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黄泽镇渔溪村李伯汀的戏剧服装工场,一些缀满珠翠的“凤冠”、戏剧服装及鞋帽正在紧张加工之中,到处是一派忙碌的景象。
黄泽戏剧服装起源于上世纪30年代。当时,前良村有一个目连戏班子,在农闲时节经常外出演出,为适应目连戏班演出服装等行头的需要,一位叫田舍旺的有心人,办起了一家专门经营戏剧服装的店铺。前面为商店,店后设作坊,后来制作及经营规模逐渐扩大,生意也从村里做到杭州、上海。
上世纪90年代,嵊州的越剧事业呈现出百花怒放的景象,涌现出百余个民营职业剧团。众多的剧团,频繁的演出,需要大量的戏剧服装。为此,李伯汀、李梅庆两位村民抓住这一机遇,扩大了生产规模,使黄泽戏剧服装走上了产业化之路。
因为戏剧的形式多姿多彩,制作工序相对繁杂,主要有制图、裁剪、盘边、绣花、打胶、贴锡箔、上彩等。其中最基础、最花时间的便是绣花。随着科技的进步,绣花工序已从传统的手中绣花变为电脑绣花,大大缩短了这道工序的时间。
盔头的制作颇有特色,硬盔用纸板镂刻成花纹,背衬铁纱及硬纸,用“火烙铁”烙成帽形,再进行上胶、沥粉、贴箔、点翠、插绒球、配广珠、挂须穗而成。软巾用布叠成,帽面大多用金银彩线装饰成刺绣纹样。
在戏具服饰的图案装饰上,采用了民间的吉祥图案和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象,如日、月、星、梅、兰、竹、菊、龙、凤、狮、麒麟等,帝王家族多采用龙的形象,如“双龙戏珠”、“祥龙吐瑞”等。皇妃公主多采用“凤”的形象,如“凤采牡丹”、“丹凤朝阳”等。老生老旦多采用“福禄寿”的纹饰,武生角色多采用动物变形图案,文行角色多采用花草、云纹、回纹和几何图案,深受用户的欢迎。
靴鞋的制作以高靴为多,高度在2至3寸之间。在靴鞋的头部,不管是生还是旦,都要绣上花纹。
黄泽戏剧服装融历史文化、服装文化、民族文化于一体,以淡雅、柔美、简洁、清新为主要特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一大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