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作者:记者 俞其军 通讯员 王洪良 朱莉新 2009年11月06日17:31:23 |
|
|
上周,越乡文化周在北京落下大幕。
北京越乡文化周以论坛交流、越剧表演、专题片播放、图片展示、文字资料、特产展销等多种载体和内容,充分展示嵊州独特的人文魅力,向首都群众献上了一台充满田园芬芳的文化盛宴。
有个性、有内涵的文化,对一个地区来说就是软实力。多年来,作为越剧发源地的嵊州,千家万户唱越剧,百个民营剧团跑市场,出人出戏出精品,形成了独特的越乡文化品牌。
渐渐壮大的越乡文化产业渴望更大更广的发展空间。一项名为“走出去”的战略转移被提了出来。嵊州市市长盛秋平说:“实施越剧和越乡文化走出去战略,就是要积极吸纳京津大都市多元文化元素,让越乡文化品牌更开放、更时尚、更大气,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进嵊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毫无疑义,进京展示越乡文化,就是要从文化创新的角度切入,寻求软实力的再次提升。
从水银泻地到高屋建瓴
作为今年嵊州·中国越剧领带节的一个重头戏,嵊州创新性地将嵊州的地域文化、城市文化、品牌文化、戏曲文化和产业文化带到京津。
显然,嵊州并不仅仅满足于越剧在江南乡野的水银泻地,也期待着闯入都市,在更大的舞台上高屋建瓴。
10月23日,越乡文化发展高层论坛暨北京越乡文化周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10月23日,越剧明星版《梁祝》全国巡演活动率先在北京国家大剧院启幕。
10月23日至25日,嵊州市越剧团在北京长安大戏院出演《王羲之》、《碧玉簪》、《汉文皇后》等三场精品大戏。
10月26日,嵊州市越剧团送折子戏进清华大学,与清华学子共享越剧艺术魅力。
10月27日至29日,嵊州市越剧团在天津大学和天津中国大戏院倾情演出……
嵊州和越剧,就这样以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方式,宣告它融入都市文化的决心。
带着原野清香的越乡之花,一路上知音无数,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在长安大戏院的三场演出,几乎场场爆满,戏院领导当场发出邀请:明年一定再来!清华大学的越剧之夜是一个互动之夜,清华大学越剧协会的300名会员过节一样忙里忙外,并争相上台演唱。在天津,更迎来了嵊州市越剧团有史以来最火爆的场景。天津大学的剧场内座无虚席,
除了学生外,还挤满了闻讯而来的市民;在天津中国大戏院,嵊州市越剧团的演出,尽管最高票价达到了1080元,但1000个位子提前几天就一抢而光;演出主办方投入广告100多万元,从媒体到户外几乎铺天盖地。“这样热烈的程度,我们也没有想象到。”嵊州越剧团团长谢顺泉激动不已。
“一个县级市,在北京举办包括文化、经贸方面的多项活动,以此来提高知名度的做法,很少见。”越乡文化周的成功举办,使越剧唯美高雅的特质,得到了更广泛和更高层次的观众群体的认同,也为越剧打开了更广阔的视野,更广大的市场。
走出去天地宽。都市文化对越乡文化的认同,让越乡人欣慰,更增添了自信。越乡文化和都市文化的互动交融,则令越乡文化得到了升华。
在政府的“伴奏”下越唱越响
越剧来自民间,而越剧在民间日益发展壮大日益红火。
100余个民营越剧团,全年超过6000场次的演出,年产值达8000万元。在当地政府的“伴奏”下,越剧越唱越火,成为嵊州市特有的一大文化产业。文化部曾专门总结嵊州的越剧产业,并通报表彰。
出席北京越乡文化周活动的文化部艺术司司长董伟说,越剧是嵊州的无形资产,嵊州较好地运用这一优势,大力弘扬越乡文化,把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的资产,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越剧文化产业能做到如此规模,说明了当地政府的远见卓识。
越剧和嵊州两者魂牵根连。对越剧文化事业,嵊州一直有着独特的追求。嵊州把发展越剧事业列入该市今后一个时期战略目标(建设特色经济强市、越乡文化名市、国际领带都市)的组成部分,作为越乡文化名市建设的核心内容。去年,该市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越剧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在设立2000万元“越乡文化发展基金”的基础上,再设每年200万元的越剧发展专项资金,对越剧的发展给予各方面的鼓励和实打实的扶持,大大缓解了嵊州越剧产业发展面临的资金不足。为了扶持民营剧团的健康成长,嵊州市还特事特办,对民营剧团按其当年实缴税收的额度予以资金返还作为补助。对当年投资10万元以上,演出场次在500场以上的的新办民营剧团,给予3至5万元的奖励,对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的民营剧团与演员给予奖励。
100多个民营越剧团坚持“来自民间、服务民间、扎根民间”,走红民间演出市场,并带动了戏剧服装业、演出培训业、演出中介业,这一文化特色产业,成为嵊州人致富的一大法宝,并极大地激发了嵊州人发展文化产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新华社原副社长、常务副总编马胜荣说,戏剧是传播地方文化的纽带,嵊州对越剧文化的重视,对文化产业的重视,必将彰显这个地区的软实力。
让无形资产为有形资产点睛
“经济危机下的产业升级应该怎么做,文化化可能是一个方向。嵊州在这方面的探索,哪怕放在全国层面上,都是具有典型和示范意义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对越剧产业发展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嵊州已成功地举办了十届越剧领带节,每次节会,都是以文化唱戏,目的总是指向经济发展。从第一届越剧领带节至今,它已经成为推动嵊州的几大产业尤其是领带产业、机电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在不断壮大的同时,几大产业也开始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路径困惑。而另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则是,文化以及文化产业却在经济转型中获得了良好的机遇,逆势而上。它深深融入经济之中,而且让经济借助文化的力量急剧扩张,成为当代社会生产力的原发性因素和经济增长的基本推动力量之一。
正是基于对“软实力”的认识,今年的领带越剧节创新性地将嵊州的地域文化、城市文化、品牌文化、戏曲文化和产业文化带到了京城。越剧故乡的名字,带着清新与实力,让京城文化圈中刮目相看;越乡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带去了十足的江南风味,很多北京市民坐两个小时的车赶来,展品在柜台上几成抢购之势;在北京友谊宾馆,来自北京文化界、旅游界和学术界的知名人士,为嵊州魏晋名士的足迹与唐诗之路的风雅而神往不已;正在准备中的真丝流行趋势发布会,酝酿着嵊州争取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
在展示自身魅力的同时,越乡文化还肩负着走出去求策的使命。专家们的真知灼见,为越乡文化与特色产业如何实现新的发展提供了思路——文化发展不仅仅是文化部门的职责,也是经济部门要思考的问题,以经济文化化和文化经济化来调整产业产品结构,是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两大途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的研究成果,为大家打开了思路;像越剧一样博采众长,注入更多的文化元素,才能提升中国企业的原创力和时尚话语权,中国流行协会常务副会长梁勇则结合越剧精神来为真丝产业做强支招……以文化人,以文化物,以文化事,专家学者们的见仁见智,给了越乡人以全新的启发。
让文化为产业点睛。经济社会转型的变革时代,一场新的竞争已经拉开,“文化力”的较量最引人注目。越乡文化的展示,既是越乡文化寻求自身创新的一次探索,也是推动嵊州产业转型升级的一场助跑。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
|
|
|
|
|
|
|
|
新闻总机:0575-83111111 |
新闻热线:0575-83119666(编辑部) |
0575-83119777(记者部) |
武哥热线:0575-8388700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