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新闻网  > > 乡镇网闻  > > 谷来  > > 新农村建设专栏
新农村建设专栏

走在回家的路上
来源:嵊州新闻网 作者:马丽萍 2009年11月30日 


                 一颗红心帮助家乡困难学子

  马善军的身上,总随身带有一本笔记本,这不是一本普通的笔记本,而是一本《支教结对工作笔记本》,翻开本子,里面清楚而工整地写满了困难学生的困难情况、结对期限、结对协议、结对人、结对金额……从2006年起,马善军就通过杭州广播电视大学、杭州义工联盟等单位帮助马村困难学生。
  马善军的家乡马村外横自然村,是一个偏僻的山区小村,一些村民的经济条件不太好,还有很多村民外出务工,一些孩子就成了“留守孩子”。2008年元旦,为了让马村更多的困难学生得到帮助,马善军在杭州积极联系热心人士和朋友,并和杭州广播电视大学的戴立桥老师一起带着热心人士来到了马村,与村里5名困难学生一一结了对子。
  村里有一个困难学生,他的父亲作为家里唯一的劳动力去世之后,马善军非常着急,就利用杭州广播电视大学服务团在马村开展社会实践这一时机,向该校带队老师说明了这个困难学生的情况,最后这个孩子也得到了帮助。
  当得知马村里横自然村有个学生家庭相当困难,马善军利用回家探亲的机会到这个孩子家中进行了走访调查,还拍了照片,到杭州后,他把这户家庭的困难情况告诉了同事。最后,在马善军同事的联系帮助下,这位孩子得到了每年1000元的资助,一直结对到18岁为止。2008年3月,当得知马村里横自然村的另一个困难学生已终止结对时,马善军一方面在自己工资也不高的情况下,毫不犹豫地每月拿出一百元,以结对人的名义资助这位学生;另一方面又主动联系下一位结对人,最后通过在网上发布求助信息联系到了一位南京的好心女青年,与这位孩子进行了结对……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每一笔资助,每一个好心人,都被记录在马善军的结对笔记本上。到现在,通过他联系帮助过的马村困难学生总共有13名,得到帮助资金11000多元,还有大量的学习文化用品。他的善举也得到了村干部的支持和村民的广泛赞许。
  在这些困难学生得到帮助、感受温暖的同时,马善军却默默付出甚至承受了许多。在杭州,他自己租住的却是十几平米的房子,平时在用钱方面,都是能省则省;然而,在村里,还有村民传言他这样做是因为能在其中捞取好处。曾经他也为这样的流言困惑过,甚至一个人关在房间里默默思考,但最终都没有动摇他继续帮助困难生的决心。他说,一个人要做成一件事,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非议,他只求问心无愧。



编辑:乡镇网闻


嵊州新闻网主办 http://sznews.zjol.com.cn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