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0月20日起一周时间里,浙江省嵊州市在京摆开“越乡文化盛宴”,推出包括越剧精品京城献演、越乡文化发展高层论坛、山水越剧休闲旅游推介会以及送折子戏进大学校园等一系列节目。主办方介绍,这一活动旨在通过越剧这张“金名片”来打响越乡品牌。那么一周下来,这次推广城市品牌的尝试效果如何?
这是你们演奏的,还是放的音响?
从10月24日到26日,嵊州市越剧团在长安大戏院3天上演了3台大戏———《王羲之》、《碧玉簪》和《汉文皇后》,场场满座。在从来不缺少见识顶级演出的北京,不少观众都疑惑:这真是一个县级剧团的演出吗?“第一场《王羲之》谢幕后,甚至有个观众跑到乐队那里,连问了五六遍‘这是你们演奏的,还是放的音响?’”嵊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王霞燕笑着说,其实不光全部演职人员都是嵊州市越剧团的,就连《王羲之》这个剧本也是原创。
有领军人物,有新剧本,这正是越乡文化发展高层论坛上专家们为越剧发展开出的药方。作为越剧的发源地,该市近年来坚持走“出人出戏”的路子,创作出了《蔡文姬》、《王羲之》等一批新剧目,并通过越剧“大家唱”、越剧“进课堂”等方式为越剧艺术发展注入了新生力量。这次晋京献演,嵊州市越剧团派出了最强阵容。其中,担纲《汉文皇后》的黄美菊是第2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王羲之》的主演刘志霞、倪锦锦今年8月在全国“越女争锋”第二季大赛中,分别荣获小生组和花旦组金奖,刘志霞还获得赛事唯一的“金童”称号。
不了解就不会喜欢,不喜欢也就更不了解
嵊州市越剧团团长谢顺泉感到高兴的是,来长安大戏院看戏的不光是中老年观众,也有不少青年观众,“这说明年轻人也喜欢传统文化,也想了解传统文化”。因此,他们尝试将越剧送进大学校园,目的是“培养越剧观众,特别是高层次的观众”。
10月27日晚7点,离“嵊州越剧团清华大学专场演出”开始还有半小时,能容近400人的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剧场里已经上了一半人,其中不少是清华大学越剧协会的会员。该协会负责人蒋仙丽介绍说,越剧协会是2001年成立的,已经从开始的几个人发展到了二三百人,经常参加活动的骨干也有四五十个。张译井就是其中的一个“铁杆戏迷”,长安大戏院的3场演出,她一场也没落下。“不了解就不喜欢,不喜欢也就更不了解。”她认为,这次嵊州市越剧团来清华大学演出,“能让同学们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越剧”。
京剧多帝王将相,越剧多才子佳人。在场的学子们很快被越剧特有的青春美和诗意美所感染,一段《梁山伯与祝英台》下来已经是叫好声不断,甚至有人发短信邀请同学来饱眼福。尽管惊艳于越剧优美的曲调和唱腔,然而一场演出是否就能培养出一批潜在观众?在场学生大都表示,在繁忙的学业和电影等休闲娱乐选择面前,对越剧只能是“碰上才看”。对此,谢顺泉透露:“今天我们以折子戏片段为主,以后我们还要尝试将《王羲之》等整台大戏送进校园里,让学生更多接触越剧,更深入了解越剧。”
原来越剧的发源地在嵊州
在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剧场,记者遇到清华大学学生、军乐队黑管手周奕彤时,她正在看戏单,戏单下面是一本厚厚的德语书。“我本来打算到这座楼上艺术理论选修课,在楼门口看到海报后,改变了计划。”她告诉记者,“高中时候在戏曲频道听过越剧,但直到今天,我才知道原来越剧的发源地在浙江的嵊州,以前还以为是上海呢。”跟周奕彤一样,很多对越剧了解不多的人正是通过“越乡文化周”来认识嵊州的。
“越剧是嵊州的第一张名片,而且是一张金名片。”王霞燕介绍说,嵊州市委、市政府已经把发展越剧事业作为越乡文化名市建设的核心内容。这次文化周的“嵊州山水越剧休闲旅游推荐会”上,落地唱书发源地、越剧诞生地、女子越剧首创地、越剧名人故居到遍布剡溪两岸的200多座古戏台等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备受关注。事实上,越乡与越剧的联系不止于此。嵊州市戏剧团的原创大戏《王羲之》,正是根据王羲之在嵊州的经历创作的,从而将嵊州和王羲之一起搬上了戏曲舞台。
“百年前,越剧从上海走向中国;百年后,越剧从上海走向世界。”王霞燕透露,该市越剧团今后将更多参加国际艺术交流活动,并争取走上明年的上海世博会,让世界认识越剧,认识越乡。 (来源:新华网—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