逐步放开搞活,先后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和以风险抵押承包为主要形式的“四放开”(经营、价格、用工、分配放开)改革,加速形成各业经商、全民经商局面。1993年和1994年,天华购物中心、国商大厦和牡丹商厦相继开业,国有集体商贸业营业场所发生巨大变化。剡溪宾馆、嵊州宾馆、国商宾馆、浙东超级大酒店、国际大酒店等一批规格较高的餐旅企业建成,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市商贸业形象。江滨市场、中国领带城、浙东农贸市场等大型市场先后建成营业,反映了市场的发展。
人物:田建钢(国商大厦董事长)
1994年9月28日,金秋时节,地处市区商业黄金地段——繁华的北直街口,一座主楼高13层的大型综合性商厦开业,这就是国商大厦,它也成为我市商贸业的一个标志性建筑。大厦主楼高13层,主要经营酒店、餐饮、娱乐等,裙楼一至三层为商场,营业面积5000平方米,经营商品品种3万余种。2004年5月1日,国商二期又全新营业,商场营业面积扩展为30000平方米。2008年,国商销售额达到4亿元。
今年,国商大厦出资1.1亿元建造城南大型商场,建成后将成为嵊新地区的一幢标志性建筑,此举也将填补我市城南生活区大型综合商业超市空白。国商城南商场营业面积达30000平方米,集聚全球品牌日用品,以超市形式满足消费者购物需求。国商城南商场计划于今年年底开业。
国商大厦在嵊州乃至在嵊新区域商业板块中都扮演着“领跑者”的角色,这是“国商人”的骄傲。但一枝独秀不是春,我们更希望看到有更多的商业巨头能够崛起在剡溪两岸,共同托起嵊州商贸业的繁荣圈。
新闻背景:
除“国商”外,宁波三江购物俱乐部等大型超市也纷纷在立足嵊州之后,不断开设分店,抢占更多的商机。而在餐饮、酒店、娱乐等服务领域,一批土生土长的企业也迅速崛起壮大,为提升全市服务业档次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目前,我市商贸业正处于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第二产业的稳步发展为商贸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去年年底通过评审的“嵊州市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及“嵊州市商业网点规划”提出,到201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总额达到100亿元,平均增长13%以上,城区人均零售商业面积达到0.8—1.0平方米;展望到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平均增长15%以上,城区人均零售商业面积达到1.2平方米。
人物:单勇强(市商业物资公司总经理)
1993年,我从市五金公司出来,创办商业物资公司时,正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阶段,刚开始时,用当时的话说,公司属“红帽子”企业,即性质还属国营,但经营方式按市场经济操作。
当时全市的个体工商户还很少,尤其像家电类的大宗消费商品,销售还是以国营企业为主。但我当时就意识到,商业格局的多样化和市场的繁荣是迟早的事。在那个特殊的阶段里,我也在尝试用“两条腿”走路,没有现成的商业操作模式可以模仿。当时相比一些小的个体商店,我无论是在规模还是在进货渠道上,都占有一定优势,而与国有商场相比,我的经营方式又相对灵活,在价格上也更具优势。记得1994年,我提出了一句“一台也可以批发”的广告语,吸引了很多市民的眼球,到现在,一些市民还记得这句话。这还引起了当时物价部门的一场讨论,就是讨论这样的广告语是否涉嫌违规操作,因为在多数人的印象中,价格就是一个固定的数字,尤其是家电类这样的商品,只有一定的数量才可以批发,一台怎么可以优惠?然而,就是通过这样的市场运作方式,我的公司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占据了嵊州家电销售业的一个位置。
短短十几年,再看看今天的商业格局,个体工商业越来越多,商品价格也越来越实惠,老百姓的选择越来越多。这是一种进步,更是一种必然。
新闻背景:
1984年,贯彻国务院《关于农村个体工商业的若干规定》,我市允许农村人口进城务工经商,发展第三产业。1994年起,我市个体私营商业发展迅速。网吧、电脑打印、歌舞厅、盲人推拿、洗足房、信息中介、鲜花店、液化气、纯净水供应等新兴行业不断涌现,各类专卖店、品牌店遍及市区各大街道。计算机的家庭普及化,带来软件服务行业兴起。生活节奏加快,促进餐饮业向快餐化发展。优胜劣汰的商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外地大型超市进驻市区,本市小型超市也纷纷登场,形成了万紫千红的局面。在城市商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市农村商业也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遍布全市各镇乡的“放心店”给农村的百姓们带来了放心、便捷的消费模式。到现在,衣食住行,各种各样的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一个商业繁荣、物阜民丰的时代真正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