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近年来,一场史无前例的新农村建设浪潮开始在我市广袤的乡村田野间兴起:曾经的土坯房被一排排新楼房所取代;泥泞难走的乡间土路告别了历史,一条条康庄道路贯通各个村落……
到目前止,全市已有省级小康示范村22个,绍兴市级小康示范村39个,嵊州市级小康示范村75个;绍兴市级环境整治示范村26个,嵊州市级环境整治示范村48个。
一纸规划管了19年
见证人物:童开华(仙岩镇西鲍村党支部书记)
西鲍村是个小村,地少人多,要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就必须做好规划。我们在1990年就筹划制订了农村发展规划,并且严格按照规划来进行农村建设,无论是普通村民还是村干部,谁家要造房子,都必须严格按照这份规划进行。这个规划还将用到2020年呢。
“山里佬!山里佬!柴枝当棉袄,葛藤当缚腰,山粉乌糯当早稻。”这是以前形容西鲍村村民生活的一句俗语。如今走进西鲍村,绿树成荫,流水潺潺,道路通畅,新房林立,一幢幢格调统一的乡村别墅沿着山坡坐落在绿荫间,西鲍村已经成了“农村经济工业化、村镇建设城市化、农民生活小康化、生态环境园林化”的一个样板村落。
谁能想到,这眼前的一切就是19年前的一纸规划确定的呢?西鲍村的农村发展规划是绍兴市最早的一份农村规划,按照规划,西鲍村被依次分为工业区、休闲区、生活区和教育区,在生活区居民的房子被规定为两层半高,房子的间距为1:1,村道则被规划为7米宽……
西鲍村几任班子严格按照规划来进行农村建设。一是无论村民钱多钱少,无论一户里人多人少,也无论是干部或群众,每户统一建房面积;二是由村统一图纸统一建造;三是拆旧建新。如果村民要建新房,必须把旧房交给村里,归村处理,并由村安排周转房。同时在建造村民新居时不允许占用耕地。
新闻背景:
从1986年起,我市开始对村庄建设进行规划。1993年起,为进一步优化村庄布局,各乡镇确定中心村,重点建设中心村,控制一般行政村,适当撤并自然村和山冈岭顶的边远山村,引导交通不便的边远贫困山村迁移下山,推行异地脱贫。1999年编制的《嵊州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1999~2020)》,确定80个中心村。
2004年前后,全市累计投入规划编制资金近1000万元,完成了城乡一体化规划、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市域村庄布点规划、11个城镇总体规划和491个中心村、小康示范村及环境整治村的村庄建设规划,实现了从市、乡镇到村庄规划的层层配套、环环相扣,最大程度地实现市政和社会公共设施等资源的共建共享。
从茅草房到别墅房
见证人物:史洛芹(仙岩镇严坑村村民)
我小时候住的是茅草屋,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每次大风刮过后,还得去砍松枝来修补屋顶。上世纪80年代初,我父亲盖起了一幢两层的泥瓦房,那时候感觉太幸福了,终于不再害怕刮风下雨了。现在严坑村整村搬迁,我们也住进了别墅,这变化真的太大了。
为配合嵊新污水处理厂建设,仙岩镇严坑村实行整村迁移,对整个村庄进行重新布局,道路路网、绿化亮化等都按小康示范村标准进行规划。严坑新村位于剡湖街道里坂村和八何洋村之间,新村占地78亩,规划农家别墅92幢,老年公寓9200平方米,公共服务中心2400平方米,并把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和村庄绿化工程一起实施。今年3月31日,在喜庆的锣鼓和爆竹声中,村民们搬进了新居。
新农村建设给全市许多农村带来大变样:道路变平整了,路灯变明亮了,公共厕所进了村,抽水马桶、盥洗设备等装潢不比城里差。在一些新规划建设的村子里,漂亮的楼房排列整齐,家家门前都有小花园,家中有电话,有电视,能上网,农民们享受着现代化的生活。有村民告诉记者,由于居住环境的改善,许多在城里买房的村民都经常回老家住了。
新闻背景:
1996年起,我市推行“富民强村”工程,确定张家村、西鲍村、禹溪村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新农村的形象目标为“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环境优化、家庭美化”。
2003年起,结合全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市委、市政府对全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小康新农村建设作了总体规划,出台一系列政策,选出经济基础较好的20个村作为首批小康示范村,并根据每个村不同的实际情况,对示范村的具体建设采取“拆旧建新、推陈出新、洗心革面、辞旧迎新”等不同的方法,农村环卫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农村道路、千库保安、清水河道和农村电气化、信息化等工程顺利推进。
软件新农村渐显轮廓
见证人物:张奠昌(崇仁镇张家村党总支书记)
我村公共服务中心建成开放以后,年轻人在这里唱唱跳跳,打打球,练练筋骨,惹事生非的人少了,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各职能单位也经常到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开展服务,让村民群众充分享受城市文明。
新农村建设在村庄整治的硬化、绿化、洁化等硬件建设的同时,改善民生,加强农村民主管理等软件建设也在逐步推进中,提高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成了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5年6月,崇仁镇投资150万元,建造起绍兴市首个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内设“一厅七室三中心”,即:百姓议事厅、治安调解室、科普阅览室、老年活动室、医疗计生室、党员活动室、村务办公室、综合会议室、农民活动中心、文化娱乐中心、体育活动中心,为全村百姓提供了一个集议事、就医、娱乐、健身于一体的活动场所,极大地提升了老百姓的生活品质。其后,不少村也纷纷建起村级公共服务中心。
新农村建设营造了农村新和谐,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只是一种表现形式,在其背后,是路、水、电、信息、文化、健康、教育、生态、平安与社会保障等10大网络体系,从城市向农村的延伸。我市众多“硬件”新农村不断涌现的背后,一个肉眼看不到的“软件新农村”正日渐显其轮廓。
新闻背景: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按照创业创新、科学发展的要求,围绕“实现三个转变,建设三类新农村”的工作目标,积极有序地推进我市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我市新农村建设实现了三个转变,即村庄整治从点上示范向全面推开转变、工作重心从改善基础设施向改善农村环境转变、政策支持从扶优扶强向更加注重欠发达村和低收入农户的发展转变,着力推进创业型新农村、生态型新农村、和谐型新农村建设等三类新农村。
在创业型新农村建设方面,以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为核心,营造创业氛围,培育特色产业,壮大村级经济;在生态型新农村建设方面,分重点村、一般村、专项整治村三类实施“整治环境、整洁家园”主题活动,用五年时间全面完成村庄整治任务,使农村的环境面貌有根本性改善;在和谐型新农村建设方面,以改善民生和民主管理为重点,着力推进公共服务和民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